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萍
摘要:《公差測量技術》是技工院校機械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為后期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基礎。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幾年的教學探索和實踐,總結了一套頗有成效的課程建設心得方法——多元融合、任務驅動。對學校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和學員按照學校培養的職業崗位目標就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課程建設 公差測量 職業能力
職業能力的培養,是突出培養學員職業綜合能力的實踐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把職業能力的實踐活動放在整個教學工作的重要位置,可以說,沒有實踐教學活動就不是職業教育;沒有實踐教學改革就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如何組織實踐多元融合、任務驅動,實現技工教育的培養目標,我們對《公差》課程建設做了如下有益的嘗試。
一、突出職業的培養目標,制定課程建設思路
《公差》課程是數控加工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為專業學習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在開設《公差》課程之前,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識圖能力;掌握好本課程的相關知識,可以為今后更好地學習數控相關的專業課,打下良好的基礎。本課程既包含基礎理論性又有較強的實踐性,在整個專業教學計劃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1.根據崗位職業能力,創新建設思路
建設思路:根據企業工作過程系統化進行課程設計,按照崗位能力分析→確定典型工作任務→明確能力目標→歸納學習領域→設計與實施學習情境的思路進行課程建設,培養真正的高技能人才。
2.以企業真實生產任務為載體,設計教學項目
為了實現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對零件和產品的檢測技能,與企業合作,以企業生產的模具零件和典型零件幾何量及測量方法等為依據,共同開發《公差測量技術》課程,所有的教學實訓項目完全按照企業的生產圖紙、檢測設備、測量環境和被測零件與產品,并以此為載體,設計多個具體教學項目。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典型零件的基本測量方法和相關理論知識,正確地處理設計與制造、公差與誤差之間的關系;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養成文明生產習慣,能勝任典型零件的測量和檢驗工作。
二、突出職業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的先進性
1.根據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優化教學內容
本著“干什么,學什么”的原則,以崗位實際需要為出發點,最大限度地體現“學以致用”的精神,降低教材難度,去除理論上偏難偏深且遠離本專業培養目標的內容,選材的重點與直接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結合起來。以通俗易懂“少而精”的內容增強學生學習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根據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踐行“雙核”培養理念
本課程均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重點,根據崗位的職業工作過程來組織課程的學習領域和學習內容,并形成若干相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以職業行為活動為依據,組織訓練項目主題和課程內容;以職業活動的工作過程為依據,組織項目活動的工作任務和步驟流程。在建立的職業活動情境下,學生通過完成各個工作任務來提高專業技術能力和職業工作能力。
三、突出職業的培養目標,多元融合
將《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課程進行了有機整合,形成了上下貫通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形式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公差測量技術》。使理論和實踐教學這兩種教學方法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作為交叉點和教學重點。
1.知識、技能、素養融合
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教學計劃相互平行,課程流程相互平行,應知理論知識與應會操作技術相互平行;同時,課程知識內容與技術、技能培養相互融合,理論和實踐教學場所相互融合;并且理論和實踐教學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識、技術和技能培養的落腳點相互交叉。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檢測的目的、步驟、方法而且還要對檢測結果進行處理、分析。使學生掌握了測量原理、計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測量結果的處理、分析,能判別工件合格與否,能正確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
2.做、學、教融合
對《公差》課程進行了大膽、全新的課程改革,建成了專用的《公差測量技術》實訓室。在公差一體化實訓室中,全程采用現場教學,以模具零件和機械典型零件為載體,教室與實驗室合一,融“做、學、教”于一體的學做交替的教學模式,逐步達到掌握公差制度知識和最新國家標準,正確選擇量具、熟練使用各種通用量具。
3.校企融合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努力,堅持教學內容和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本專業相繼與多家企業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零對接。
四、突出職業的培養目標,任務驅動的項目化教學
按照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將實踐教學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本課程推行任務驅動的項目化教學,堅持教學內容和實際工作的一致,根據企業數控、模具制造過程中零件或產品檢測任務,設計了多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模塊,并完全參照企業的產品圖紙、被測零件或產品、企業檢測環境來設計教學內容,突出測量操作的真實性和職業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實現畢業生頂崗實習,“零”距離就業產品檢測崗位。
參考文獻:
[1]夏寂蘭,王吉林.CBE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初步實驗[J].世界職業技術教育,2000,(02).
[2]黃可孝.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石偉平.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中的問題與思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