陸潔莉 畢宇芳


摘要:目的 探索雙語文獻培訓教學(BJC)在內分泌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過程中的教學效果。方法 在臨床醫學內分泌專業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養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實施雙語教學。教師指導學生選取恰當的英文文獻進行學習,具體按照以下五個步驟進行教學:①根據學生所選的文獻,教師課前認真準備案例背景知識;②學生積極預習,準備雙語文獻講解;③學生教師角色互換,學生講解,老師提問;④學生課后總結,并應用所學進行實踐學習;⑤教師課后總結,并指導課后實踐作業。結果 對內分泌科研究生成功實施了雙語文獻培訓,效果顯著。結論 BJC教學方法可以顯著提高內分泌科研究生的英語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時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解決了學生學習英文文獻的難題。
關鍵詞:雙語教學;研究生;教學實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ilingual Journal of Club in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docrinology. M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docrinology,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several study groups and BJC were performed within each group. Students autonomously chose an appropriate paper under teachers' guidance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steps:①Teachers reviewed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n the paper selected by the students before group meeting; ②Students prepared a bilingual literature report presentation; ③Students and teachers exchanged their roles with students giving a lecture while teachers asking questions;④Students made conclusions as well a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case and skills learned in the paper; ⑤Teachers also summarized the case and guided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knowledge. Results BJC was successfully conducted, and the effects are satisfying. Conclusion BJC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nglish level and the cap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docrinology. Moreover, BJC can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resolve the problems in learning English literatures.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 Postgraduate student; Teaching practice
隨著醫學知識的頻繁更新和國際間學術交流的加強,國內高校對研究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推進雙語教學是深化醫學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是培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高級醫學專科人才的重要舉措。醫學英文文獻較難理解,枯燥復雜;而醫學詞匯繁多,不易記憶。目前,雖然很多醫學院開始了專業英語課,并要求研究生大量閱讀英文文獻,但是課時少,內容枯燥,且與專業知識脫節,學生很難利用到實際的科研工作中,因此收獲甚微[1,2]。
此外,隨著醫學專業分科的細化,醫學研究生在本科階段所學的專業知識和英語應用能力已不能滿足研究生期間的科研學習要求。而當前醫學領域高水平的科研文獻大多為英語期刊,高校對于研究生撰寫英文文章的要求也越來也高。如何解決研究生看文獻難,利用文獻難,寫文章難的問題已成為眾多醫學院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共同難題。此外,絕大多數學生沒有充分的機會進行大量練習,英語表達能力欠缺,很難用英文與國際同行進行書面和口頭交流[3,4]。
針對當前的現狀,為了幫助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發表高水平SCI論文。我們針對本學科內分泌專業研究生采用了雙語教學為特點的文獻學習培訓Bilingual Journal Club (BJC),現將實踐過程和體會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學科課題組的內分泌科研究生隨機分組,每組5~8人,以小組為單位實施雙語文獻學習。
1.2教學內容和目的 以內分泌專科具有較高國際影響力期刊發表的醫學文獻為載體,探索在傳統科研學習過程中融入雙語教學的作用。選取JAMA(美國醫學會雜志),BMJ(英國醫學期刊),DIABETES,DIABETES CARE等高水平的國際影響性醫學期刊,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中針對內分泌代謝病尤其是糖尿病領域的流行病學研究,以此為案例進行每周2~3個學時的BJC學習。圍繞如何選擇文獻,如何閱讀文獻,如何評價文獻和如何應用文獻四個方面,切實解決困擾研究生的閱讀英文文獻,設計研究和撰寫論文等問題。
1.3方法
1.3.1教學步驟一 根據學生所選的文獻,教師課前認真準備案例背景知識。每次BJC授課前,教師根據學生所選的文獻,首先認真準備研究的相關背景知識。很多內分泌學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如(大慶研究和DCCT/EDIC糖尿病控制和并發癥研究/糖尿病干預和并發癥研究)都有多年的隨訪和復雜的研究設計。如果不對相關的知識進行了解,就不能正確理解文獻的意義和優勢,更談不上具體應用。因此教師的作用是彌補學生知識的不足,介紹相關的研究及背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其次,針對文獻中的研究設計和統計方法等部分中的較難理解的知識,準備詳細的講解說明,以便在授課時及時解答學生預習準備時的疑惑。然后,應對該文章的優勢和不足進行總結,并進行評分。最后,應準備發散性的問題,以開闊學生的思路。
