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笑瑛
摘 要:縱觀人類歷史,創新引領發展,改變人們的生活;企業依靠創新,延長壽命;國家依賴創新,增強國力。創新是科學技術發展的源泉,是時代前進的主旋律。現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不少企業增加了對員工創新性的要求。以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要,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成為了時代的責任。當今職業學校教師僅僅教授熟練的理論和技能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培養學生擁有一定的創新才能,這樣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才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本文結合中職學生的心理、知識、能力,分析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探索適合提高中職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中職學生 創新意識 創新能力 培養
一、對“創新”的探討
1.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曾說:“思維世界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驚奇的不斷擺脫。”人類社會經歷了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通過對自然界的改造,創造了繽紛的世界,正是思維的力量所起的作用。思維是人類對客觀事物直接或間接的反映,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那么什么是創新思維呢?創新思維是一種突破常規的思維方式,使人們產生獨特的想法和見解,最終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對于創新思維,我們應當有正確的認識。首先,創新思維是一般思維的高級階段,在一般思維的基礎性作用上進行訓練。其次,創新思維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思維方法思考,這種運用不是單純的羅列疊加。
2.創新能力
結合中職學生群體,筆者認為創新能力是在創新思維之上,對現有的產品、技術有實踐性的提高。可以是一個好的建議,一個好的方法,如果可以轉化為實踐,經歷了實踐的考驗,就可以看做形成了一定的創新能力。
二、中職學生創新思維現狀
1.中職學生學習現狀
知識的積累和一般思維的訓練是創新的基礎。中職學生在學習知識方面與一般高中學生不同。他們有的表現出嚴重的偏科現象,有些對理論知識比較反感,因此整體上知識的構建有待加強。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為對傳統知識掌握不好,學生反而沒有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正確加以引導,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更有一些學生,在理論課程學習中并不突出,在實訓課程中表現得較為優秀。這也說明中職學生各有所長,需要加以正確引導。
2.中職學生的心理現狀
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之下,經歷了中考失利,很多學生在心理上呈現一定的自卑心理。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他們并不是完全放棄自己,也渴望表現,渴望被肯定。那么在創新思維的訓練中,就可以體現學生的優點,或者是給他們更多的機會表現自己的獨特性。這對他們心理滿足感的建立和對知識的鉆研,都會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此外,中職學生有創新的意識,卻不會把握條件。有些學生有創新動機,但面對實踐過程中繁瑣的程序和較復雜的問題,不去鉆研和請教,也較少利用學校條件去練習,這樣難以創造出創新的產品。最重要的一點,當有創新靈感的時候缺少堅持的毅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抓住靈感,付諸實踐,并且要持之以恒。
三、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創新能力
1.提高創新意識,掌握創新思維方法
創新意識的培養可以依托于課堂。在創新指導這門課程中,對于創新思維、創造技法的論述較貼合實際。書中很多案例吸引了學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也在思索是否可以改進身邊的事物。令筆者欣喜的是,在開設創新課程的班級中,有的學生利用下課十分鐘對粉筆進行了改造,將粉筆雕琢成大小形狀不一的酒杯,惟妙惟肖;有的學生利用手中的電線制作了眼鏡,甚至制作了動物造型;有的學生還制作了簡易的門鈴和手電筒。從中可以看出他們逐漸形成了創新的意識。
創新思維方法包括自由思維、發散思維、聯想思維、逆向思維、側向思維等方法。常用的創造技法有頭腦風暴法、缺點列舉法等。自由思維要突破傳統思維的枷鎖,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關鍵,聯想思維展現人類思維的廣闊,逆向思維改變司空見慣的想法,側向思維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掌握了這些豐富多彩的創新思維,加之創造技法的運用,對學生專業探索過程會起到較為積極的作用。
2.調整學校學科設置
第一,職業學校的特色是專業與市場密切結合,學生畢業后就走上工作崗位。在校期間,除了傳統課程、專業課程的設置之外,必可不少的就是增加創新課程。在筆者學校,學生第一年入校以文化基礎課程為主,可以加深學生基礎知識的系統整合和構建;第二年開設專業基礎課程,配合更深入的文化課程學習。另外學校對于絕大多數班級開設一門創新課程,配合專業課程的學習,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一些科研創新的基本訓練,使學生掌握科研創新的方法和途徑。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利用創意收集表,幫助學生記錄日常的創意想法,抓住靈感的瞬間,加以引導和鼓勵,以此獲得好的效果。
第二,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需要有創新。要改變傳統的教師即權威的想法,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敢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是有些天馬行空的創意。教師應當鼓勵和啟發,并積極引導。在教學模式上要敢于打破單一的班級授課制,充分發揮小組討論、個別輔導、交互提問等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整體威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讓學生改變僵硬的想法,敢于提出不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道具教學法,利用身邊的物品例如回形針、牙簽等進行制作,逐步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生活、愿意思考、勇于實踐的精神。久而久之,創新思維在學生生活中形成習慣。
3.在實踐中提高創新能力
校園文化可以營造創新的氛圍,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碰撞可以鼓勵學生去思考、去改進。在校園內開設一系列的校園活動,引導學生關注創新,同時也給希望創新的學生提供發展的平臺。每一年筆者學校都會舉辦技能文化節,包括各個專業的技能比賽、優秀作品的展示、模擬應聘等活動。通過幾天的交流學習,學生在課堂外收獲了更多啟發。此外,平時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主題班會等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而學生參加技能比賽時,在比賽前的準備過程中培養毅力和鉆研精神,充分發揮創新靈感。比賽鼓勵和吸引了越來越多學生對專業進行探索。學校還可以通過組織創新技能比賽,提高學生對于創新的關注度。
校企結合是培養創新的有效途徑。職業院校一般與當地的企業有合作,學生在工學交替和下廠實習的過程中有機會真正接觸到機器的運作。這和平時的實訓課程又有不同,工廠生產面臨更多更復雜的技術問題,這對學生是一個考驗,同時也是學生思考探索的好機會。如果在實際操作中,學生利用過硬的專業知識,結合創新思維,那么成功的幾率就會大大提高。
總之,創新能力的培養關系祖國未來的發展。中國如果要改變“世界工廠”的地位,就必須將“中國制造”改變為“中國創造”。而“中國創造”正需要依靠年輕的一代,他們富有活力,能接收新鮮事物,需要教師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引導他們成為祖國的棟梁。
參考文獻:
[1]徐振寰.潛能與創造力開發[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9.
[2]張大均.創新教育與青少年創造心理素質的培養[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
[3]張宗亮.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創新思維及其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03(10).
[4]顏隆忠.關于大學生創新思維素質培養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04(6).
[5]王培,劉光俊.論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J].建材高教理論與實踐,2000(3).
[6]耿俊茂.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探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4(9).
(作者單位:浙江省金華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