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升

[摘要] 目的 探討關節鏡技術在Pilon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整群選取該院2012年1月5日—2014年1月5日期間收診的60例Pilon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雙盲法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觀察組應用關節鏡技術實施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比較兩組應用效果。 結果 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切口長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的優良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0.00%(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低于對照組的63.33%(P<0.05)。 結論 Pilon骨折治療中應用的關節鏡技術較傳統術式更有優勢,有著更少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更高的優良率。
[關鍵詞] 關節鏡技術;Pilon骨折;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2(b)-009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rthroscope in treatment of Pilon fracture.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ilon fract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5, 2012 to January 5,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by arthroscop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length of inci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reatment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93.33% vs 70.00%)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3.33% vs 63.33%)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arthroscope in treatment of Pilon fracture is more advantageous with a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and a higher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Key words] Arthroscope; Pilon fracture; Application effect
Pilon骨折是指累及脛距關節面的脛骨遠端骨折,常合并有腓骨下段骨折(約75%~85%)和嚴重軟組織挫傷。Pilon骨折是一種復雜的骨折類型,手術治療后常會發生許多并發癥,這與術中對軟骨損傷的修復以及清理游離體有關,傳統的X線透視下進行的手術有一定的弊端[1-3]。在關節鏡技術投入使用后,目前的Pilon骨折手術已經可以在關節鏡下完成,起到提高復位效果,減少并發癥的作用,該研究整群選擇該院2012年1月5日—2014年1月5日期間收診的30例Pilon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應用關節鏡技術實施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收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自2012年1月5日—2014年1月5日收診的Pilon骨折患者60例,根據雙盲法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男23例,女7例,年齡在24~60歲,平均年齡(41.2±5.7)歲;對照組:男24例,女6例,年齡在23~60歲,平均年齡(41.1±5.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對比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均通過關節鏡技術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首先給予連續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協患者取仰臥位,使用止血帶,固定腓骨并由外側入路,給予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待恢復下肢長度后,應用20ml生理鹽水行踝關節擴張,并以踝關節鏡選擇外入路或內入路,依次檢查:①脛距關節-②外側溝-③距骨頸-④內側溝-⑤三角韌帶-⑥后關節囊壁-⑦后側間室;清除血腫及踝關節游離軟骨碎屑后,處理軟骨損傷,積極修復斷裂的韌帶及軟骨,并通過經皮克氏針撬撥,支撐并頂起不平整的關節面,內側選擇以鋼板、克氏針、空心釘給予內固定,采取石膏進行外固定。
1.2.2 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經脛骨前內側或前外側做切口,將脛骨遠端的骨折處充分暴露出來,并于X線下給予復位,采用螺絲釘或鋼板進行內固定,最后以石膏進行外固定。
1.3 觀察指標
1.3.1 記錄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及切口長度,以及兩組術后并發癥情況。
1.3.2 療效評定標準[4-5] 參照Mazur擬定的踝關節功能恢復標準評定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優秀:踝關節無腫痛癥狀,步態平穩、正常,能夠自由活動;良好:踝關節可見輕度腫痛,步態平穩、正常,活動度無變化或有輕微受限;尚可:踝關節伴有腫痛癥狀,活動加劇,活動度有所受限;較差:踝關節明顯腫脹,靜息亦有腫痛感,跛行,活動度明顯受限;優良率=(優秀+良好)/總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通過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及切口長度對比
隨訪6~18個月,平均隨訪(11.8±1.9)個月。觀察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為11~18周,平均時間為(14.4±1.1)周,切口長度為(13.4±3.4)cm;對照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為14~20周,平均時間為(17.2±1.1)周,切口長度為(17.9±4.5)cm;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切口長度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骨折愈合時間:t=4.150,P<0.05;切口長度:t=3.852,P<0.05)。
2.2 兩組患者踝關節的治療情況對比
觀察組治療的優良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0.00%,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創傷性關節炎4例,發生率13.33%,對照組術后出現創傷性關節炎15例,皮膚感染壞死4例,發生率63.33%,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863,P<0.05)。
3 討論
Pilon骨折屬于骨科臨床常見病之一,由于病情十分復雜,因此不主張采用保守方案治療。采用手術復位和固定也存在困難,許多患者在術后會出現程度輕重不一的并發癥,完全愈合后也存在關節疼痛和不穩癥狀,因此Pilon骨折的手術效果十分重要[6-7]。
傳統的Pilon骨折手術普遍選擇前外側、內側做切口,并于X線透視下進行復位。然而,這種方法于X線下無法有效顯影關節軟骨,所以對關節內骨折的整復效果不夠理想,若操作過程中骨折對位不良,則易誘發創傷性關節炎等相關并發癥。而關節鏡技術有效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可與直視下進行骨折復位,無需作較大的切口,造成的創傷較小,手術操作空間也比較大,復位效果較傳統手術效果更好,該研究結果中,觀察組切口長度更短,骨折愈合時間也短于對照組(P<0.05)。并且還可以通過關節鏡于術中發現患者存在的軟骨損傷或者發現游離體,可以在進行手術的同時對關節腔進行清理,并且修復軟骨損傷,有效的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有學者[8]通過關節鏡技術對25例橈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實施了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結果發現該組患者治療術后并發癥概率顯著低于切開復位內固定組。該研究結果與上述結果一致,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3.33%(P<0.05),可見關節鏡技術在Pilon骨折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應用安全性,且觀察組優良率也高于對照組,此結果足以說明關節鏡下行Pilon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關節鏡技術在Pilon骨折的治療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療效確切,安全性佳,適于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吉明,徐立新,張小紅,等.關節鏡下復位固定18例前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性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2,41(14):1364-1365.
[2] 謝虎,張繼平,李永忠,等.關節鏡下細小鋼絲置入內固定修復新鮮和陳舊型脛骨髁間棘骨折[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17):2730-2734.
[3] 胡江華,陳中,賀振年,等.關節鏡輔助下微創治療踝部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2,15(3):317-319.
[4] 張帆,羅曉東,葉茂,等.創傷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脛骨后側平臺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4):33-34,37.
[5] 萬世奇,馮超,郭源,等.關節鏡下可吸收縫線內固定治療兒童脛骨髁間棘骨折[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4(8):608-610.
[6] 豆青軍,劉景一,賀新兵,等.腕關節鏡輔助下手術治療橈骨遠端C型骨折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4(25):63-65.
[7] 肖勛剛,魯世金,成明華,等.關節鏡輔助下微骨折技術聯合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J].廣東醫學,2015(10):1512-1514.
[8] 王曉峰,陳宏,騰曉峰,等.關節鏡輔助下治療橈骨遠端C型骨折[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4,30(6):425-427.
(收稿日期:201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