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霜
摘要:目的 探討上消化道大出血60例患者的搶救與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0例,回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及其相關的搶救與護理措施。結果 60例患者在經過及時的搶救與后期優質護理,痊愈患者40例、好轉18例、無效死亡2例,本次搶救成功率為96.7%。結論 對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而言,提高醫務人員搶救與護理的水平,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上消化道出血;搶救;護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上的常見消化系統疾病,該病主要臨床特征為嘔血及便血,若不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搶救與治療[1]。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發病急、病死率高等特點,已成為急診室的常見就診疾病。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齡為45~69歲,平均(58.9±2.4)歲。根據出血原因對患者進行劃分,包括消化性潰瘍致出血患者28例、消化道腫瘤患者20例、胃底靜脈曲張破裂12例。因單純嘔血就診患者43例、因黑便就診患者17例。
1.2方法
1.2.1搶救方法 ①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為患者快速補充血容量,給予適量的晶體與膠體。立即進行血型檢查,以進行輸血準備。若患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則需注意輸血的速度與輸血量,預防誘發急性肺水腫。②患者需進行及時止血處理,主要方法包括口服或胃管內注入冰鹽水、孟氏液或去甲腎上腺素,以刺激局部黏膜血管的吸收。同時可給予患者質子泵抑制劑,以促進血小板的凝集。對于情況危急的患者,必要時給予胃鏡下止血。
1.2.2護理方法 ①心理護理。當患者出現嘔血、便血情況時,其內心是十分恐懼的。護理人員需先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告知患者保持冷靜,以熟練的操作與技巧使得患者感覺到醫護人員的專業性,使得患者達到較好的心理狀態。②保持病房內環境舒適。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將其安放至重癥監護室。明確標明家屬探視時間,避免干擾到患者的休息。注意觀察患者的神志及是否出現躁動情況等,對其生命體征等進行監測,一旦出現血壓下降等情況時,需立即為其補充血容量,預防休克。在輸液過程中,需注意輸液的速度,避免過快而導致患者出現肺水腫。③保持呼吸道通暢。患者于病房內時,將其下肢抬高,預防腦出血的發生。若患者劇烈的嘔血,需保持患者頭部向一側偏,預防誤吸。觀察患者的皮膚顏色,體溫等變化,一旦患者出現面色蒼白、尿量減少等情況時,需考慮到是否發生出血性休克,并需立即對患者補充血容量。④加強患者的飲食護理。為患者盡量選擇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及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加重患者消化系統的負擔。在出血期間,以溫熱流質食物為主,后過度至松軟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需限制鈉及蛋白質的攝入,預防發生肝昏迷等事件。⑤對于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患者,需及時為其進行輸血治療,可對患者以生長抑素進行止血,部分嚴重的患者需實施三腔二囊管的壓迫止血和急診胃鏡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硬化劑注射。注意觀察患者的病情發展,一旦發現癥狀難以控制時需立即聯系醫師,以做出相應的診斷。⑥因患者存在大量積血情況,血液中流入大量的氨,進而導致患者出現肝昏迷。因此對患者進行中藥灌腸,以清除腸內的積血,減輕對患者機體造成的傷害。⑦其他護理。此外,加強患者的口腔護理,因患者抵抗能力第,當口腔內由血液殘留時不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可引發口腔感染。因此需經常性的指導患者以蘇打水進行漱口。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的治療情況等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由本次調查結果可知,60例患者在經過及時的搶救與后期優質護理,痊愈患者40例、好轉18例、無效死亡2例,本次搶救成功率為96.7%。
3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消化性潰瘍是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在本次調查的60例患者中,因消化性潰瘍致出血患者28例,所占比例為46.7%。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2]。對于上消化性潰瘍患者,其主要部位在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而此部位具有出血量大、治療困難等特點,一直是較為棘手的問題。
在本次調查中,筆者主要分析了對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搶救與護理問題。當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首選需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如患者的日常飲食習慣、病史、日常的就診記錄等。這樣有利于醫護人員掌握患者的基本情況,并排除各種因素,以明確病因,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搶救與治療[3]。在本次調查中,我院在搶救過程中十分注重止血及建立靜脈通道,以在短時間內改善患者的出血癥狀,待患者生命體征改善后再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改善。
在護理方面,我院注重患者的心理,因不良的心理情緒可以對搶救與護理過程造成不良影響,使得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依從性不高,而通過相應的心理護理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其次,在護理過程中要求對患者的體位、病房環境、飲食等作出相應的護理措施,改善患者的不適,促進其更好的康復[4]。
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深刻體會到,在搶救及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必須具有精湛的技術。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基本是十分嚴重的,醫護人員需具備一定的預見性,能夠掌握患者的病情發展,并對其進行相關的搶救與治療。其次在搶救及護理過程中,經常性的用到內鏡等儀器設備,因此醫護人員需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能力,懂得各項儀器的操作,要有精湛的操作技術,積極配合醫師落實各項搶救措施[5]。
綜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作為臨床上的常見病與多發病,該病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因此在搶救時,醫護人員需在短時間內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同時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掌握患者病情,促進患者更好的康復。
參考文獻:
[1]雷巧玲,王景杰,郎紅娟,等.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搶救護理流程再造及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4(35):4395-4397.
[2]王玲.分析探討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搶救護理措施[J].醫學信息,2015(16):28-29.
[3]高靜.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搶救及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24(1):417-418.
[4]盧碧芝.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76例搶救護理體會[J].內科,2014,9(3):374,封3.
[5]李素珍,賈建如.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搶救與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1):148.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