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珠蘭 陳金魚
摘 要 高等職業教育是為社會培養理論夠用,實踐技能強的,服務于生產、建設、管理等一線的專門人才。在新常態經濟下,“大眾創業與萬眾創新”成為這個時代的主題,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出新的挑戰,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必須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必然推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本文以幾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創業改革為例,進行探索,闡述創新創業教育與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 “創新、創意、創業” 人才培養模式 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2.002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enough for the social culture theory, practical skills and strong service in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front-line professionals. In the new normal economy, "popular and highly entrepreneurial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theme of this era, Vocational Training Colleges for new challenges, requir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rained people must adapt to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is bound to promote high personnel Vocational Colleges model for reform. In this pape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form sever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elaborate dep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model of integration.
Key words "innovation, creativity,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training model; deep integration
1 “創新、創意、創業”教育
“創新、創意、創業”是不可分割的,創業是創新的特殊形態,創意是創新的點子表現,創新是創業的前提和基本條件。創新不僅是科學技術上的創新,還可以是企業經營制度的創新、項目實施的創新、企業文化意識的創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客戶關系管理的創新等等。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將“創新、創意、創業”教育理念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要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并給予相關政策上的支持。
“創新、創意、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意開發和創業能力為主線,以培養具有基本的創業素質和個性化的人才為目標,以培育學生具有一種銳意進取、用于探索的精神面貌,具有突破性的思維能力、初步的創業意識、勇于吃苦的創業精神和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創新、創意、創業”教育還要和普通高等教育區別開來,主要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將創意開發的點子落到實處,在具體工作崗位上實現創業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因此,可以說“創新、創意、創業”教育仍是一種基本的素質教育,它必須對所有的專業、所有的學生開放,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和提升每個大學生的“創新、創意、創業素質”,它不需要實現全部學生的真正創業,只需要將創新、創意、創業理念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素質,為學生今后走向創業或走向工作崗位,培養一種信手拈來的能力。
2 創新創業的融合與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特點是,專業設置要“根據市場需求設專業、根據職業標準設課程,根據崗位標準練技能”。各高職院校應根據所在地區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開設相應專業,將專業的設置、調整,專業人才培養計劃與專業所覆蓋的職業崗位群進行銜接,促使學校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更貼近社會需求,為地方經濟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創新創業型技能人才。高等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遵循“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工學結合、產學研結合發展之路”的高職辦學思想,逐步明確高職辦學思路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創新型、創業型、技能型、素質型的專門人才,這種技能型、新型知識和能力結構,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挑戰。需要有創新思維,創新理念,需要大膽嘗試。同時,通過一系列的實踐發現,在互聯網上進行實踐實習、商業模式創新和互聯網創業等活動,具有“成本低、方便快捷、上手快、社會需要等特點,這也使創新創業實踐具有實施的可能。
高等職業教育的大部分專業都可以由企業技術與管理人員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定期召開專業指導委員會會議,行業專家積極參與學校人才需求調研和預測、專業建設規劃與培養目標設計、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等活動,初步建設了以“實務、實訓、實戰”為教學模式、以“創新、創意、創業”人才為目標,培養為地方經濟服務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與企業雙主體育人的過程中,推行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訂單班、學徒制培養模式,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能力。
