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巖
【摘 要】伴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切實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眾多高校當務之急,不僅可以有效地減緩當前大學生在社會上的就業壓力,還可以為社會輸送一批真正高端創新型人才。現如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諸如創新素質能力的培養以及創新創業的相關實踐活動等。高等院校應當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方面入手,結合這種新型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機制,建立健全新型的該課程教學體系,為國家培育新型創新型人才。接下來本文將從培育方法策略入手展開分析論述。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前言:
社會高速發展,隨著高等院校持續擴招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諸多社會問題就伴隨著大學生的數量的增加而出現,例如畢業生就業問題就是當下社會面臨的重要問題,而要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鼓勵促進大學生創業并且給予一定優惠政策就是一個有效途徑。而光鼓勵并不能很好的解決該問題,各個高校應當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上下功夫,將理論性教學和實踐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有機融合,構建完備的創新創業能力培育體系,這樣才能有效地充實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后備力量,為國家輸送創新型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一、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必要性分析
就目前各大高校有關創新創業課程的設計安排來說,大多數以必修或者選修的模式歸結到課程體系中,另外也不乏校內學生自主創建的有關創業創新的協會或者組織等,這些協會組織通常通過舉辦比賽等相關活動來培養在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再者,校外也有關專門的培訓機構,設置了專門針對性的培訓課程教育。經過許多年的探索發現,國內已經初步形成了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并且有了一定的規模,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較好的平臺。但是國內高校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好,有諸多不足之處,就像高校在這方面的教育主要還是集中在實際操作和技能的培訓上,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卻是忽視了當今社會相對重視的職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教育,這是許多高校在專業理論與技能培養和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之間權衡的脫節之處,導致了諸多大學生只空有一套理論卻不能實踐運用的現狀。近年來雖有些高校在實踐環節也開始重視起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但是究其根本還是遠遠不夠的,不沒能取得較大的突破。高校一般都是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或者設置實踐教學等來強化該能力的,并且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依舊還是實驗、實習等老一套方法,課程時間設計也就在一兩個學期,然而對于這種創新創業能力的培育本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當貫穿大學期間才是。將這種能力的培養融入到其它課程中,以達到隨時隨地都在進行這方面的教育,這才是有效的。更有利于學生在平時學習中較為自然的獲得這種能力。
二、構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相關策略
(一)構建完備的課程的體系
各個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一般來說對于創新課程要求不多,那么就應當從此處著手,設置一系列的必修或者是選修的創新創業課程,這只是初步的工作,后來的教育工作才是重點。學校在進行相關課程的教學活動時候,不可只僅僅停留在思想書本教育層面上,這樣的話就會顯得教學的刻意性和強烈的目的性,對于學生的學習吸收是沒有明顯幫助的。學校更應該將這種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課程中,依據不同性質的專業來開設相關課程,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做到有針對性的、自然地將這種能力傳授給學生,學生在理解自己專業的基礎上也能夠較好的接收到這種能力的培養。這樣做也還是不夠的,要建立完備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必是少不了第二課堂,學校應當適時邀請一些名流專家或者事業成功者來校講座,在理論理解的基礎上結合這些專家的經驗教育更好的掌握這種能力。這類第二課堂教育應當融入到學生日常生活中,構成學校的教學體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構建以實踐活動為載體的教育體系
學校應當積極開展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有關的活動,建立健全以理論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理念為主體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是實現學生該方面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之一。學校工會以及教務處、學生會等部門應當聯合起來開展創新創業活動,例如創新大賽和創業大賽等。也可以在校內成立有關創新創業的學生組織社團等類似機構,時常進行定期的研討交流和學科競賽。例如成立校內創業培訓機構,讓有關老師來做指導顧問,一遍為學生授課一遍釋疑解難。組織這些活動比單純的課堂教育要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接收到這種能力,實踐也相應的檢驗了學生的理論基礎,為學生進入社會思維活動創新打下了優良的底子。再者學校可以加大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的宣傳,將有關創新能力實踐性的科研活動布置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型學科競賽和科學研究,諸如職業規劃大賽以及數學建模等,以期創建學校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為后期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教師應當適時給予學生幫助以及鼓勵學生申請專利發表論文,讓整個校園彌漫開創新創業的學術氛圍。這樣才是培育大學生該能力的有效途徑。
(三)完備創新創業教學體系管理體制
一般來講高校的教學機構和學生管理體制是相對獨立的,那么這樣就顯然造成了大學生課堂學習到的內容與課下實踐活動不對等的情況,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不能夠做到系統的把握,對學生對于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學校應當在教學和學生管理層面下功夫,將兩者高效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得課堂理論學習和課下實踐有效對接統一,這樣的話,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在課下可以得到及時的實踐,實現了學生的高效性學習。這就要求學校在結合課堂教學的前提下,為學生制定一套與課堂內容相關性較大的實踐活動,這樣就能讓大學生真正的消化掉習得的知識。在這方面學校還應當聘請高水平指導老師,聯合企業單位,為學生學習提供堅實的后盾。還應當注意的是,為了切實的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學校還需要創建學生能力檔案,間歇性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必要評估,并且載入檔案。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還能夠讓學校在教學評估中對該能力培養的有關教學活動進行有效整改提高。
結語
結合實際國情來看,要建設走在世界前列的創新型國家,就需要培養更多的創新創業型高端人才,而這類人才的產生就必須要依托學校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塑形,這種綜合素質就包含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近年來,這種創新創業精神氛圍也成為了評估一所高校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更應當建立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國家輸送真正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唐靖,姜彥福.創業能力的概念發展及實證檢驗[J]. 經濟管理,2008,( 09) .
[2]韓孟潔.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和實踐[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9,( 1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