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摘 要:在當前全球競爭日益加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趨于完善、高新技術產業飛速發展、我國會計準則逐漸與國際會計準則實現趨同的新形式之下,現代企業對會計從業人員在專業知識水平、實務操作技能、職業道德素質、溝通協調能力以及判斷能力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中、高等職業院校在為企業輸送人才的過程中應該提升學生的整體專業技能與知識水平。因此,職業會計教學應該結合會計學科自身特有的屬性,推進會計教學的全面改革與創新,摸索專業性會計人才的培養機制,以適應社會對會計從業人員的新標準。本文作者就加強高等院校會計教學方面展開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中、高等職業院校;會計教學;探析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3-119-2
1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會計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1.1 會計教學課程的設置不合理,對學生培養的目標定位不標準
部分職業教育院校根據自身的教學基礎、教學等培養標準對會計教學進行定位,致使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標準,可能過高、過低,或過寬、過窄。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工作因為缺少清晰明確的針對學生的會計教學培養標準,導致學校會計學生的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學校容易忽略對學生部分會計專業知識、職業道德以及相關課程的培養,最后使得學生無法達到社會發展對會計從業人員專業技能、職業素養以及相關知識所提出的新要求。尤其是職業道德,由于專業的特點,對本專業學生們這方面的要求和專業水平同等重要,在整個專業學習過程中,應該從始至終不斷灌輸,使職業道德內化成為自己的習慣,在任何時候都能恪守。這個過程可能會相當長,因此在學校教育中占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事實上很多職業學校,包括我們學校,都側重于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這種教育,沒有開設職業道德課程或者只在短時間內附帶而過,只重視各門專業課程的學習,這是課程設置中一個很大的欠缺,也不符合國家對學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要求。
1.2 實踐技能的訓練相對不足,缺乏系統性的實踐教學
職業院校所要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不但要求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更多方面的綜合職業能力。會計既是社會科學,又是自然科學,和其他學科相比較,作為一門工具型學科,更具有社會實踐性。這就要求中、高等職業院校在開展會計基礎理論的講授教學時,更要注重實踐教學,做到理論和實踐融會貫通。而受到職業本身性質的限制,無法有合適的單位能提供給學生去實地操作,當下實踐教學的內容多數僅限于在學校里做模擬訓練,接觸不到真正的經濟業務和會計檔案,相對內容狹隘,訓練范圍較小,時間短,對模擬處理的業務不能夠真正理解,甚至根本就做不平賬和報表,抄上貌似平衡的數字交差,學生們多數不能因此建立起理論和實踐的聯系,我們自己在學生時代也有同感。許多職業院校在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之后,也僅僅只側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忽略了學生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其他關鍵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雖然學科在發展,職能也日益增加,但職業院校的會計教學還停留在傳統的會計職能之中,無法真正和學科的發展同步更新,無法為社會提供實用型會計人才。
1.3 授課教師教學水平與能力水平有限,知識背景欠缺
會計學科的授課教師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實施與推進的主力軍和實踐者。現在的大多數職業院校是由幾所的職業技術院校合并之后升格而成的,授課教師自身理論知識水平和專業院校專業授課教師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授課教學的過程中,因為授課教師對所傳授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缺乏一定的知識背景,教學水平與能力水平有限,缺少一定的實踐經歷與操作技能,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會計教學工作的改革埋下了隱患。這一點我校做得比較好,會計專業課教師大部分在財務科兼職,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實操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把在實際工作中得到的經驗和方法講授給學生,有時作廢的業務憑證都可以讓他們看看,使他們對實際工作有更具體的理解,對書面知識的接受起到了促進作用,對書本知識能有較深入透徹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果。
1.4 對學生實踐經歷和職業技能的考核機制不夠完善
