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榮青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事業成為人民精神追求的重要寄托,同時它也是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道德載體,直接影響著國民素質和道德水平,因此,搞好基層群眾文化管理工作刻不容緩。然而在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新的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過程當中,緊跟時代步伐,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搞好群眾文化工作,引導群眾文化走向朝氣蓬勃、健康方向前進與發展,讓群眾文化生活充分發揮其作用與功能,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與科學文化素質。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新時期
中圖分類號:G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7-0219-01
目前,基層群眾文化管理亟需黨以及政府部門統一管理,縱向實行綜合宏觀管理,同時也要求基層群眾文化系統的各部門橫向微觀聯合管理。它其實就是要求在黨的文藝總方針領導下建立有效管理體制,采用合理手段以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調動與發揮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人員的激情,利用與挖掘基層文化系統的活力與潛力,以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基層群眾文化的總體要求與目標,從而不斷推進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的文化建設,充分協調物資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前進步伐。
一、新時期搞好基層群眾文化管理工作的目標與必要性
1.新時期搞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目標。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目標是與時俱進地發展中國先進文化,并保持這一理念,堅持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不管是共產黨還是國家或者整個民族,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都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2.新時期搞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必要性:(1)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對于國民思想道德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還可以不斷滿足國民對文化產業的需求。深入貫徹并落實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可以把先進的思想理念傳送給群眾,同時廣大群眾還能夠獲得精神文明建設上的需求,有利于推動我過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2)就目前我國國情來說,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是與構建和諧社會相適應的,而目前我國正處于或者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時期,要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新農村,就必須積極地推動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創新思維是在進行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只有不斷深入推進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才能不斷促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搞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途徑與方法分析
1.加強和創新領導機制,促進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落實。政府部門應貫徹落實“規劃、指導、協調、監督、服務”的主要職能,運用基層群眾文化的科學化體制進行管理。第一,統籌規劃。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進行前瞻性的科學決策,加強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并把群眾文化建設納入城鄉經濟發展規劃。第二,政策落實。加大基層群眾文化的財政投入。政府部門通過財政傾斜或者安排專項資金來建設大型文化基礎設施,并保證群眾文化建設的經費落實到位。第三,創新改革。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基層群眾文化發展的新機制,尋求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市場化運營方式,開拓繁榮群眾文化的有效途徑,試圖構建社會投入和政府投入相互結合的多元化文化機制。
2.通過完善機制來吸收高素質人才,為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儲備力量。一直以來,因為基層群眾文化管理體制的嚴重滯后和有效機制的缺失,嚴重阻礙了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而行政指令與人事制度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也產生了限制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建立一下機制進行補充與促進。第一,制定和完善文化建設與管理制度。科學合理的機制是有效展開基層群眾文化管理工作的基礎。第二,不斷培養與吸收文藝工作管理人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要想得到持續發展,就要吸收綜合素質較高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將其充實到“管”文化的群體中來,如此才可以適應新時代的人才需求。基層管理對于人才的質量與數量基層極大程度地影響著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高與低,因此吸收具備開拓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是刻不容緩的問題。再次,將文藝人才資源整合,吸納大量民間文藝人才,共同加入從而活躍基層群眾文化。擬定和實施科學的基層文化人才培養方案,打造一支綜合素質較高的的文化隊伍。同時充分闡揚文化館等專業的文化機構的作用,并成立業余的文藝指導組,同時及時對民間的文藝團隊和文化示范戶的進行業務指導,舉行各種學藝班,為基層群眾文化管理工作儲蓄充足的后備力量。
3.增強基層群眾文化的感染力與生命力,使其更貼近生活。群眾文化帶著鮮明的時代性特色,就會獲得群眾們熱烈的響應;也只有貼近生活,包含傳統氣息,基層群眾文化才可以具備源源不竭的生命力,走向基層并得到群眾們的普遍認可。因此,要在內容上把握時代脈搏。新時期的基層群眾文化不只是宣傳黨與政府的政策方針、深化推進改革開放建設現代化,更應該是響應基層群眾的追求與夢想、倡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模式陶冶情操、凝聚人心等更高的層次。
總而言之,群眾的廣泛參與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都是展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搞好基層群眾文化,不但可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也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極大貢獻,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要將群眾的滿意度和參與度擺在首要位置,如此才能夠保障文化活動能夠真正地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從而不斷促進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葉毅新.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及其發展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02).
[2]張躍陽.構建和諧社會視角下的群眾文化[J].戲劇之家,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