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益性社團作為高校社團的一種,是大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高校公益社團在提升學生能力素質、吸收輻射社會、凝聚社團力量方面產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務廣泛實現。然而,在發展中高校公益性社團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通過打造橫縱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增強學生社團自主性, 加強社團干部隊伍建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及制度建設等舉措,來保障高校公益性社團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發揮。
關鍵詞:高校公益性社團;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高校公益性社團是以具有相同公益目標和公益理念的大學生自由結成、自我管理,根據章程自主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的學生社團。高校公益性社團在培育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改進大學生道德素質教育模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高校公益性社團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踐行著公益,在向全社會展現了大學生的蓬勃朝氣和崇高情懷的同時,也暴露出高校公益社團存在的問題,影響著高校公益事業的推行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高校公益性社團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提升學生能力素質
大學教育應該是能力素質教育,學生的能力素質養成應當是學生借助一定的渠道將教師課堂的教學轉化為自我的自覺行動。高校公益社團活動是學校課堂教育的延伸和補充,也是大學生多方位發揮自我才能的平臺。大學生參加公益社團就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通過學生社團這種載體將公益社團文化融入大學生心中并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和認知的一部分。通過自我教育、自我鍛煉,內心深處不符合學校社團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不良行為就會被克服、摒棄,而優良的一面就會得到加強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二)吸收輻射社會
高校是社會組織中的一個重要細胞,它必然要與社會產生聯系而相互滲透、相互作用。一方面,社會主流文化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必然要影響到高校公益社團文化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進而規范和影響社團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另一方面,高校公益社團文化反過來又有輻射功能,學校是傳播精神文明的場所,通過校園精神的影響力和培養,高校社團文化的各種信息能及時向社會擴散,不斷為社會主流文化的建設起推進、示范和導向作用。
(三)凝聚社團力量
大學生公益社團有著學生共同的價值追求,公益社團能將眾多來自不同院系的學生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向心力,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和拼搏競爭意識。社團的力量凝聚功能主要通過社團活動和社團文化體現出來。首先,每個社團是依靠一定形式的活動才得以維持,脫離了有效的活動,該社團也就喪失了向心力。其次, 社團活動依靠每一成員自我才華的有效展示,成員將自我行為自覺地置于社團大的活動之中,服從和服務于社團活動,從個人為社團所做的行為感受到社團的肯定,進而激發為社團貢獻的心理,團隊協作意識由此形成。最后,通過社團成員的有效活動而形成的社團文化對大學生養成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激勵作用。
(四)使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務廣泛實現
思想政治課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學生在課堂中通常是被動接受者,難以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具體實踐相結合。而高校公益社團能有效彌補課堂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這些缺陷。通過服務社會、奉獻愛心的學生公益社團活動,學生可以將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很好地了解他人、了解社會,增強社會公益意識,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高校公益社團在長期公益活動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文化心理氛圍,不僅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和外延,而且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加強高校公益性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一)與時俱進,打造橫縱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
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打破以往由學生會到班級為主的縱向封閉式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橫向搭建公益社團這一平臺,將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但具有共同公益理念的學生組織到一起,把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作為德育有效的載體,使學生思想得到提高,能力得到鍛煉,個性得到張揚,特長得到發揮,橫縱結合,增強輻射性,全方位推進德育工作。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發展,形成人人參與活動,處處是課堂的教育氛圍,因材施教,多角度、多層次的培養人才,從而符合知識經濟對人才全方位的要求。
(二)增強學生社團自主性, 加強社團干部隊伍建設,保證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參與能力的發揮
讓學生自主管理,充分發揮高校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社團干部是社團的核心,他們的水平影響著社團活動的方向、質量、作用甚至命運。可嘗試將學生黨建工作主動覆蓋到社團,即采取一名黨員聯系一個社團的形式,考察該社團內各個入黨積極分子,再由入黨積極分子分工聯系其他普通學生,以社團為單位將學生緊密聯系起來,統一受該社團掛靠單位黨支部管理,形成“樹干”、“樹枝”相互依托的“發散型黨建工作模式”,實現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校園文化組織中的全覆蓋。
(三)加強社團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及制度建設
一方面,對于部分需在校內聘請相關指導教師的社團而言,應根據社團的定位、發展方向,結合校內教師的實際情況,聘請相關指導教師,這樣,通過師生的經常交流,學生便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指導教師的影響,對學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另一方面,部分無法在校內找到合適人選擔任指導教師的社團,可以考慮在高校周圍的社區聘請對社團發展有益并熱心于社團工作的相關專業人士,在經高校對其思想政治素質與專業情況審核通過后,擔任社團指導教師。同時,高校應加強制度建設,注重對校內外社團指導教師的培訓考核、工作激勵等。
【參考文獻】
[1] 黃文彬.李琪.倪煒. 以公益社團為載體的高校“實踐育人”長效機制探索[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2(01)
[2]夏勇子. 必須強化高校社團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交通職業教育,2012,(02)
[3]李曉兵,顏潔麗.論高校社團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05)
[4]周林,姚樂,邱丹丹等. 關于高校社團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作用的思考[J], 衛生職業教育,2010,(14)
作者簡介:
劉程,女,1988年10月生,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科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