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問題越來越嚴重,每個人都應該有節電的意識,從小做起。比起尋找替代能源,加強技術來說,我們應該從自身出發,每個人都加入到節約能源的行列中來。在生活中,如何節約能源,符合用戶使用習慣的設計方向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用戶的心理,行為出發,通過服務設計以達到家庭環境下節約能源的目的。
關鍵詞:服務設計;用戶心理;能源節約
迄今為止,大部分對于節電的研究都是在物理層面上進行的,而且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智能社會,使用著智能商品,享受著大量無形性的服務。面對這種變化,我們也需要新的對策。為了讓人們進行節能行動,除了垃圾分類這種戰略化設計之外,服務設計方面也需要進行開發和研究。
另一方面來說,產品,又或是系統都受到周圍環境的控制。在這種情況下,要提供給使用者一種服務,讓使用者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進行電能節約。通過這種無形的服務,讓使用者更自然的進行環保行為,使用服務設計來誘導人們的行為將會有更大的效果。所以,需要進行服務設計方面的研究。
1 服務設計的定義和特征
服務設計是有效地計劃和組織一項服務中所涉及的人、基礎設施、通信交流以及物料等相關因素,從而提高用戶體驗和服務質量的設計活動。服務設計以為客戶設計策劃一系列易用、滿意、信賴、有效地服務為目標,廣泛地運用于各項服務業。服務設計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客戶體驗的過程可能在醫院、零售商店或是街道上,所有涉及的人和物都為落實一項成功的服務傳遞著關鍵的作用。服務設計將人與其他,諸如溝通、環境、行為、物料等相互融合,并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始終。服務設計主要有無形性,非分離性,異化性,消亡性等特點。
根據服務設計的特征來看,進行服務設計的方法有四點。強調可視化:把無形的服務變得可視化,讓用戶看得見、摸得著。虛擬現實技術將一種復雜和抽象的數據以非量化的、直觀的形式呈現給用戶,使用戶以最自然的方式實現與用戶的交互技術。復雜場景的可視化,仿真視虛擬現實的重要領域,其目的在于場景的實時生成并顯示。
Co-Creation:服務設計企業和用戶要共同去創造,當服務出現問題時,提供者和用戶之間要進行商議,共同去解決問題。
強化設計調研:要發現用戶的潛在需求,所以需要加強設計的前期調研。
掌握相關人員使用經驗:為了更好地提供服務,提供者需要掌握用戶的使用經驗,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務設計。
通過服務設計的四點方法,來為用戶提供合適的服務產品,為用戶創造更好的服務環境。在家庭環境中,通過個人和社區以及整個社會的連接,找出觸點,為家庭用戶提供易用、滿意、高效的使用環境及服務產品。
2 行為誘導設計方法
如今,伴隨著科技的日益進步,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智能化。另一方面來說,我們應該看到因此帶來的電能消耗。所以,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節約用電的意義重大。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用戶更好地節約電源,需要通過設計提供給用戶行動動機,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節約用電。
為了更好地研究行為誘導設計,要先了解認知心理學的一個概念——可供性設計(AffordanceDesign)。affordance是JamesJ.Gibson造出來的一個詞,Gibson是20世紀最重要的認知心理學家之一,他的生態學式視知覺論和直接知覺為認知心理學開辟了新的領地。affordance是afford(提供、給予、承擔)的名詞形式,環境的affordance是指這個環境可提供給動物的屬性,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所以“可供性”是一個合適的翻譯。
人類行動分為三階段,分別是感知、理解、實行階段。在感性、認知、物理型Affordance中,為了實現Affordance、有可視化、mapping、賦予意義,使用可能性、制約等方法,將這些方法融入設計中,更好地幫助用戶完成節能行為。
3 家庭環境下能源節約型設計案例分析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資源。作為人類活動最基本的原動力,如何持續地使用,變得尤為重要,特別是電能源,占世界所有總能源的36%。電力是以電能作為動力的能源,發明于19世紀70年代,電力的發明和應用掀起了第二次工業化高潮,成為人類歷史18世紀以來,世界發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從此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但是現在,電能源的使用量一直在持續上升中,特別是在中國、印度等國家,由于經濟的增長,用電量也在持續上升中。有預測說,2000年~2020年,20年期間世界用電量會以年平均28%持續增加。
由于上述原因,世界各國都在采取措施,進行電能節約。在這之中,英國政府為了減少人們生產、生活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和嘗試,其中一項名為“貝丁頓零化石能耗發展”生態村的項目成效頗為顯著。該項目將眾多節能減排的措施集中于一個小生態村中,理念超前且頗具創意,有效地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一直到現在,有關于能源節約的研究,大部分是站在社會人口或者科學技術層面來進行的研究。使用者不能能動地進行電能節約,要通過提供技術來進行電能節約,一旦技術停止,就無法持續下去。所以,從根本上來說,要以用戶為中心,從用戶的心理和認知上出發,讓用戶自己進行電能節約。
為了進行電能節約,首爾市政府對電費通知單進行再設計,以600戶居民為對象,進行試驗。再設計的電費通知單,信息顯示直觀簡潔,讓用戶一目了然,投入使用后,有了明顯的改善,電能使用量減少了8.9%,效果得到了驗證。通過改變設計,賦予消費者行動動機,從未進行節能行動。由此來看,設計作為一種工具,對節能行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現在大部分的節能產品設計主要是以視覺刺激為主,分為軟件類和硬件類,通過視覺上的刺激,使用戶產生心理反應,從而激發行動。
我們生活在一個智能社會,使用著智能商品,享受著大量無形性的服務。面對這種變化,我們也需要新的對策。為了讓人們進行節能行動,除了垃圾分類這種戰略化設計之外,服務設計方面也需要進行開發和研究。要提供給用戶一種服務,讓使用者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進行電能節約。通過這種無形的服務,讓使用者更自然地進行環保行為,使用服務設計來誘導人們的行為,將會有更大的效果。
實時監控能源使用情況,通過可視化的能源監控系統,引發用戶的心理變化,從而誘發節能行動。在家庭中,用戶可以設定電的使用量,節約的能量可以通過積分管理方式、智能程序管理等多種多樣的使用方法,讓使用者心理發生變化,從而產生認知改變,慢慢改變使用習慣,從而進行節能行動。
4 結語
為了讓人們進行節能行動,首先要以用戶為中心來進行設計,要讓用戶在無意識中進行節能行為。并且,通過服務設計可以全面化、具體化地為用戶提供行動的環境。在以后的能源節約設計研究中,可以使用服務設計來給用戶提供更人性化、更智能化的使用環境。期待服務設計在能源節約領域中發揮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JamesJ.Gibson . TheEcologicalApproachToVisualPerception[M] .PsychologyPress,1986.
[2] 全蔬倫.引導用戶電能節約智能型系統設計研究[D].韓國:弘益大學,2011:9-15.
作者簡介:張媛媛(1988—),女,鄭州輕工業學院易斯頓美術學院產品設計專業老師,研究方向:產品設計,交互設計,服務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