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莎
【摘要】手作為人體最為重要的身體部分之一,是人與外界接觸的最主要的途徑。本文以隱喻理論和轉喻理論為基礎分析漢語“手”和英語手“hand”的語義結構,以期揭示隱藏在語義背后的不同文化背景下對人體部位“手”的認知規律的相同的點。本文認為,由于人類相同的人體構造和感知能力決定了“手”和hand的認知功能和規律方面有很多共同點。
【關鍵詞】手 hand 認知
引言
人類語言離不開具體的體驗感知,人類對于世界的經驗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語言的表達和概念的形成,而人體器官是人類認識外部世界及其抽象概念的基礎。由于人體構造大致相同,因而與手有關的語義機構在各種語言里面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以隱喻理論和轉喻理論為基礎分析漢語“手”和英語手”hand”的語義結構,以期揭示隱藏在語義背后的不同文化背景下對人體部位“手”的認知規律的相同點。
一、理論基礎
1.隱喻機制的認知作用。Lakoff把隱喻看做人們思維、行為和表達思想的一種系統的方法,即隱喻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參照他們熟悉的、有形的概念來認識那些無形的和抽象的概念,形成了一個不同概念之間相互關聯的認知方式。
人的思維過程是隱喻的,其表現形式——語言中的隱喻來自概念體系中。Lakoff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例舉的隱喻大概分為三類:結構隱喻、實體隱喻和方位隱喻。這里主要討論實體隱喻。在這類隱喻概念中,人們將抽象和模糊的概念看作是具體的、有形的實體,因而可以對其進行談話、量化等等。“手”和hand 語義結構背后存在著隱喻推理類型的映射,通過隱喻的映射,把手的概念映射到與實施的行為上并以此來理解新語義結構的意義。
2.轉喻機制的作用。與傳統的觀點不同,現在語言學家認為轉喻不是詞語的替代關系,而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重要方式。轉喻所涉及的是一種“接近”和“突顯”(Salience)的關系。一個物體、一件事情、一個概念有很多屬性,而人們往往記住的是最突出的、最容易記憶的屬性,即凸顯屬性。對事物凸顯的屬性來源于人的心理上識別事物的突顯原則。
二、“手”和“hand”的語義結構的相似性認知分析
1.稱呼域。手對于所有人類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勞動工具,人類的各種勞動大部分都是通過手來實現的。因此“手”能通過轉喻而得到稱呼語,這類的稱呼語分為兩種。
(1)擅長某項技能或者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如:漢語: 寫手、水手、歌手、新手、老手、賣手、車手、旗手、幫手。以為多面手例。
1)我已經被改造成農業勞動的多面手。(多面手:指擅長多種技藝的人)
英語: old hand 老手 green hand 生手fresh hand 笨手 white hands 不從事勞動的人A good hand 字寫得好的人an iron hand鐵腕人物a willing hand對工作不挑剔的人以an iron hand為例。
2)A country ruled by an iron hand is doomed to suffer.
(2)關系親密的人。
漢語:情同手足
3)辛環曰:“名雖各姓,情同手足。”(情同手足:關系如手和腳,一日也離不開;比喻情誼深厚,如同兄弟一樣)
英語:right-hand man
4)Max is my father's right-hand man,he took care of mum and me after dad had been put into prison.
2.經濟狀況域
一般用手里所持的錢財來表達一個人的經濟狀況,因此人們用手的一個形態來隱喻一個人的經濟狀況。
漢語: 手緊、手松、手頭、出手闊綽、大手大腳、拿不出手。下面以“大手大腳”為例:
5)成年家大手大腳的;替太太不知背地里賠墊了多少東西。
英語: with a sparing hand(小氣)、an open hand(慷慨)。下面以“ with a sparing hand” 為例:
6)They lived with a sparing hand,and usually had a frugal supper of bread and cheese.
3.行為域。“手”的主要功能是“持物”和做事。“手”的功能隱射到行為域,產生下列隱喻意義。
(1)“手”隱喻“擁有”、“控制”。把物體握在手中的能力和可能性被映射到行為域,產生“擁有”、“控制”的意思。
例如漢語中的如果說某人的東西在我的手中,意思就是這樣東西在我的控制之下。類似的結構還有:“手心”、“手下”、“鹿死誰手”。
7)新一屆美國總統競選大戰 最終鹿死誰手?
英文中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 in hand,out of hand,have the upper hand of,in good hands,take the high hand,get ones hands on sth.,eat out of sbs hands,fall into sbhand .
8)At half time,the Italian team seemed to have the upper hand.
9)The project is in hand and will be completed soon.
(2)“手”的運動隱喻行為活動。人的大部分活動都是由手完成的,因此手的一舉一動能夠表示人類行為。例如:
漢語:舉手之勞、妙手回春、動手、指手畫腳、出手、住手等等
10)和許多國家一樣,甚至更勝的是,中國并不喜歡被人指手畫腳,特別是來自西方的。(指手畫腳:指說話時做出各種動作。形容說話時放肆或得意忘形。)
英文:give a hand,set ones hands to,throw in ones hand,turn ones hand to do sth.,turn a hand in sth.
11)I make a point of giving a hand to others.
三、結語
歸納上述對漢語“手”和英語hand的語義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語義拓展不是任意而無規則的。由于人類認知的規律性,可以看出在英漢兩種語言里面,“手”和hand的語義轉移模式有著共同的規律可循。手的詞義主要凸顯的是“位置”和“功能”這兩類特征。通過凸顯“手”是人體的重要部位,將“手”和hand的的語義功能轉移到擅長某種技能或者從事某種職業的人。通過凸顯“手”和hand的“持物”功能,“手”和hand的語義擴展到“控制和擁有”。因此,由于人類相同的人體構造和感知能力決定了“手”和hand的認知功能和規律方面有很多共同點。
參考文獻:
[1]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8.
[2]Lakoff,G.&Mark,J.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89.
[3]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