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夫
【關鍵詞】 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5—0081—01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三大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運用得較多的學習方式。下面筆者就近年來在小組合作學習方面的探索談一談個人的看法。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原則
1.自愿性原則
教師要本著自愿的原則,選擇小組長進行分組,要尊重學生的意愿,不能強迫學生做選擇,如有不當也要在學生自愿的原則上進行適當調整。
2.針對性原則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內容、教學情境等情況,合理地確定活動內容,選擇活動形式并安排活動時間,使之符合教學的實際需要。
3.系統性原則
教師要遵循學生知識掌握的規律,合理安排小組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時間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4.全面性原則
小組合作學習要面向全體學生,優等生和差等生一個都不能少;全面參與指導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合作學習的內容、形式、評價方法等,才能保證學習的質量。
5.操作性原則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僅從理論上的最優化出發,而應考慮到學生的能力水平、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等其他的因素,要力爭做到簡單易操作,不能過于復雜,更不能搞形式主義。
6.開放性原則
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過程、形式、方法、手段、時空、評價等方面的設計要采取開放式的策略,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從多角度、多方位主動地、創造性地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
二、英語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1.科學分組
科學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教師要通過調查分析的方法,對本班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個性特點、人際交往能力、人際關系等諸多方面進行調查分析,將全班學生按以上因素分類,然后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進行分組。
2.選擇與培養小組長
小組長是小組活動的有效組織管理者,他的能力水平決定著各小組的學習質量。在學生推薦和自薦的基礎上,從責任心、組織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充分的調查和分析,在此基礎上征求學生的意見,確定小組長的人選。
3.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
合作學習的評價可采用多種形式,從評價的主體來看,主要有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從評價的方式來看,有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從評價的方法來看,有等級評價、分數評價、評語評價等。
三、重視“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
1.協調作用——合作學習涉及多種因素和多位學生,教師要有效地將學生組織到一個有共同主題的活動中,發揮創設學習環境、協作氛圍和維持學習秩序等作用,使英語課堂產生活力,促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小組討論。
2.激發監控作用——教師是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啟發到自發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組織者,對整個教學過程起著激發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聽幾組學生的討論,記錄出現的典型錯誤,適時地指出學生在言語活動中出現的嚴重錯誤,并及時地更正,幫助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
3.反饋作用——教師要對小組成員和小組集體的成果給予測試和評估,及時提供反饋和幫助,有助于調整和反思。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發現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并給予適當的點撥。
四、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1.應注意的問題
組長專權,組員不服從。組長為了全組利益弄虛作假。不按規定為自己和組員加分。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時各環節時間分配不合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時間不能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僅僅局限于課堂學習,沒有拓展到課外學習中,沒有形成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習慣的長效機制。
2應對措施
(1)教師宏觀調控。放手、放權、放心但不放任、不偷懶、不懈怠。要常常到班里去走一走,常常去查一查堂,常常找學生了解情況談談心,及時發現問題并協助組長解決問題。
(2)組長定期培訓。可以由班長召集,班主任參加,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組長會議,交流小組管理的先進經驗,吸取教訓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管理水平。
因此,在初中英語學習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彌補英語課堂教學的不足,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有利于英語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助交流;有利于促進英語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