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國際法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與規范功能,前者是利用各個國家直接的協調理念,為該國統治階層在國際中的交往需求進行有效服務;后者則是做引導、教育、評價、預測以及強制等工作。國際法在內容方面、主體以及客體方面,都存在較多問題,如果在其他國家使用國際法,會受到該國國內法的諸多制約,也正是由于這些不同因素的影響,推動了國際法的發展。而國際秩序則是國際行為的一種保障機制,包括國際協議、國際規則以及國際組織等等。本文就將針對國際法在國際秩序中的作用展開進一步的探討。
關鍵詞 國際法 國際秩序 作用
作者簡介:秦隆伶,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碩士在讀。
中圖分類號:D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6)02-005-02
國際法于17世紀產生以來,在維護世界和平、協調國際社會沖突以及促進各國合作與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經濟全球化的推進與深化,國際社會的矛盾日益凸顯,國際局勢也是變幻莫測,國際法則在諸多問題的影響下,受到了強權主義以及霸權政治的沖擊,逐漸失去了原來在國際關系中發揮的作用。國際秩序則是與國家間的利益分配有著直接關系,能夠為國際法提供正義、公平的利益追求。
一、 理論角度
理論角度指的是國際法的理論變化。國際法在早期是自然國際法,其性質是現代國家法適用的淵源。
首先,現代國際法屬于西方法學思想的產物,之所以能夠成為系統性規則,主要依賴于法學家格勞秀斯,他最初提出國際法是由自然法、萬民法以及次級國際法共同組成,并總結出了十三項法律以及九項規則,還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確指出自然法不能任意改變。格勞秀斯提出的國際法給17世紀歐洲多年戰爭以后的國際秩序帶來了較大影響,例如,在《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中,就對格勞秀斯提出各個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等予以了肯定,打破了神權下的主權論,這也體現了格勞秀斯國際法的理論思想,同時在他提出的國際法思想理論影響下,逐漸形成了國家主權之上無管轄、無等級為特點的國際秩序,在《聯合國憲章》第2條規定:“本組織系基于各會員國主權平等之原則”,具體而言就是指主權如果沒有獨立性,就不能說追求主權平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現代國際秩序一直是以國家主權的獨立性與平等性為基礎,這也是現代國際法與國際秩序發展的基礎,主權獨立與平等是不能改變的 。
其次,歐洲各國之間的戰爭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并且在戰爭期間,也簽訂過很多戰后和平協議,例如,《烏得勒支和約》、《比利牛斯和約》以及《巴塞爾和約》等等,這些和約實際上都是戰勝國擴張勢力以及領土范圍的法律工具,而怎樣通過尊重各國主權的情況之下,建立起和平的國際秩序,成為了18世紀國際理論法嚴重的重要課題之一。德國思想家康德在國家人道法的角度出發,十分厭惡各國君主將子民作為實現國家擴張利益的工具,致使各國戰火不斷,他提出的主張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通過武力來干涉其他國家的內政。與格勞秀斯提出的國際法思想理論相比較而言,康德是在自然法的基礎上,提出了終止戰爭的說法,希望各個國家之間能夠進行和平共處,這種理論思想在20世紀之后,不僅傳遍了整個歐洲,同時也擴展到了全世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康德提出的思想理論是國際法的組織起點。例如,在《聯合國憲章》開宗明義:“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具體來講就是各個國家應當維護世界和平,共同建立安全集體保障機制,任何國家都不能擅自運用武力解決國際問題,這也是現代國際秩序的基礎準則。康德提出的國際法成為聯合國建立法制體系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經過多年發展,現代國際法經歷了從無到有,國際秩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但是當前的國際秩序仍然存在一些欠缺,既沒有建立法定的中央權力,聯合國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它并不能強制控制干擾各個國家之間的關系,《聯合國憲章》中一些條款依然存在很多不同解釋,這也是國際秩序經常受到戰爭沖擊的主要原因。其中《聯合國憲章》與美籍奧地利法學家凱爾森提出的國際法理論存在很大關系,他認為國家與法律是同一的,提出了一元論,具體來講就是他認為一個國家,在多數人的組成下構成一個共同體,主要就是因為每個人的行為都是由法律規范進行約束的,將純粹法學論與國家理論等同,反對三權分立學說。凱爾森提出的國際法思想理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際秩序向著和平方向發展 。
二、 國際組織角度
首先是在聯合國工作角度而言,觀察國際法在國際秩序中起到的作用。聯合國自成立以來,其發展的基礎就是《聯合國憲章》,這可以證明國際法對建立國際新秩序有著一定的基礎作用。聯合國的主要立法機構是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國際法委員會等,發揮著利用國際法委會各國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和諧穩定的作用,同時也能維護國際和平。例如,聯合國國際理發委員會在1961年制定的《減少無國籍公約》、《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1963年制定的《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一直到2008年制定的《聯合國全程或部分海上國際貨物運輸合同公約》等,除了上述立法公約之外,還有一些我們較為熟悉的公約,如1966年制定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1970年制定的《專利合作條約》、1992年制定的《聯合國大氣變化框架公約》以及1997年制定的《京都議定書》等等。以上這些都是沒有失效的立法公約,還能對各國產生的國際秩序加強約束,也就是說國家還需要履行國際義務,將國際關系列入國際體系當中,這對于國際秩序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聯合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截止到2012年,其組成成員國家一共有193個,除了梵蒂岡城國其他國家的主權都得到了國際認可。除此之外,聯合國還擁有近百個專門組織以及附屬機構,這些組織與機構都在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國際安全做出努力,進一步促進了世界經濟的良好發展,同時也促使國際秩序得到不斷優化,變得更加法治化。值得關注的是到近年來,聯合國的國際法院在管轄權受到限制的前提下,已經受理大大小小案件超過了110多起,其中這些案件所涉及的領域包括各個國家之間的領土劃分問題、海洋劃界問題等等,極大降低了可能發生邊界武裝沖突戰爭的概率。聯合國的法院在處理各個國家之間產生矛盾沖突問題時,依據的就是當事國都認可的條約,例如,雙邊條約、數邊條約以及多邊國際條約等,再在國際司法程序的運作實踐下,推動現代國際秩序法治化的進程,發揮良好的協調、管控作用。
