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由瓊
摘 要:校課題研究組通過農村校高中數學課堂合作學習中各個方面的分析研究,初步探究教學低效成因及存在的問題,認為通過實施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促進了各類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使農村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煥發出青春活力。
關鍵詞:合作學習;高中數學;低效成因;有效策略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版)指出:教師應以培養學生能力的發展、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為指導思想,合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主動、有個性地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能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而且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真正要將小組合作學習行之有效地開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受眾多因素制約。特別是農村學校由于受條件的限制,其合作學習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工作尚處于起步的狀態,合作學習的效率不高。因而,關于農村高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的相關理論與實踐探究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問題。
通過課題組的研究發現,在合作學習開展的過程中,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 合作學習低效成因
從位于離縣城15公里左右的鄉鎮的一所不達標完中學校實際來看,高中學生多數來自各鄉鎮農村及小島,他們的學習習慣欠佳,自身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目的性不明確,再加上很少得到家長、老師、同學的認可,自然而然對學習缺乏了積極性、主動性,加之高中數學這門課程對學生而言相對抽象、枯燥,在課堂上學習氣氛較沉悶。要想點燃孩子求知的欲望,教師就要想方設法滿足他們需要的尊重與愛。小組合作學習恰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個缺憾,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面對面的探討、交流,相互了解與對方肯定,懂得傾聽,在報告中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鼓勵與贊賞,滿足了孩子們的尊重、愛的需求,從而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欲 [1 ]。
2 重視合作學習的策略環節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是航行方向的掌舵者。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如何,絕大部分依賴于教師對合作學習理論的理解。在教學中,能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必要的指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會學生合作的方法和技能,能真正形成師生之間,小組之間的多向互動,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度。
2.1 優化分組
根據農村學校班級規模情況,充分考慮到學生性別、年齡特點、性格,能力、認知結構、學習水平、家庭文化背景等因素進行統籌規劃、優化分組,使各個合作小組的總體水平相對均衡,且每組人數控制在4-6人,不宜過多。如以班級40人為例,就可每組4人,共分成10組。并且讓他們自己推選出兩名能力較強的學生做為本組的正副組長,各帶一名學習成績稍薄弱的學生,實行一幫一活動,讓他們彼此間提供有益的補充。同時,教師對組員的配合度及相關能力情況還要進行不定期的微調,確保各組成員搭配更為合理,讓他們能更好地體現和發揮自己的才能。
2.2 分工明確
合作學習小組建立后,小組合作前要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制定學習目標,確保分工到個人,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相關因素來賦予學生不同的角色,如記錄員、報告員、解釋員、時間控制員,以及組長、副組長等,并組織他們學習各個角色的權力和義務,讓他們承擔應有的責任,扮演一定的角色,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在小組中的價值。
2.3 精心設計
在高中數學合作課堂中,教師問題的設計藝術至關重要,如果一個問題設計得過于簡單,學生不假思索,張口就會,表面上整節課看起來熱熱鬧鬧,笑聲滿堂,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生惰性心理,一遇到稍有難度的問題就束手無策,無法解決問題,不利于創新思維意識的培養。如果問題難度總是超過學生的能力范圍,使學生不知所云,難以形成思維的力度,還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習數學失去興趣,更不要說合作學習了。如果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把數學課本中的知識跟生活實際、生產實際緊密的聯系起來,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就會使一些枯燥無味的數學教學內容充滿生活氣息,使學生聽后趣味橫生。這有利于促進學生動腦,主動探究數學知識,提出問題,新的觀點,有助于合作小組更深入地研究數學問題,促進合作學習。
2.4 和諧發展
在合作學習中,我們都把“積極互賴”視為首要條件。“積極互賴”是指一個人的成功必須以他人的成功為依據,一個人不可能離開其他組員的幫助或協作而自己取得成功。也就是說在合作學習中,我們在明確的小組目標下,共同協作,和諧發展,爭取雙贏是我們的目標 [3 ]。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數學合作學習課堂以及理論培訓中,應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合作學習的意識,教會學生一些合作的方法、技能,讓他們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接納,以形成民主和諧的合作氛圍,使合作學習取得實效。
2.4.1 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想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組學習中,首先必須讓他們有個健康的心理,能正確處理好各小組成員間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與學生間或小組與小組間感受到雙方在認知或利益方面的不一致而引起的沖突。根據研究發現:學生在還沒有經過培訓之前解決沖突常見的是采取是逃避、競爭以及口角上的爭鋒等破壞性沖突的方式來解決。因此教師應盡可能為有沖突的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多加溝通,相互了解,互相信任,使沖突走向良性軌道 [4 ]。在班級小組學習中給予學生及時鼓勵,善于發現他們的進步,善于利用組間競爭,激發各學習小組的斗志,使他們真正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擁有健康的心理,進而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組學習中。
2.4.2 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要求各團隊共同討論組名和口號,在平時就要培養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其中的每個成員都要對其他成員的學習負責,體現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的意識要求 [5 ]。通過小組成員間的討論、評價,小組間的正確的競爭意識,來不斷增強學生的友情、團隊意識、合作精神、集體觀念。
2.4.3 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技能
由于是農村學校,我們的學生大多數不善于與人交流,缺乏自信、缺乏勇氣、缺乏競爭、因此在教學的特定環境中培養他們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協調、學會討論、學會互助、學會競爭、學會反思等各種能力,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并在合作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2.5 科學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后,教師就應對合作學習進行科學評價,合作學習的評價要重視學生的學業水平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相結合,重視小組學習過程的評價與學習結果的評價相結合。我們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我們評價的尺度,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經常性的評比最佳小組,最佳個人稱號,關注各組成員通過小組合作,小組內的同學進步情況。使他們知道只有懂得吸取他人經驗,懂得合作的人才會進步,使他們認識到合作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通過實施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用學生相互發現展示異同,彼此心理需求得到滿足,讓更多的農村高中生熱愛數學,對數學有好奇心并且產生濃厚的興趣,讓他們在活動中扮演相應的角色,通過合作學習具體的感受、體驗,從而促進各類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讓他們真正地學會如何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合作。使我們的農村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煥發出青春活力。
參考文獻:
[1]伍新春,管琳.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吳金華.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有效性探究[J].考試周刊,2009(50):90-90.
[3]馬蘭,盛群力等.多彩合作課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4]馬蘭,盛群力等.多彩合作課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5]李春華.合作教學操作全手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