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目前,在中職學校中,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熱情不高,對文化課、理論課抵觸。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轉移,因而不能專心學習。本文將探討中職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把握學生的注意力。
【關鍵詞】中職教師 注意力 把握 課堂
目前,中職學校學生的現狀是在理論學習上比不過高中生,雖然大部分學生也想在學習上有所突破,但由于種種原因,造成學習成績不理想,甚至部分學生不愿學習理論課。為什么出現這種狀況呢?我認為這與部分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有關。
一、注意的內涵
什么是注意力呢?《當代認知心理學》指出,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一個人要進行正常的生活,努力的工作與學習,就必須選擇對自己來說是重要的信息,排除無關刺激信息的干擾和影響。注意力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如果不注意,就會對課堂上的關鍵信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注意不是單獨的心理活動,必須與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活動相結合,如注意看、注意聽、注意想等。沒有離開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而獨立存在的注意。注意有兩種,一種是有意注意,一種是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即有意識的注意,它是注意力的關鍵。無意注意即無意識的注意,它對注意力有一定的正面或負面作用。根據心理學家研究,由于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生理和心理的作用,不同時期有意注意時間是不同的,小學低年級有意注意時間可保持15~20分鐘,小學高年級可保持20~25分鐘,初中生為25~30分鐘,高中生可保持30~35分鐘,超出這個時間就會產生心理疲勞,注意力減弱或發生轉移。
二、培養注意力的意義
注意力的培養對于整個智力的發展、工作、學習都有很重要的意義。俄國19 世紀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有過形象的論述,他說: “注意是一個唯一的門戶”,“如果印象不把我們的注意集中在它身上, 那么,雖然它們也可以影響我們的肌體,但我們是不會意識到這些影響的”。意思就是:凡是外界進入意識的東西,都要先通過“注意”這扇門,如不打開這扇門,外界的一切都不能進入意識,人們也就不能認識世界。由此可知,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動的開端,是學習活動的基礎。注意力不集中的話易產生觀察事物不清晰、不準確、記憶力不牢,聽講不專心,思考走神等問題。因此,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注意力。
三、課堂上學生注意力出現問題的原因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課堂上學生注意力分散、轉移、不集中,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學習目的不明確。這樣就產生了自覺性差,有意注意時間短,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問題。二是意志力較弱。遇到困難,不是盡力克服,而是繞著困難走,一點點挫折就使他們容易放棄,這樣也就影響學生對聽課的注意力。三是抗干擾能力差,外界環境的聲、色、味等都會影響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其他同學的講話,桌椅的移動,教室外的動靜,都會使他們注意力轉移。四是生理、心理條件的限制,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心理易產生疲勞,故經過一段專心后注意力會發生分散、轉移。五是教師教學方面的影響,像單調的教法、平淡的語言、呆板的教態等會使學生產生心理疲勞、厭倦進而影響、分散學習的注意力。
四、如何把握學生的注意力
要發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我認為應把握以下幾點:
(一)做好課堂準備工作。要給學生講透學習的重要性,明確學習目的,讓學生從心理上做好準備,產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有意注意的自覺性。
(二)提高學生的意志力。通過贊賞、表揚、提問等手段,不斷提高學生學習信心和遵守課堂紀律自覺性,增強他們抗干擾的能力,提高意志力,使有意注意時間得到充分的保持。
(三)合理分配課堂45分鐘,對教學準備、正課引入、正課講解、練習、小結等教學環節合理分配時間,特別應注意把新課講解內容控制在一定時間內,即講解新課要限制在35分鐘內,充分利用學生該階段有意注意時間來完成教學內容。
(四)對本節重、難點要反復細致講,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活動充分調動起來,強化學生的注意力。
(五)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教法。單調的教法可能會造成部分學生心理承受飽和,注意力分散;而把幾種教法綜合運用(如講解、閱讀、提問、討論等結合使用)利用新鮮事物的刺激性、感應性來調節心理單調的承受能力,能夠長時間保持注意力。
(六)教學中,注意教師的形體、語言等因素對學生注意力的影響。教師的外表、語言對學生注意力的控制是有一定作用的,如通過教師語言的節奏、聲調的高低、手勢的運用、眼睛的注視、臉部表情的變化等都可以吸引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七)充分利用感官對注意力的影響。要利用多媒體、實物、模型等直觀教學工具,通過感官的刺激,使注意力更加直接、明了,更有益于注意力集中,減少心理疲勞,保持有意注意的持續性。
(八)減少外界環境對注意力的干擾。在講課時要及時發現影響注意力分散的不良苗頭,例如說話、玩手機等。對這些行為要及時加以制止、引導,最大限度減少外界環境對注意的干擾,使全體學生的注意力不受影響。
(九)勇于突破教材,結合實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學生對身邊的、見過的事物興趣濃的特點,在講課中加入一些與教學知識有關的新鮮內容,通過興趣對注意的影響喚起學生的注意力。
通過以上方法在課堂上的運用,我發現學生聽課情緒良好,課堂秩序有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保持得較為充分,接受能力提高,教學內容完成較好,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明顯提高,所有這些都在于較好把握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
教學是一項復雜性的工作,要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但在課堂上較好把握學生的注意力,延長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無疑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有較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