其次,在WTO工作解決矛盾爭端中進行觀察。WTO最開始是在聯合國的策劃下制定的多變貿易協定,其前身就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經過時間的推移以及各國之間經濟的不斷發展,WTO逐漸演變成獨立的國際貿易組織,與聯合國存在一定的聯系。在1995年,WTO經過演變后開始正式運行。其管轄《建立WTO協定》與其他各個國家擬定相應協定,其中包含《貨物貿易多邊協定》,該項協定中有十二項專門協定;還包含《政府采購協定》、《服務貿易總協定》、《關于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民用航空器貿易協定》以及《貿易政策審議機制》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其中部分成員國家還加入了數邊貿易協定。因此,WTO成為了世界上最完整、最復雜,涉及面最廣的國際貿易公約體系,能夠在日益復雜化的國際關系,也就是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中起到良好的協調作用。WTO解決爭端問題機制,主要是對所有成員國家擁有強制管轄權,管轄各國之間存在貿易協定引發的各類爭端問題。到2014年底,WTO受理并解決的貿易爭端已經超過了上百起,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維護了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 。
三、 中國發展角度
中國在共產黨毛澤東領袖的正確領導下,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新中國以來,一直堅持和平共處與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在1954年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政府提出了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給現代國際法的良好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由于早期中國受到美國一些國家的敵視,外交方面一直很困難,直到1971年聯合國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所有合法權利后,中國才與其他國家建立起長期合作的外交關系,在1980年,中國成立了國家法學會,國家法在中國外交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變得更加重要 。
在冷戰結束之后,世界國際關系格局發生了巨大改變,逐漸發展成美國、歐盟以及中國等政治經濟多元化的格局,由此現代國際秩序變化拉開了帷幕。中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經濟實力有了很大提升,綜合國力也逐漸增強,在國際中的地位一躍而起,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壓力以及借重更是同步上升,簡單來講就是中國在國際中的發展出現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為此,中國政府必須要清楚的意識到現代國際秩序的發展趨勢以及發展現狀,并對國際法展開深入的研究,加以科學利用,以此來進一步促使國秩序向著可持續發展、社會和平的方向邁進。
中國應當在維護自己利益的同時,確保自己在聯合國中的地位不會發生變化,主張建立法治化的聯合國體系,使世界各個國家或者是地區都能擁有平等地位以及權益訴求機會,進而推動聯合國做出適當變革,修改《聯合國憲章》。以中國為代表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近年來的配額與投票權比例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盡管如此還是不能對改變貨幣基金組織權益分配劃等。為此中國需要進行改革,在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本國實力,促使人民幣更加國際化,使人民幣能夠逐漸納入國際儲備貨幣體系當中。
針對WTO提出的“多哈發展議程”,中國需要充分認知自己當前的國際地位,結合當前不斷上升的國際貿易地位,在發展議程中爭取更多話語權,參與新國際貿易規則的立法,同時學會使用國際法來調整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以此來有效解決WTO爭端問題,從而維護本國的合法權益 。
四、結語
通過上述內容,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國家法在國際秩序中起到重要作用。國際法的產生,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改變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在聯合國制定的相關法律體系中,也能發揮重要的基礎作用,如,《聯合國憲章》的制定,從中我們就能直接看出國際法在國際秩序中能夠起到基礎作用。在國際貿易組織的管轄中,也能看出國際法在國際秩序中能夠發揮有效的協調作用,減少各個國家之間貿易爭端問題的發生,為此,中國需要加強對國際法與國際秩序的研究力度,以促進本國更好的發展。
注釋:
張乃根.論國際法在國際秩序中的作用.北方法學.2012(3).109-116.
張乃根.簡論國際法在規范國際秩序中的作用.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2.5.
陳小曼、楊佳佳.國際法在構建國際秩序中的作用.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1).128-130.
吳錦標.國際法與國際秩序.山東大學.2012.
陳曦.國際法在當代國際關系中的作用.重慶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