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云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 7月至 2015年 7月收治的 120例腦出血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進行編號,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觀察組,對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則給予臨床護理路徑護理,觀察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其神經功能痊愈率高達98.33%,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痊愈率僅為85%,觀察組患者滿意率為100%,對照組患者滿意率為88.33%,以上差異皆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腦出血患者治療,可以有效提高其臨床治愈率,增加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腦出血;應用研究
前言
腦出血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屬于危重癥疾病,主要是由于小動脈、毛細血管破裂而導致的原發性非外傷性的腦內出血,尤其是在患者情緒激動及日常活動量大時更容易誘發此病[1]。據有關文獻報道[2],目前腦出血發病率約占我國全部腦卒中疾病的20%~30%。由于該病容易復發,如治療不及時則會導致患者殘疾甚至死亡。為此,臨床治療時針對性的給予患者一定的護理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選取了醫院2013年 7月至 2015年 7月收治的120例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 7月至 2015年 7月收治的 120例腦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1995 年制定的腦出血臨床診斷標準,均經過 CT 和 MRI檢查確診為腦出血,并排除有嚴重腎、肝、肺、心肌病和深度昏迷及有腦疝癥狀的患者。其中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齡在32~74歲,平均年齡為(45.2±7.4)歲;血腫量為14-46ml,平均(28.1±3.6)ml;原發疾病:高血壓48例、糖尿病30例、冠心病42例。將120例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進行編號,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基礎資料比較上無明顯差異(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則給予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具體護理方式如下:
1.2.1成立小組
由我科室臨床醫師、護理人員(護士長、責任護士、相關護理人員)以及藥師共同組成。
1.2.2制定護理路徑表
其小組成員應該查閱相關文獻,同時結合院內處理這種疾病的具體情況,再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護理路徑表。主要內容應該包含了腦出血的臨床檢查項目、入院相關指導、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用藥護理、健康教育、功能鍛煉、出院指導等相關內容[3]。
1.2.3具體實施方法
患者入院后需將臨床護理路徑表掛于病床床尾,并安排責任嚴格實施臨床護理路徑上的內容,同時要對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及時觀察和記錄,每位患者接受的護理項目不能出現較大差異,若出現異常應及時進行修正和完善,從而確保統計工作的統一性和有序性。責任護士需隨時對臨床護理路徑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并安排護理人員每天進行查房。一旦病情發生變化,無法執行某個項目,則用紅筆在相對應的內容當中進行標注,并且報告主治醫師實施相對應的處理措施。
1.3療效判定標準
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標準:痊愈: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積分已降低達90%以上;顯效:缺損積分降低在46%~89%區間;有效:缺損積分降低在18%~45%區間;無效:缺損積分降低到18%以下。
護理滿意度判斷標準:由醫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進行調查,滿分100分,結果分為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80~89分)、一般滿意(60~79分)、不滿意(60分以下),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25*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及%表示,并用x2檢驗,以p<0.05判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其神經功能痊愈率高達98.33%,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痊愈率僅為8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23),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為100%,對照度滿意度為88.33%,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00),見表2。
3.討論
常規護理主要是按照臨床主治醫生的醫囑,及時配合醫生的治療,在護理時缺少系統性及預見性,隨著醫學的發展,常規護理模式已越來越難以達到腦出血患者的護理要求,臨床護理路徑是近年來才從臨床護理理論中產生,指的是醫院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況,制定標準專業的護理方案,對患者個體開展科學有效的針對性護理措施,從而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此途徑是一種綜合性的、跨學科的整體護理方法,對流程的終點以及起點提前決定,針對特定的患者,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法。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后,觀察組患者其神經功能痊愈率高達98.33%,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痊愈率僅為85%,觀察組患者滿意率為100%,對照組患者滿意率為88.33%,以上差異皆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是整體護理的深入,是一種新型的臨床護理模式,應用于腦出血患者的治療中,可以有效提高其臨床治愈率,增加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趙小梅.心理護理對腦出血患者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04(5):61-62.
[2]王亞美.心理護理對腦出血恢復期早期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2012,32(12):120-122.
[3]張俊英.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6):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