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要】婦產科護理在臨床上是一項比較特殊的工作,極易發生醫療糾紛,因此本文就婦產科護理風險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預防和處理措施,希望能通過這些建議性的措施來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以此來達到杜絕和預防不安全因素發生的目的,從而確保母嬰安全。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風險;預防;處理;措施
隨著我國法律法規的日益完善,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就我過目前的醫療事件來看,醫患以及護患間的關系仍然比較緊張,這也是醫療糾紛不斷發生的原因。因此,本文就婦產科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預防措施,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婦產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
1.1護理人員風險因素
護理人員的風險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醫護人員的法制觀念薄弱。常有婦產科護理人員做不到依法從事醫療護理活動,特別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常有侵犯患者生命健康權、知情權、選擇權等的發生。②缺乏護患間的溝通。很多婦產科的護理人員在工作中都沒有全面的履行自己的義務,對于初入院的患者沒能及時的告知其相關的注意事項,導致患者在住院看病期間多有不便。③服務觀念不強。在醫院中不乏存在一些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忽視“以患者為中心”的宗旨,錯誤的認為患者就應該對醫生和護士百依百順,而且對待患者也缺乏應有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④缺乏專業的技術水平。雖然醫院對于醫務人員的選拔和聘用要求十分嚴格,但是在工作中難免存在一些醫務人員觀察病情時護理知識缺乏,對于危重患者的搶救也主次不分,甚至在給患者實施搶救中配合不當,埋下安全隱患。⑤不嚴格執行護理制度。個別護理人員在技術操作上圖方便、省事,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不嚴格按照制度執行護理。⑥工作壓力風險。婦產科的工作比較繁瑣,因為婦產科的孕產婦的護理需求比其他部門的患者要多,這就會給護理人員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再加上一般產科的人力資源配備不足,夜班頻繁,使得醫護人員過于疲勞造成意外事件也是在所難免的。
1.2患者和家屬存在的風險因素
患者和家屬的風險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患者心理問題。很多婦產科患者都是初產婦,本身在經歷了妊娠、分娩、產胎后,使得體內激素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而且神經系統功能狀態也不是特別好,再加上初產婦因為對妊娠的不全面認識,很容易誘發孕產婦的各種心理障礙。②患者就醫行為所致的風險。在婦產科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因為某些因素有意無意地在就醫過程中隱瞞孕產史,或者是有的孕婦住院后擅自出院,導致脫胎膜早破、胎心異常、出血等異常情況的發生。③患者及家屬過度維權。由于患者和家屬對護理工作抱有過高的期望值,但是又缺乏對病情變化與疾病發展規律的理解,以及誤解護士的工作,這就容易發生糾紛。④院內感染的發生。在醫院里最常見的風險就是院內感染,對于婦產科患者來說,孕婦產后在母嬰同室時,經常有家屬及探視人員的不遵守制度的探視,影響了產婦休養,使得產婦過于疲勞影響正常恢復,嚴重的造成交叉感染,甚至導致產褥感染或新生兒感染。
1.3護理管理風險因素
護理管理上的風險主要表現在:①護理人員執行力度不夠。對醫院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技術規范、護理預案等重要性認識不足,使得執行力度不夠,以致產生責任風險。另外產科護理人員不足,流動性大,而實習護士又比較多,使得老護士的護理工作量增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護理管理的難度,造成了護理風險的存在。②婦產科職業防護問題。在婦產科的護理人員中仍存在一些護理人員職業防護意識差,但是婦產科又比較特殊性,與血、體液接觸機率大,這就很容易造成風險。③臨床帶教中存在的風險。部分醫院的婦產科部門對于實習生的安排與管理不當,導致實習生在無指揮狀態下工作,造成護理風險。④設施、設備風險因素。婦產科中,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在估計過程中常常要接觸到患者的血和體液,但是由于儀器、設備的檢查不夠,維修也不及時,不能處于備用狀態,容易造成風險。
2、對于婦科護理風險管理的應對措施
2.1建立護理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首先在婦產科部門要成立由護士長、質控員組成的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及時對相關護理人員的操作和技術進行指導和監督,另外對于實習生,應該進行嚴格的分配管理,切勿出現無指揮的操作,除此之外還應該建立適當的護理體系,以及緊急風險預案,通過制度來保證工作的有效進行,同時也能及時的應對估計過程中的突發事件,降低護理風險。
2.2加強對孕產婦治療中的管理措施
為了防止入侵性操作給患者帶來的影響,應當做到以下幾點:①首先應該嚴格按照要求進行無菌操作。②盡量減少入侵操作帶來的組織損傷。這就需要醫務人員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術了,而在進行入侵操作的時候,不僅僅需要營造一個無菌環境,同時也應當盡量減少組織損傷,對有創監測指征進行充分的了解。很多臨床實踐表明,在入侵操作中,其主要的細菌來源是醫護人員的手,這就要求在進行入侵操作前,醫護人員一定要認真按照標準要求進行手部清潔。減少由于醫護人員消毒不當等給患者的健康帶來不良影響的現象出現。③注重更換導管。重癥患者普遍都是行動不變的,需要留置導尿、插胃管之類的,但是置入患者體內的各種導管時間都不能過長,否則管表面就會容易滋生細菌。總之嚴格的按照各種導管更換標準進行及時更換,不給細菌的滋生提供任何的機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促進意義。
2.3注重病房環境管理
對于孕產婦的病房應該及時通風消毒,并做好打掃清潔的工作。保持患者所需的環境濕度和溫度。另外也要對醫護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與管理,使醫護人員能夠嚴格的按照重癥監護室的管理要求工作,為重癥監護室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避免由于醫護人員不按照要求操作給重癥監護室環境帶來不良影響的現象出現。
3、小結
本文通過對婦產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主要找出了以患者自身、院內因素以及護理管理上的一些問題所在,并提出了相應的預防護理措施,希望能減低婦產科護理風險,保證孕產婦和新生兒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郭鑫;婦產科護理常見風險的預防和處理措施探討[J];人人健康;2016年第02期
[2]秦嫦娥;婦產科護理常見風險的預防和處理[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年第06期
[3]李國紅;婦產科護理常見風險的預防和處理[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