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祝屏
摘要:“互聯網+外貿”催生了蓬勃興起的跨境電子商務。跨境電商已成為推動浙江傳統外貿發展的新增長點,但具備支付、物流、通關、網絡等綜合知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跨境電商人才卻存在著較大的缺口,本文分析了浙江傳統外貿企業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必要性,通過對70多家浙江省傳統大中小型外貿企業的調研,提煉出了跨境電商人才的崗位標準,最后還提出了政府社會專業培訓機構和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培養跨境電商人才兩種途徑和存在問題以及發展方向。
關鍵詞:跨境電商;傳統外貿;人才培養
中國的出口增長速度在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影響下飛速下降,主要原因是國外的進口需求大幅度減少。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 ,2015年中國進出口總額下行,進出口總額30.7億美元,其中出口貿易下降1.7%,進口貿易下降13.2%,呈現回落趨勢。而同年中國的跨境電商貿易卻與之相反,2015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到5.2億美元(ireseareh報告),大大高于傳統的外貿增長率,增長率達30%,在進出貿易整體下降的環境下,呈現逆勢快速增長的趨勢。這些數據都表明跨境電商已成為浙江傳統對外貿易企業的突破瓶頸的新方向。
2013年7月24日,為提振外貿,國務院常務會議制定了促外貿“國六條”;同年8月,商務部等下發了《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這些政策對于跨境電商業有著巨大的扶持作用,對于維持進出口貿易穩定,促進外貿企業轉型升級有深遠的指導意義。在這些政策的指導下,2014年7月1日,全國統一的“海關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正式啟用,黃埔海關在東莞率先啟動經平臺運作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零售出口試點,這標志著我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進入新階段。
浙江省作為外貿大省,在2015年出口1717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2015年,面對全國外貿進出口再現雙降的態勢,浙江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在于民營企業的活力和外貿新增長點----跨境電商的支撐;同時該省出臺的《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的實施意見》等政策也助推了外貿出口。跨境電商這一新貿易方式在推進外貿轉型升級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在它的推動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的落地、23家省級跨境電子商務園區和32個省級公共海外倉的建設、義烏市場采購方式出口增長了41.1%、海寧市場采購貿易開始運行。
在后金融危機時期下,在浙江省整體傳統外貿企業進出兩降的形勢下,深入地研究跨境電商對浙江傳統外貿企業與浙江省傳統外貿人才的沖擊與挑戰,通過對浙江省糧油進出口公司、浙江潘朵科技公司、杭州躍匯貿易有限公司等浙江省大中小型傳統外貿公司開展跨境電商的實踐過程進行定量、定性研究,展開調查,研究總結這些公司在開展跨境電商所需要的外貿電商人才的能力并提煉相關的能力標準,最終提出相應的措施幫助浙江省的傳統外貿人才提升能力,從而適應現今浙江省外貿公司的轉型升級,突破發展瓶頸,走上從事跨境電商之路,促進浙江省外貿行業的發展。
一、浙江傳統外貿企業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必要性
據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的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總額將比2015年的5.2億美元增長25%,達到6.5億美元。隨著傳統進出口企業競爭的優勢不在,浙江省外貿企業都在通過電子商務進行逐步的轉型升級。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視跨境電商的發展,認為其已經成為浙江省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制定了跨境電商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在2015-2017年三年間要實現認定100家省級跨境電子商務園區,培育800家跨境電子商務重點企業,設立60家省級公共海外倉;此計劃對于跨境電商人才也有培養高度關注,認為跨境電商人才的缺乏已經制約了浙江省跨境電商的發展,要求在此三年間認定跨境電商培訓機構60家,培訓1000家跨境電商企業,行業人業人員超過15000人。浙江省跨境電商三年計劃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和鼓勵浙江省的傳統外貿企業進入跨境電商新藍海,擴大浙江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和浙江自主品牌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其轉型升級,脫離低價競爭的傳統外貿紅海。
作為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核心地帶,浙江省的跨境電商企業高度聚集,但目前,具備支付、物流、通關、網絡等綜合知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跨境電商人才浙江省卻存在著較大的缺口,根據國內知名招聘網站“前程無憂”預測,杭州市每年至少缺少1萬名以上的電子商務網上從業人員以及3萬名以上的相關領域從業人員,而跨境電商人才由預計缺口以數十萬計,這一缺口已經極大地限制了浙江省傳統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2015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聯合阿里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跨境電商人才研究報告》顯示,85.9%的企業認為跨境電商人才缺口嚴重存在,因為招到的人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比率高達82.4%。
