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緯
【摘 要】新媒體時代,高校必須重視新媒介對網絡輿情的影響,提高輔導員的網絡素養,針對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關鍵詞】新媒體;網絡輿情;存在的問題;對策分析
一、高校網絡輿情現狀
互聯網時代,“自媒體”即時化的傳播促進了表達權的回歸,高校學生的話語表達和社會參與需求更加強烈,他們活躍于各大新媒體工具上,參與包括政治、娛樂、體育、生活等各類話題,渴望表達自身的訴求,并致力于引起一定的反響,希望得到及時的回應。新媒體的產生,使信息的傳播載體、傳播途徑和傳播方式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將信息隨便進行有機的整合,發揮信息的更大價值,但對網絡輿情的管理帶來新的挑戰[1]。網絡輿情就是網民在互聯網上發布的一種有社會矛盾所引起的情報信息[2]。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使得高校在實際的思政教育過程中需要面對網絡文化存在的多元化特點,進而通過正確的引導來實現網絡行為上的不斷規范[3]。網絡的廣泛應用給高校的網絡輿情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高校輔導員應積極應對網絡輿情管理工作,引導學生合理的在網絡上表達自己的訴求。但是,現實生活中高校學生的網絡表達呈現出重觀點輕事實,有主張少論據,言論感性化、情緒化、群體極化效應明顯,意見領袖起主導作用,“正確的不發聲”等特點。網絡上的社會心態也在發生變化,不安全感和怨恨感交織,不同社會群體的基本訴求也存在差異。政府已經難以做到全面的信息監管,網民的“權利”上升為“權力”,政府的一元意見與社會公開表達的多元訴求,現實真實與網絡建構的虛擬真實存在巨大反差,這給高校網絡輿情的管理帶來新的挑戰,網絡思政教育越發重要,對高校網絡輿情的研判能力和引導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二、高校網絡輿情工作存在的問題
面對眾聲喧嘩的網絡輿論新格局以及高校網絡輿情的新特點,高校對網絡宣傳、網絡輿情應急管理、網絡思政教育都非常重視,各高校輔導員也應積極提升網絡素養,提高網絡輿情的研判能力,主動應對高校網絡新形勢。但是,在實際處理網絡輿情動態中,高校輔導員的網絡輿情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權威信息發布不及時。學生都非常關注關乎自己利益的事情,輔導員對學生利益攸關事項需要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占據輿論制高點,避免小道消息或者謠言帶來負面影響。第二,行為反應較為遲緩。當出現輿情動態時,輔導員不能很快掌握第一手信息,反應速度不夠靈敏,錯過了防止謠言擴散的最佳時間。第三,應對引導機制有待完善。輔導員在處理網絡輿情問題時,對輿情處理過于簡單,沒有應急預案機制,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減少謠言擴散,傳播正能量信息。第四,網絡素養教育有待加強。不少輔導員對學生網絡宣傳、網絡思政教育、網絡輿情管理的重視還不夠,應急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整體網絡素養有待提升。
三、高校網絡輿情應對措施
作為高校輔導員,不僅要提高對網絡輿情重要性的認識,加深對高校網絡輿情特點的理解,還要學會一些緊急應對高校網絡輿情的方法和策略。輔導員在應對高校輿情時,要堅持快報事實,慎報原因;重報態度,準報措施;再報進展,后報結果;求實為本,依法處置的原則,實際中要“敢講、快講、實講”,要學會用新媒體工具在黃金4小時內及時發布權威信息,防止謠言占據輿論制高點,并將感情融入基本事實中,使發布者和接受者走進同一個情感空間里,圍繞核心問題,抓住主要矛盾,攻其一點。此外,高校在發布權威信息時要堅守“七條底線”,即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信息真實性底線。高校在運用新媒體進行網絡宣傳時,要把握好“六個度”,即“溫度、尺度、速度、高度、角度、氣度”。輔導員在應對網絡輿情時,要努力做到快速反應、系統響應、權威證實、真誠溝通、承擔責任。此外,輔導員在應對高校網絡輿情時應掌握以下具體策略:第一,高度重視高校網絡輿情工作,主動進行網絡宣傳和網絡思政教育。鑒于當前快速發展的網絡形勢,高校必須與時俱進,主動運用新媒體工具進行網絡宣傳,打破學校與學生的空間障礙,拉近輔導員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掌握學生的新動態,運用微博、微信、博客等發布權威信息,占領輿論的制高點,傳播正能量,對學生進行網絡思政教育。第二,完善網絡輿情應對機制,事先做好網絡輿情預案?!胺彩穷A則立,不預則廢”,做好網絡輿情工作一定要重視隊伍建設,注重各部門聯動完善機制,平時注意提高輔導員的網絡素養,將事情做到前頭,事到臨頭才不會手忙腳亂。在緊急處理網絡輿情時,輔導員不僅要快速反應,更要預先設置議程,掌握應對的主導權,做好輿情預案,從而從容應對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第三,線上線下聯合互動,打造正面的網絡形象。在處理好網絡輿情的后,輔導員還要重塑正面的網絡形象,改正錯誤,關注細節,避免下次出現同樣的輿情危機,努力在學生中樹立正面積極的網絡形象,在轉“?!睘椤鞍病钡耐瑫r,要學會變“?!睘椤皺C”。
總之,高校輔導員面對新時期的網絡輿情監控挑戰,要在學習和交流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網絡素養,真正意識到關注網絡輿情的重要性,端正了對網絡輿情認識態度,增強了應對網絡輿情的工作能力,掌握了應對網絡輿情的各項措施,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務學生、引導學生和教育學生。
【參考文獻】
[1]胡亞凡、谷雪峰、于曉波、張華.試析新媒體如何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有效發揮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
[2]楊雪.高校思政教學中引入網絡輿情的價值分析[J].湘潮,2015.05.
[3]鄒海林.淺析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策略[J].創新教育,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