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凌云
摘 要:目前,在我國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研究。對于一些高職院校來說,僅僅對學生們突出的心理問題進行一定的關注和研究,但對學生們的積極向上的心態以及其自身心理的素質提升沒有相應的重視。因此,在我國教育理念不斷更新的今天,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對整個學生心理的健康教育模式進行相應的創新,保證其心理素質的提升,不失為行之有效的有益探索。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含義以及其存在的局限性和家校合作互助理念應用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家校合作互動;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3-121-2
1 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涵義
“模式”一詞來源于科學方法論或科技哲學,其含義為:模式是一種理論性的、簡化的概括現實的形式,主要表明某一事件或過程的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系。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涵義是:以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為指導,在實施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有助于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型。它既是一種理論設計,又是實踐的產物,是理論與實踐的聯結與橋梁。它的形成是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漸從無序、經驗化的實施形式發展為有序、科學化的實施形式的重要標志。
2 當前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理論方面研究相對欠缺
對于我國來說,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從二十世紀末開始的,經過其后來的發展,進而對相應的工作模式進行創新和發展,形成目前很多的思想教育模式。比如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醫學和心理學等等模式都屬于在發展中取得較好成就的模式,不過還缺少一定的理論基礎對其進行相應的支撐,有一定的問題產生。此外,對于大多數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人員來說,其只是對自身的主要工作經驗進行相應的總結,進一步對其自身高職中的主要環境進行相應的融合,發展適合其自身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模式的教育,缺乏一定的理論基礎,無法進行更加廣泛的推廣。
2.2 目標取向偏離
對于現在的一些高職院校來說,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主要是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相應的改善和解除,主要是從醫學模式進行相應的教育,并且教育的對象都是具備心理問題的學生;除此之外,還存在一些高職院校對于自身思想政治和其思想健康教育相互融合,將其心理和自身的素質相互結合,這就會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偏離,無法形成最終的目標。
2.3 工作方法方式單一
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其主要的教育模式應該是相對比較多的,不過在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中,其自身對于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自身的體系還不夠完善,而且對于學生們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大多數都是對其心理進行相應的輔導,并且利用相應的咨詢機構對其心理問題進行相應的改善,沒有將此工作與所有學生的素質教育進行相應的融合,而且在學生學習以及生活的過程中,都沒有對其進行相應的融合,造成工作方法方式單一的問題。
3 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教學體系中“家校合作互動”的介入
心理健康課程教育教學,是高職教育理論教學的重要途徑,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對學生具體生活充分關注的課程,教學目標需要對具體的作用充分考慮。課程目標不能是使學生對健康、病態等內容有所認識,不能只是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相關理論進行傳遞。以積極心理學為核心進行思考,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應建立在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氣質以及能力等不同方面的心理教育,使學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如安全、尊重等,進而為學生的人生帶來積極的影響。在教學時,應采用健康積極的案例,以積極心理,創設健康、愉快的學習環境,指導學生心理品質不斷優化。學生在對課程學習完成以后,能夠對心理健康知識充分掌握與應用,對自我認知能力、調節能力等得到明顯的提高,在技能等不同方面,實現課程教學的基本目標,有助于學生積極情感與行為的穩定發展。
積極心理學認為,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育,必須對應用性與實踐性給予充分的重視,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在課程失效性的前提下,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可以利用具體案例教學等不同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課程教學,將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課程中“家庭合作互動”理念的充分介入。
4 基于“家校合作互動”理念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4.1 建立家校合作制度
對于目前我國高職而言,其主要是通過對自身的發展體系進行建設,要保證其運行的過程中能夠有一定的依據,這樣,才能夠進而保證其發展的穩定性。同時,還要對家校合作的相關制度體系進行相應的建立和完善,進而對其規范性進行相應的提升。這樣不僅能夠保證學生和家長能夠利用相應的體系得到相應的服務,而且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家長參與的積極性,起到引導性的作用。在對制度進行建設的過程中要保證制度的合法性以及有效性和非強制性。這三個原則主要是指要在現有的法律法規中監理相應的標準,進而保證其能夠保證學生以及家長的正常權利和效益;與此同時,還要對學生們的心理進行相應的綜合考慮,保證學校和家長之間能夠進行科學化合理化的溝通;最后還要保證家長是以其自身意愿為基礎,進行相應的合作制度的執行,保證其自身的參與性以及積極性。
4.2 提升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水準
對于當代高職學生而言,其自身不僅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而且其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相對也比較強。因此,對于家長來說,要對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水準進行相應的完善和提升,保證其能夠與孩子們有著良好的溝通,進而多進行換位思考。而對于相對特殊的家庭來說,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起著更加重要的作用。以單親的家庭為主要研究對象,對于學校來說,其不僅要從物質方面對其進行相應的關心,最重要的是對其心理健康進行相應的干預和幫助,保證家長能夠對其自身的教育觀念進行正確的梳理,進而保證孩子們心理的健康活動。
4.3 教師和家長之間采用實用高效的溝通方式
在目前很多的高職院校中,學生管理都具備校訊通的功能。其主要是利用短信平臺的方式,對家長進行孩子們在學校情況的溝通反饋。而且,信息化手段的不斷普及也進一步便利了家校互動的開展,可以進行家長的群組成立,能夠進一步保證多個家長與老師進行多方面的交流和溝通,還能夠對相關的文件進行相應的傳輸,保證良好的溝通性。并且可以利用先進的網絡交流平臺及時進行校務公開,相關的老師通過平臺對學校的活動進行公布,相關的家長可以在其網絡平臺中了解到學校的活動開展以便積極地配合,及時了解自己孩子的狀況,進而保證家長們能夠重視對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提高家長的主觀能動性。這些現代化的溝通方式相較家長會、電話聯系等傳統方式,明顯實用性強,實效性高,家長的接受自由度更大,從而也進一步提升了家校合作互動的便利性,更具時代特色。
5 結語
綜上所述,利用相應的心理學理論對家校合作互動模式的發展措施進行相應的研究,進一步促進我國高職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改善,促進學生們能夠保持其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并且具備一定健康的心理素質。
參 考 文 獻
[1] 閻秀麗,苑旸,宋真.基于“家校合作互動”理念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02:166-167.
[2] 韋松.高職家校合作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D].重慶工商高職院校,2014.
[3] 陳源聲.家校合作理念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華東師范高職院校,2013.
[4] 白巧靈.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鄭州高職院校,2013.
[5] 程楠.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協同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高職院校,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