綜上,培養跨境電商人才已經成為促進浙江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點。
二、浙江傳統外貿企業需要的跨境電商崗位人才標準
本文作者為從人力資源方面調查總結浙江省內大中小型傳統外貿公司對于跨境電商這一新貿易方式下外貿電商人才的新要求并提煉相關能力標準,設計了如下調查問卷:
作者與課題組老師實地調查以浙江省糧油進出口公司、浙江潘朵科技公司、杭州躍匯貿易有限公司等公司為代表的浙江省內傳統大中小型外貿公司共76家,主要調查其建設B2B、B2C電商平臺或利用阿里巴巴速賣通、亞馬遜平臺開展跨境電商的實踐過程,從而提煉出以下跨境電商人才定義與標準。
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指旨在為現代服務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具有優勢職業品質與技能的,掌握電子商務和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知識的,能夠利用跨境電商平臺獨立開展外貿業務或網絡創業,或在各類跨境電商企業、政府部門及社會組織等單位的跨境電子商務第一線崗位的高素質技能性職業人。
跨境電商人才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標準如下:
1.具備熟練的英語語言應用,能進行國際經貿交流與溝通;2.具備扎實的現代商務理論與信息技術應用交叉知識;3.具有經濟、管理和信息科學等電子商務相關領域扎實的理論基礎;4.具有跨境電子商務網店裝修、店鋪推廣、網站優化和推廣技能;5.具有跨境電子商務運營、跨境網店客戶服務、跨境電子商務風險管理技能;6.具有國際物流管理以及進出口報關專業知識和技能。
三、適合浙江省傳統外貿企業跨境電商崗位人才的培養途徑
作為傳統外貿大省,浙江省傳統外貿企業在轉型跨境電商發展時具有電子商務企業沒有的外貿產品優勢,他們大多有自己的產品工廠或者固定合作工廠,對自己出口的產品和國際競爭對手十分了解,長期出口經驗也讓他們生產的產品更加適合國外的消費者;但同時他們也存在著很多劣勢,他們對電子商務行業了解不多,對于速賣通、wish、亞馬遜等跨境平臺也不知道如何選擇,對于時時變化的平臺規則更是束手無策;另,隨著跨境電商市場中小語種的國家逐漸增多,只有英語外貿業務員的傳統外貿企業對小語種外貿業務員的需求也在增加。
針對目前浙江省傳統外貿企業在轉型跨境電商發展上的優勢與劣勢,適合浙江省此崗位人才培養的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政府社會培訓機構的短期培訓,二是高等院校的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及跨境電商相關專業的長期培養。
政府社會培訓機構的短期培訓跨境電商人才目前主要開展的主體是一些專業培訓機構和平臺商,比較有影響力的如阿里巴巴的速賣通大學等,這些政府社會培訓機構根據企業要求,培訓的內容主要為互聯網營銷、電子商務技術類以及管理類電子商務人才。這一途徑方式靈活、時間較短、培訓的知識比較務實,得到企業的認可度較高。
高等院校的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及跨境電商相關專業的長期培養跨境電商人才這一方式,主要是高等院校特別是職業院校根據社會需求,與外貿企業密切合作,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標準、共同建設課程資源、 共同組建雙師團隊、共同建設實踐基地、共同推進就業,來共同培養適合目前外貿企業轉型升級需求的跨境電商,這一途徑在培養可持續發展的跨境電商人才方面有重大作用,許多高校已經開始重視跨境電商這一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例如跨境電商試點城市杭州,目前已有五所高職院校申報了此一專業或者方向,一到兩年后會有大批的跨境電商畢業生畢業進入這一行業,從而緩解浙江省的跨境電商人才的缺口。
四、目前人才培養各途徑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
目前在浙江省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中,此兩種途徑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政府社會培養機構,存在著可持續性較差、收費較高、贏利性較強的缺點,平臺商做的培訓則存在著培訓知識較為片面的問題,目前此類培訓開始考慮走政校企合作的方式,三方互補來增強培訓的效果,例如在杭州速賣通與省商務人力資源中心合作開展的鑫校園計劃等,另外還有小些小語種外貿業務員的培訓也開始走俏,例如省商務人力資源中心與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聯合開展的葡萄牙語外貿業務員訂單培訓等。
高等院校的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及跨境電商相關專業的長期培養跨境電商人才這一途徑培養的人才目前存在著實踐動手能力薄弱,所學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需要存在一定脫節,技術知識不扎實、缺乏行業特點的專業知識背景等缺點,目前高校也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加強校企合作,尋求多方面合作,例如,跟阿里巴巴速賣通、eaby、敦煌網等企業開展多校化合作,包括給學生提供貨源、派實習生頂崗實習、接收老師掛職鍛煉、推薦畢業生、派兼職教師過來講座等。
參考文獻:
[1]陳長英.浙江省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養路徑研究[J].商貿人才,2015(01):184-187.
[2]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中國跨境電商人才研究報告[R/OL]. http://b2b.toocle.com/detail--6254680.html.
(作者單位: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