1.3.2教學步驟二 學生積極預習,準備雙語文獻講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前認真查閱英文文獻,并認真準備為英文版本的PPT幻燈片講解形式,包括對研究的背景介紹,研究設計,統計學方法,結論解釋和結果討論等部分進行深入地探討,以準備在課堂上向大家進行雙語講解。
1.3.3教學步驟三 學生教師角色互換。每組選派一名學生代表全組成員,以老師的身份,向老師和其他同學進行雙語文獻匯報,教師學生互換角色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學習效果。匯報完畢后,老師和其他組的學生共同向講解組學生提問。最后,教師根據課前準備的材料和學生的表現,針對學生匯報中表現出的問題進行糾正和建議。并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探討如何應用本次學習的方法進行自己課題的設計和文章的撰寫,并布置的課后應用作業。
1.3.4教學步驟四 學生課后總結,并進一步實踐學習。學生課后做好總結,對文獻進行進一步學習,并嘗試運用本次所學習的知識和技巧,在本學科課題組的數據庫中進行練習,回歸實踐,嘗試用英文撰寫小段方案設計和分析總結,并及時與老師交流。
1.3.5教學步驟五 教師課后總結,教師對學習過程做好總結。教師審閱學生課后的實踐應用的英文總結作業后,將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建議及時反饋給學生,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
2 結果
2.1學生評價BJC教學的必要性和學生對自我表現的評估:通過對學生的調查顯示,在雙語教學初期學生顯示在專業詞匯,文獻理解等方面均存在困難,見表1。但進行一段時間的雙語教學后,約90%的學生認為1次/w的BJC教學非常有必要,提供了學習英文文獻和鍛煉英語應用能力的平臺,激發了研究生們學習英文文獻的興趣,培養了自己思考問題和實踐應用的能力。大于70%的學生都課程學習內容進行了認真準備,并積極參與了課堂活動和課后實踐作業。同時,與傳統的文獻學習方式相比較,84%的學生更喜歡這種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學生教師互換角色的BJC教學模式,見表2和表3。
2.2教師對BJC授課效果的評估:經過一段時間的BJC授課后,教師普遍感覺研究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有所提高,并且能運用文獻中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思路指導自己課題的研究。調查問卷顯示,授課教師認為超過90%的學生提高了英語應用能力;同時,88%的學生在科研能力方面有一定進步,見表4。
3 討論
本學科教學組采用的以雙語教學為特點的文獻學習培訓,通過教師學生角色互換,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多方引導為輔,針對內分泌科研究生在科研學習過程中不知道如何閱讀英文文獻的問題,圍繞如何選擇文獻,如何閱讀文獻,如何評價文獻和如何應用文獻四個方面,使得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專業英語水平同時提高,為提高內分泌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優秀的科研人才提供了一條有效的新途徑。在BJC培訓過程中,我們收獲了不少經驗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3.1對教師培養的要求 BJC是以學生為主導的雙語文獻學習培訓,改變了傳統死板的文獻閱讀方式。教師在其中以引導為主,通過各種途徑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文獻學習過程中,常常涉及到各個學科的知識,包括內分泌專科知識,甚至基礎醫學和統計學專業知識,教師一方面在備課時要針對各學科問題進行全面準備,另一方面在課程結束后,還需要及時指導學生的對本次課程的實踐應用作業。這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和具備良好的英語交流能力外,還需要掌握其它學科的相關知識,并且要有較為開闊的思路和課堂組織駕馭能力,這樣才能有效引導學生,并掌握教學活動。
3.2教學案例的選擇 這不同于傳統的教師選擇教案的方式,我們采用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教學文獻,教師輔助引導的方式。這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學生在自主選擇學習文章的過程中,不僅僅局限于單篇文章;需要他們對多篇文章進行總結和比較,選擇研究質量最高,研究方向最新的文章進行學習和匯報。而老師要不斷給予正確指導,引導學生在Diabetes,Diabetes Care等高影響力,高質量的學術期刊中,選擇適合自己方向的文獻。這樣反復學習的過程,看似復雜和費時,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學生提高了篩選文獻的能力。學生可以在大量文獻中準確選擇適合自己的高質量文獻,然后進行仔細閱讀和學習,從長遠角度來講,既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又利于科研能力和英文水平的提高。
3.3學生 在我們的雙語教學為特點的文獻學習培訓過程中,同學們普遍認為,在這種學習醫學知識的同時,學習專業外語的方式,比單純看文獻,背單詞更有效果,更加實用,更加同步,而且由于討論交流的需要,他們不得不查閱外文書籍和文獻,無形中拓展了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對醫學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使得問題的討論更加細致透徹。
但是,教學過程中有部分同學感到外語負擔過重,必須花費太多的時間攻克語言障礙。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及時對這方面問題進行了課程調整,在進行雙語教學之前對英語單詞,詞根詞綴,及文獻背景知識進行預習培訓等。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這部分同學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通過我們的實踐,以學生為主導的雙語文獻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切實解決了研究生看文獻難,利用文獻難,寫文章難的問題。同時,激發了研究生學習英文文獻,提高科研能力的興趣,為研究生提供了用英文進行學術交流的平臺。今后,我們將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進一步的改進和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劉劍凱,趙曉東,洪敏,等.提高基礎醫學專業英語教學[J].醫學教育探索,2008,7(11):1178-1179.
[2]王占齊,楊寧,皇甫明放,等.醫科院校八年制學生雙語教學改革[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1,18(6):592-593.
[3]劉莉,于澎濤,宋紅生,等.醫學英漢雙語角在七年制組織學與胚胎學PBL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學雜志,2013,36(2):262-264.
[4]吳平.五年來的雙語教學研究綜述[J].中國大學教學,2007,1:37-45.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