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桂蓉
【摘要】新課改對于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強調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注重孩子的個體差異,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閱讀積極性,從而提高閱讀水平。
【關鍵詞】新課改 語文閱讀能力
1教師應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轉變傳統觀念
1.1轉變傳統觀念,形成全新思維
傳統觀念認為,小學生閱讀水平只要達到識字詞、流暢讀完全文的要求即可。新課改的實施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標準,要求對語文閱讀的教學不但要掌握字詞,并且還能夠對語言進行運用,同時還要求在閱讀中興趣得到培養、性情得到陶冶、思維得到創新。教師應當打破傳統觀念,明確認識新課改的要求標準,形成全新的思維。
1.2豐富專業知識,注重授課技巧
語文閱讀教學是最能體現教師專業知識的環節,一方面,教師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是有效教學的重要基礎。如對文章背景知識、作者的相關故事、文章所含寓意等。另一方面,要特別注重授課的方式和方法。好的方法能夠達到事半功倍。重視教課技巧,不斷的啟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尊重學生的創新思維。
1.3擁有敬業精神,提高教學熱情
對待小學生閱讀的教學工作,教師應當具有耐性和激情,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遇到的問題較多,教師應當樹立良好的職業精神,耐心的引導學生。同時,應當保持活力和熱情,閱讀教學中繪聲繪色的講解和引導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和動力。
2采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導師。提高小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習從被動型變成主動型,是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追求的目標。興趣的培養常常體現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
2.1做好閱讀準備工作,調動興趣
萬事開頭難。對于閱讀教學工作亦是如此,小學生興趣愛好的可塑性強,所以,閱讀前的導入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在閱讀開始前,如果教師能夠增加些對課文背景或相關知識的趣味性講解,那么就能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充滿期待,在懷著興趣的情況下,閱讀的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相反,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照本宣科,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自然閱讀水平不會有所提升。閱讀前的準備工作,體現為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對文章的背景等知識的滲透,比如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入手,聯系課文的內容,引發對課文學習和積極性。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好奇心使學生對課文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成功閱讀教學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
2.2注重采用現代化設備,增加閱讀趣味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的教學環節的應用也愈加普遍。多媒體的教學設備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就要充分利用這一成果,通過投影、視頻播放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多種方式的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有了興趣,閱讀學習過程就不會那么枯燥,不會成為一種負擔。
2.3巧妙設置提問,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提問也頗具技巧性,方式恰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可以嘗試針對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可以先提一些比較簡單的在課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并給其以鼓勵,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有自信心,同時還啟發了學習課文的興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有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
2.4靈活創設情境,吸引學生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組織一些情境表演,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的故事情節,一方面培養了其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另外,注重課件制作的趣味性也是使學生深入情境,引起思想共鳴的好方式。通過有吸引課件的播放,將學生引入課文情境中,使學生情緒受到感染,能夠激發起閱讀的興趣,潛移默化中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3積極引導學生培養閱讀的自主性
閱讀自主性的培養是提高閱讀水平的關鍵。在課文學習過程中,學生擁有自主意識,才能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開動學生腦筋,從而培養學生自辯、自治、自學的能力,激發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
3.1建立學生獨立閱讀的自信心,增強自主意識
小學生的智力發展特點決定了其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強烈的依賴性,尤其體現在閱讀的自信心。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不經意不恰當的批評,常常會挫傷學生的幼小的自尊心,從而產生對閱讀學習的反感和懼怕情緒,這種反面的情緒會在左右學生今后對課文學習的積極性。基于此,老師在課堂中,應當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多鼓勵,少批評。
3.2注重教授閱讀的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強調了方法遠比學到的知識本身重要,有了正確的方法,才能不斷的獲取知識,在小學生閱讀教學過程中同樣如此。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才能夠使其擺脫過分依賴心理,從而在掌握課文內容的同時,形成創新思維。要落實孩子的主體地位,關鍵是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后,老師都應當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鼓勵其積極獨立思考問題。
4改善閱讀水平評價標準
傳統教學對閱讀評價偏向以課本知識為標準,往往偏重生字詞及段落記憶以及課文熟練,很少鼓勵學生創新性思維。而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常常是表現為對那些死知識是學得快、忘得快,即使對一些課文記憶深刻,也常常是死記,考試中照搬照抄,不會靈活運用。所以,對于語文閱讀能力的評價方式需要改革,要鼓勵創新、鼓勵想象力。比如在《狼和小羊》的課文中,可以對狼撲向小羊可能出現的結果對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自行改編各種結局,對于富有想象力的學生即使給予表揚,然后再通過課文的學習對故事的寓意進行導入。另外,在考試中,應多出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發揮自身想象力,不應恪守標準性答案,局限學生的思維。對于在平時作業和試卷中有創新性的學生應及時表揚并加以鼓勵。唯有如此,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是學好語文的體現。在教學中,老師應當注重課堂與課外的結合,尤其是課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主陣地,同時,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課外知識的涉獵。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長時間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同時完善閱讀水平評價標準。激發學生興趣和培養自主閱讀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作為老師,需要積極探索,不斷總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使其在學習過程中開創新思維并享受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