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宇
【摘要】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迅猛發展,新知識層出不窮,時代不斷變遷更新,學生呈現出新的特質,如何根據時代及社會的要求,根據學生特質做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工作,是我們老師面臨的新課題。
【關鍵詞】因材施教 針對性教學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作為一門公共基礎,似乎教學較為容易簡單,但真正要做好教學工作,培養完全達到教學要求的學生,并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從事計算機教學工作已20個年頭,我除了深深體會到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外,更體會到在不同時期,面對不同學生,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研討和更新。
從教材來看:計算機教材已從90年代的單純的DOS、WPS到今天內容豐富充實的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計算機網絡,版本也不斷地更新為現在的2003版,可見,在教學內容上已有了很大的改變。從教法上看,已從原來的章節式變為了今天的任務化教學,讓教、學、做一體化,達到了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從學生來看:以往學生入校以前對計算機的接觸較少,中學階段,并沒有把計算機作為一門課程來開設,學生對計算機只有很少的一點感性認識。但現在,隨著計算機使用的普及,中小學已把計算機作為一門課程開設,學生在學習本門課程之前,已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并且,很多本門課程要講授的知識在中學階段就已經學習過,這樣便對我們老師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戰,如何講授這些知識,讓學生感興趣,不產生厭倦感,如何在原有基礎上才能提升,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形成自己的基本技能。現在教學資源如此豐富,作為教師如何才能運用好這些教學資源,搞好自己的教學工作,這就對我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在深入研究教材、教學大綱的情況下,要了解學生的情況。一是了解學生的層次,二是了解學生原有的計算機學習情況,這樣才能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的重點難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這學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我有兩個層次,一是普專層次,一個是高職層次,他們的情況不同,在教學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不同,進行教學工作時的重難點也不同。高職層次學生學習自覺性差,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但這些學生在中學階段接觸計算機較多,實際操作能力較強,所以在教學中,對這部分學生要利用任務化教學的特點多布置任務,多練,并加強理論的學習。除此之外,由于自覺性差,在教學中還要采用一定的強硬的監督手段,如上下課點名,每次上機作業必須上交檢查,一一過關。但普專層次的學生,學習自覺性強,基礎知識扎實,且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理論知識的教學和學習都事半功倍,但上機操作任務的完成情況較差,那么在教學中做到任務少而精,并注意多演示盡量到每一個小細節,并加強上機時的輔導工作。
2體現職業教育特色,根據專業進行針對性教學
作為職業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講授就和原來的義務教育進不同,應根據專業情況確定重難點章節。比如,現在的學生接觸計算機多,基礎好,象計算機基礎、Windows、Word這些章節可根據學生情況適當減少課時數,而與專業緊密相關的章節可適當增加課時數。比如,這學期我上廣告設計、會計、市場營銷三個專業,那么,對廣告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PowerPoint的講授和應用是側重點,但對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Excel?在會計報表中的高級應用及使用技巧是重點,對市場營銷的學生來說,計算機網絡是應著重擴展的知識點,通過擴展這些與專業相關的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踏上工作崗位后才能學以致用。
3從多方面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業務水平
要做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師在業余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多學習和接觸新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并把這些新知識貫空于自己的教學中,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生,而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同時,要經常參加一些學術活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4對課程的一點建議
我認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可以增加一些常用工具的部分內容,如系統的安裝、還原,殺毒軟件的使用和計算機日常的簡單維護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我們用心鉆研并不斷探索進取,一定能不斷優化我們的教學,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