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小光
摘要: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雙向的“溝通、理解和創新”的互動,面對當前科技發展迅速的信息社會,學生們不是僅僅把知識裝進頭腦中,更重要的是培養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的能力,把書本上的“死知識”變成自己的“主見”和“思想”。初中數學教學也不例外,如何整合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師生雙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提高學生分析、思考問題能力,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成為當前教育者面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數學教學 轉變觀念 教學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數學課程的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通過考慮數學自身的學科特點,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開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和課堂的實際出發,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探索,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數學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以往的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目標重心在于改變學生、促進學習、形成態度、培養性格和促進技能發展,完成社會化的任務。這樣盲目地去改造學生,不僅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長此以往,還會讓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觀念,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系的同時,教師要走下高高講臺,走進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選擇,甚至行動,努力當學生的顧問,成為學習的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和努力、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一旦課堂新的教學理念和師生關系得以轉變,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課堂上師生間的良好的互動型關系。教師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經驗與認知水平,讓學生大膽提問、主動探究,發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對問題的探討與解決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二、激發內在潛能,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一個能力爆發的“小宇宙,只要能夠開發出學生的內在潛能,激發學生“小宇宙”的爆發,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出學生的內在潛能呢?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數學思維活動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復習三角形的內角和知識,然后拋出問題,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識來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問題?學生經過思考和討論不難得出結論:(1)把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2)具體轉化方法采用添線來分割多邊形,使之成為若干個三角形等等。通過這樣的教學問題,不但讓學生養成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且通過討論探索,還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學生不但能總結出許多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方法,教師還可以因勢利導探索多邊形對角線的有關知識,從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三、豐富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現代教育的課堂,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使學生有興趣并愿意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能夠吸引注意力,獲得濃厚興趣、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學習情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不僅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會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也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
四、關注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數學教育要面向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但同時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于各種家庭和社會的不同因素,不同的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興趣上存在差異,教師要承認這種差異,并引起重視。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兼顧學習能力較弱和學有余力的學生。例如,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優、中、差各級知識水平學生要合理搭配,以優等生的學習熱情來感染差生。或者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要盡量多留一些時間給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不能讓優等生的回答剝奪差生的思考.對于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選擇一些較靈活、難度較高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數學教學課堂質量的提高是一項長期努力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只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教育方式方法,結合教學規律以及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才能達到教材培養創新能力的育人宗旨,才能創造出教學之美,體會到教學之樂。
參考文獻:
[1]紀利.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有效性的幾點思考.祖國,2013.
[2]石學忠.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的幾點思考.小作家選刊,2013,(06):463.
[3]呂青海.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神州旬刊,2012,(0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