2.1 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孵化創業人才
據國家統計局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普通高校在校生達到2468.1萬人,年均生活費總消費額為2800億元,人均年生活費達到11347元,其中近30%都用于網上消費。按此計算,校園網購年市場容量將達到840.17億元,且還在持續增長。然而,校園電商依然面臨著售前展示、咨詢、物流、支付、售后服務等諸多環節脫節的挑戰,阻礙了其進一步發展。
隨著創新、創意、創業教育理念不斷深入高職院校的課堂,創新訓練與創業實踐將引領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方向,而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是互聯網創新與互聯網上創業的主力軍,高職院校可以以此為契機,在校園內開辟一塊場地,用于建立校內“中小微企業網絡創業孵化基地”、或者 “網絡創新與創業訓練中心”。比如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的運營,由院校提供辦公場地、設備,進行招商引資,吸引企業入駐創新創業孵化園區,也鼓勵大學生在孵化園區進行就業、創業等。
比如校園商城的運營,當校園人數達到5000左右,可以主營校園二手物品、圖書、當地特產、運動服裝、食品等包括日常用品的買賣,可以主要向校園師生提供服務也可以面向社會人員提供服務。再如部分高校的京東派的運行。以“京東派”校園店為平臺深入校園,在為廣大師生提供“多、快、好、省”的購物體驗該平臺也進行各項業務和優質資源整合,在校園內為學生提供實習、就業、創業機會,也在校園內進行各品牌推廣。部分高校在校園內開辟一個場地,采用自營或加盟模式,該平臺承擔起校園自提點、體驗區、校園營銷平臺、創業就業資源中心、金融服務中心五大職能。借助“京東派”校園店,可采用專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承包的方式,承擔起校內“校內京東派”的運營,不僅能夠使在校大學生深入了解物流與電商行業的基本業務;從學生、社會、校方等多角度建立校園電商生態鏈,推動校園電商及校園金融服務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也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平臺。
2.2 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實戰演練成為人才培養主導
當今大學生的消費能力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網上購物的量和頻率,這從各高校周邊的快遞公司數及每日往高校派送的快遞量就可以看出。目前,部分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就抓住這個契機,成立校園快遞工作室或稱“校園小郵局”。 通過對快遞派送和取件的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減少中間環節,在節約成本的同時提高效率為校園師生提供更優質便利的快件寄遞服務。校園快遞工作室可以建設為物流管理專業配送實訓中心,通過設計、運營管理、業務操作、流程優化等不同的環節為學生創造實訓與創業的機會。互聯網的發展為網上創業帶來了機會,也加快了物流行業的發展,這一發展在校園更為突出。校園學生強大的購買力促成校園物流快遞公司的應運而生。校園物流快遞公司是真實的物流快遞公司環境,學生在物流快遞公司就是員工,必須嚴格按照員工的標準進行操作,也以物流員工的操作標準進行考核。學生通過在真實環境中的實習實訓,不僅掌握物流相關行業的操作規程和技能,也在實際環境中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習慣。
快遞服務是物流管理專業對應崗位群中一項重要工作,為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結合課程,學校免費提供場地,由物流專業學生組成一個創業團隊進行日常運營,配備1~2位教師擔任導師,給予指導和審核,具體業務由快遞公司工作人員進行常態化指導。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通過開展校園快遞服務,加深對接物流相關崗位技能訓練,由師生一起制定快遞服務工作規范,撰寫工作流程。根據實際工作制定工作任務完成情況考核指標作為課程考核評價的一個部分。
2.3 把“項目任務”融入專業教學,完成項目任務即教學,教學即完成項目任務
以計算機網絡管理專業為例,應進行人才培養體系重構,引入“項目教學”到專業教學中。即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課程項目進行分組,由學生負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項目的全過程交由學生全權負責和處理,教師主要起引導和把關的作用。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師生共同完成項目,共同取得進步。
在項目實踐方面,可以以學校的網站和承接企業網站設計為契機,由該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參與到各類網站的建設和管理中來,網站的運營策劃、總體設計、項目開發、技術評價和運營管理都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承接各類企業的網站建設、服務器維護和網絡維護等工作;參與教師的課題項目如智能化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建設與開發等。學生通過參加到實際的項目任務中,不僅掌握了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3 結論
總之,高等職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要遵循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堅持辦學特色,堅持教育創新,堅持創新創業素質教育,全面體現教育要與時俱進,要緊貼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切實落實“創新、創意、創業 ”型人才培養,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創新意識和實踐技能為主線,積極構建符合社會發展的創新創業型高職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加大創新創業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比例,可以逐漸增加課程創新、創新型課程,課程創業、創業型課程的授課比例,逐步轉變人才培養的模式,為社會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呼艷芳.提高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水平的對策分析[J].南昌高專學報,2010(1).
[2] 劉素婷.基于冰山理論的高職學生“三創”能力開發策略[J].商業經濟,2012.
[3] 薛彥登,宜彬,于蕊.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創新與實踐——以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
[4] 李世佼.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