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紅 劉飛燕
【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課題名稱:聾校“翻轉課堂”教學實踐與研究,立項編號:JCJYC151607134。】
摘要:“翻轉課堂”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利用教學視頻可以使學生激發聯想,激活思維,激起情感。它以直觀、形象、生動、靈活的特點和特有的感染力與形象性創設了一種良好的意境,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語文的極大興趣,同時也增強了語文教學的多樣性,贏得了廣大師生的喜愛,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恰當運用“翻轉課堂”教學,對促進學生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翻轉課堂;語文教學;優化學習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現代化課程建設已經邁向了一個全面開放的嶄新領域。學生在課前利用教師分發的數字材料(音視頻、電子教材等等)自主學習課程,完成“信息傳遞”,通過對時間、空間的多維創新,使抽象深奧的問題直觀形象化。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樂學”落到實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一、“翻轉課堂”優化教學情境,激發聾生學習興趣
不同的教學內容應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利用 “翻轉課堂”為不同年齡的對象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將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熱情。
教學過程一般分為"知識傳授"和"知識習得"兩個部分。在傳統教學中,課堂上老師主要在進行知識傳授,知識習得主要依賴學生在課后自己完成,而聾生由于聽力原因,對所學內容理解困難,大大影響其自主學習。在翻轉式課堂中,學生在課前利用教師分發的數字材料(音視頻、電子教材等等)自主學習課程,完成“信息傳遞”,原本課下的“吸收內化”則被放置到課堂上通過同伴和老師的互動活動(釋疑、解惑、探究等等)完成。“翻轉課堂”充分地利用了信息技術手段,重新構建學習流程,根本性地改變了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并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翻轉課堂”直觀形象,易于理解課文重難點
“翻轉課堂”的形象化和表現手法的多樣化溝通了語言文字與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系,它可以變抽象為形象,變靜態為動態。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運用的感覺器管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那么知識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許多教學內容涉及到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直接看到,或平時經常看到但觀察得不夠細致,教師如能把做好的教學視頻讓學生觀看,變抽象為直觀、變靜態為動態地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呈現事物變化發展過程,并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構成一個躍動的“思維空間”,就能使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實現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飛躍奠定基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由靜變動,生動悟意
在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插圖,可幫助聾生理解課文內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體感不強,聾生理解困難,這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教學視頻的作用,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生動悟意。在教學《 燕子》時,第三段中講到“還有幾只橫掠湖面,剪尾式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便一圈圈地蕩漾開去。”學生很難理解“橫掠”的意思,于是我適時地制作了燕子“橫掠”飛行的視頻,很好地展現了燕子飛行的動態,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同時也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二)化文為圖,巧解難點
課文的內容是豐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難易之分。以往對于課文的重、難點,教師雖反復講述、說明,學生聽起來卻是“如坐霧里”,目的自難達到,重點依然在,難點亦未克。
例如,《詹天佑》一文第三部分寫的是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鐵路,這兩處是學生理解的難點。課文敘述每一種工作方法都有大段內容,學生若死啃書本,就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為突破這個難點,在教學視頻中我設計了三張圖片,即:“人 字形線路圖”和“兩端向中間鑿進法”與“中部鑿井法”。此圖表明了山勢及坡度,突出了工程的艱巨,箭頭則標明了鑿進的方向。在演示圖片的基礎上再加以通俗的講解,學生理解的難點迎圖而解。
三、“翻轉課堂”激活聾生思維,提高聾生能力
“翻轉課堂”對課堂教學內容帶來的變化應該是:語言表達的實踐機會大量增加,針對個體所出現的問題的修改會大量增加,合作探究也會更加深入和廣泛。同時,課堂的教學形式也會發生巨大變化:那就是小組的合作交流增多,教師的講析劇減,取而代之的是教師作為導師的適時的點撥和方法的指引。于是,這個課堂所呈現出來的特點就是一種積極的師生、生生合作。
教學古詩《望廬山瀑布》這一課,我提前錄制好一段教學視頻,首先為學生介紹這篇課文的作者、背景和內容,然后介紹了抓關鍵詞進行賞析的學習方法,最后留了兩個思考問題,第一如果你置身在這般景象中會有怎樣的感覺?第二是讓學生在閱讀賞析后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問題。
課堂上,學生先在全班交流了小組賞析的結果,如一個小組討論的是香爐峰上的團團霧氣,在陽光中變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煙霧繚繞的仙境中。對于第二個思考問題,學生提出了小組討論未能解決的問題,如為什么是“掛前川”、“落九天“?等為題,均體現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并對課文的深度理解和感悟。
在這節初中語文課上,教師在學生的深度自學基礎上,一方面在學生的自學交流中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不足與困難進行適時的點撥,將學習引向深入,另一方面則針對學生主動發現的問題進行探究,課堂重心從缺乏針對性的信息傳遞變成以解決學生問題和困難為主要內容的學習交流,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很大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充分體現“寓教于樂”的思想,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培養各種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積極探索,努力尋求現代教育技術與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最佳結合點,以促進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