大多數中、高等職業院校對學生的考核評價主要以期末筆試成績作為考核標準,采用的是傳統的評價方法,而忽略了對學生實踐經歷和職業技能的考核。這樣的評價方法容易導致學生在刻會計學習過程中偏向于教材內容和理論知識的考核,與日后踏入社會所需要具備的技能要求不相符合。事實上也無法提供更多實踐教學和考核的條件,日常考試中可以向這個方向努力的,也只是在試卷中加大會計分錄題在整個試卷中所占的分值比例,一般至少占到40%。希望通過這樣的強化訓練讓學生對日后在業務處理的基礎工作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這是實踐性強的學科,也是目前多數職業院校在本專業上共同存在的通病。
2 加強職業教育會計教學的幾種有效途徑
2.1 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樹立新型會計教學觀念
樹立知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緊密結合的新型會計教學觀念。在職業院校會計教學過程中,要秉持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做到因材施教,采取啟發式教學、行為導向型教學、實踐性教學等現代教學方式,側重于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競爭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而不是培養只懂教材內容和理論知識的書呆子。在專業能力培養方面,應該在會計課程設置和教學目標上增加側重于學生實踐能力、運用能力技能培養的課程,并開發多元化課程,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以及其他綜合能力的培養。
2.2 構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新型理論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競爭力
第一,構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新型理論教學體系。會計課程的設置應該突出職場中會計崗位的針對性以及實用性,充分體系出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基本導向的班學歷能。第二,做到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高等職業院校可以將單項技能訓練和分崗綜合實訓緊密結合,校內課程實訓和校園社會服務相輔相成,建立新型實踐教學體系,模擬仿真實訓過程,加強校內試驗基地的建設,模擬會計操作課程,以達到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第三,跟進國內外會計發展的新動向,并及時做好知識更新工作。可以結合會計發展的新動向,增設一些公益講座或選修課,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能夠及時掌握會計相關的新制度和新政策的變化。
2.3 提高會計授課教師的綜合實踐能力以及自身會計素養
第一,會計授課教師在崗繼續深造學習的開展。可以通過繼續教育、崗前培訓、網絡在線學習以及職業生涯開發等多方面的渠道,對會計授課教師繼續學習和研究提供平臺,進而達到提升會計教師個人基本素質的目的。此外,可以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安排會計授課教師到企業去鍛煉與實踐,提升其實踐操作能力,掌握企業對會計從業人員的崗位要求,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培養,這一點非常重要,能讓教學內容豐滿起來,結合了實際工作的課程應該更直觀,對學生更有吸引力。同時也組建一支既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功底,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團隊。第二,深入企業,積極從企業引進高層次、高技能型人才。有條件的職業院校應該深入企業,向會計事務所或者企事業單位聘用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或者財務總監擔任學校客座講師,不僅可以對在校會計授課教師進行會計教學工作的指導,將實戰經驗引入課堂教學,而且可以從事會計課程教學工作,言傳身教地將實踐經驗與學生分享,從而提升會計教學質量,彌補會計實踐教學不足。
2.4 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側重實踐性教學考核
規范和完善實踐性教學考核,通過合理設置考核評價體系,運用科學的方法來檢驗中、中、高等職業院校對學生實踐性教學的成果。實踐性教學環節多樣化發展,內容豐富充實,所以對高等職業院校實踐性教學的考核體系也應該是多樣化的。在考評制度上,將單一的、應試教育式的靜態考評制度轉化為多樣化的、系統的動態靠拼制度。在考試形式上,高等職業院校應該在實際教學中探索并建立一套有效的綜合實踐考核體制,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的形成。對學生實踐教學成績的評定可以以學分制的形式來進行,旨在培養學生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引導學生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這需要很長時間,也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很大投入,才能慢慢改變。我們期望通過各方努力,能夠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實用型會計人才,為經濟建設貢獻綿薄之力!
參 考 文 獻
[1] 趙超越.高等職業院校會計教育管理改革研究[D].沈陽大學,2014.
[2] 林艷紅,于春梅.會計職業教育教學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9:162-163.
[3] 劉鈺,李淑娟.創新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