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信璐
在以往的教學中,老師的教學都是用一種相對靜態的方式呈現,一般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能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學生的主動性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即使語文學科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學生處于一個被動的狀態下積極性難免不高。新課標的改革倡導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推進學生的合作學習呢?
一、科學的組建學習小組,優化合作
小學語文的合作學習應該追求讓每個孩子都能夠進步,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科學地組建學習小組,讓性格活潑開朗的孩子和文靜的不怎么愛說話的孩子坐在一起,讓他們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如在教授《負荊請罪》這篇文章,可以讓每一個小組都選一個導演,而后讓每個小組的導演都找小組里其他同學去飾演課文中的角色。在排練的時候,導演需要深入地了解和閱讀課文內容之后,才能去安排其他同學去演出課文中想要演出的感覺。同時演廉頗、藺相如或是其他角色的同學為了能夠演好自己所演的角色,一定會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了解,這樣每個人的積極性都會被調動。
合作學習僅僅靠每天課堂中的45分鐘來培養和訓練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把它拓展到課外中去,讓學生在課外也能夠有合作的機會,并且在合作中形成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為以后的工作學習打下基礎。例如在教授《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時,通過課堂小組討論,然后讓學生說出課文的主旨即肖邦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和熱愛之情,在課后讓每個小組的學生以“愛國”為主題,設計一份手抄報。要求每個小組的每個學生都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參與到設計中。這樣每個小組都能夠積極地準備,認真地合作,小組之間的合作能力就能夠得到增強。之后老師可以通過主題班會來進行展示每個小組的勞動成果,同時評出優秀獎,創意獎,同心合作獎等,并把每個小組的作品都進行展示。學生們通過這樣的小組實踐,學會了怎樣合作,怎樣與他人共處,怎樣欣賞他人,從而提高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授以合理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學習,老師不先教給學生一些方法,學生難免會在小組討論的時候說些別的,小組討論也會在嘰嘰喳喳的廢話中浪費掉很多時間,到頭來還是那幾個優秀學生在發言,這樣小組的學習就失去了既定的意義。這時候,就需要老師也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
和學生一起討論學習,并通過一定的手法去引導學生,讓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讓學生培養起積極發言的好習慣以及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熱情。例如在教授《九色鹿》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自由討論的形式學習這篇文章,討論是時候讓學生把自己理解是書上的知識點就說出來,不理解的就提出來,小組成員之間有不同意見可以相互交流,這樣學生就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了。學生的交流與討論要緊密聯系課文,不疏漏知識點,針對學生們不理解的知識點,老師要去點撥。在《九色鹿》這篇文章里,老師還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教會學生做人不能背信棄義的做人的道理。這樣,老師可以在學生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在教學任務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營造一種民主、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
學習小組的組建,除了討論出一致的意見每個人還可以有不同的意見。對于一些有爭議的學習內容或是比較開放的課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理解來給出陳述。例如在教授《三袋麥子》的時候,由于每個學生的思維都不一樣,肯定會有很多學生和小豬的想法一樣,把麥子做成香噴噴饅頭,或是很多學生想著要像小牛一樣把麥子屯起來慢慢吃,還有很多學生會像小猴一樣想著要把麥子種下去,然后收獲更多的麥子。這樣老師可以進行統計,把不同想法的不同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來陳述這樣想的原因,這樣課堂就會在一種自由、民主、活躍的氛圍下開展。這樣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的空間,而且可以鍛煉學生靈活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們從課堂輕松的氛圍中可以升華出自身的情感,并且語文素養也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總而言之,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激發出學生潛藏的潛能,激活學生內在的活力,而且它能夠讓學生主動地去接受知識,同時把個人的想法,小組的討論,班級的交流,老師的指點通過合作學習這一平臺結合起來。教師要積極地營造學生合作學習的課堂氛圍,不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樣的教學才能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