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文
【摘要】 目的 探討經皮鎖定鋼板與傳統解剖鋼板對脛骨下段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88例脛骨下段骨折手術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各44例。對照組采用傳統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 治療組采用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 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組患者術后負重行走能力恢復時間(61.70±8.65)d、術后住院治療時間(13.27±3.51)d、術后骨折愈合總時間(96.89±11.34)d顯著短于對照組的(87.56±10.33)d、(18.74±3.52)d、(113.58±13.42)d(P<0.05);脛骨下段骨折疾病治療效果(90.9%)顯著優于對照組(70.5%)(P<0.05)。結論 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方式治療脛骨下段骨折, 臨床療效好, 患者住院時間短, 術后恢復快, 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傳統解剖鋼板;脛骨下段;骨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040
本研究探討采用經皮鎖定鋼板和傳統解剖鋼板兩種內固定方式治療脛骨下段骨折的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5年6月遼寧省北鎮市中醫院骨科收治的脛骨下段骨折手術患者88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各44例。對照組患者脛骨骨折時間1~13 h, 平均骨折時間(4.6±2.3)h;男26例, 女18例;年齡18~77歲, 平均年齡(45.4±8.2)歲;骨折AO分型為A型骨折患者28例, B型患者10例, C型患者6例。治療組患者脛骨骨折時間1~12 h, 平均骨折時間(4.4±2.2)h;男25例, 女19例;年齡19~75歲, 平均年齡(45.6±8.1)歲;骨折AO分型為A型骨折患者29例, B型患者10例, C型患者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硬膜外麻醉后取仰臥位。治療組在C型臂X射線機的監視下, 對骨折部分實施間接復位, 以鋼板的實際長度為依據, 在發生骨折部位的近端及遠端前內側各做小切口, 切口的長度在4 cm左右, 深度應達到骨膜以外, 在皮下筋膜和骨膜之間將皮下隧道徹底分離。如果骨折部分的軟組織嵌插或碎骨片對相關操作造成阻擋, 可導致復位操作難以進行, 則應再在骨折的位置作1個切口, 長度在1.5 cm左右, 然后撬拔, 將發生嵌頓的軟組織完全拉出, 用螺釘對體積相對較大的碎骨片進行固定, 結合手法復位。選擇長度適當的鎖定鋼板, 通過隧道置入到骨折部位, 選擇8~13孔, 再用同類鋼板在皮外定出螺釘置入位置, 再作1個小切口, 鉆孔后實施螺釘固定。在X射線透視條件下, 對骨折對位對線情況進行檢查, 確認無誤后對切口進行沖洗和縫合。對照組于骨折部作操作切口, 并向上下兩個不同的方向逐步延長, 剝離骨膜之后, 使骨折端能夠充分暴露, 盡量實施解剖復位, 置入傳統解剖鋼板實施內固定。
1. 3 療效評價標準 無效:患者自述骨折部位仍有明顯疼痛感, 術后影像學檢查發現, 骨折部位表現仍有明顯異常, 患者仍然不能正常行走;有效:患者自述骨折部分疼痛程度明顯減輕, 術后影像學檢查發現, 骨折部位表現與健側略有差異, 行走能力基本恢復正常;治愈:患者自述骨折部位沒有任何疼痛感, 術后影像學檢查發現, 骨折部分表現與健側完全相同, 行走能力恢復正常或達到骨折前狀態。總有效率= (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1. 4 觀察指標 觀察總療效及術后住院治療時間、術后負重行走能力恢復時間、術后骨折愈合總時間。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治愈16例, 占36.4%, 有效24例, 占54.5%, 無效4例, 占9.1%, 總有效40例, 占90.9%;對照組治愈12例, 占27.3%, 有效19例, 占43.2%, 無效13例, 占29.5%, 總有效31例, 占70.5%;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術后住院治療時間、術后負重行走能力恢復時間、術后骨折愈合總時間比較 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18.74±3.52)d, 術后恢復負重行走能力時間(87.56±10.33)d, 術后骨折完全愈合時間(113.58±13.42)d;治療組術后住院時間(13.27±3.51)d, 術后恢復負重行走能力時間(61.70±8.65)d, 術后骨折完全愈合時間(96.89±11.34)d。兩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下段骨折, 對機體損傷較小, 出現各類并發癥的可能性低, 手術操作期間出血較少,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手術安全, 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的時間可進一步縮短[1, 2]。但必須指出的是在該項手術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①術前攝片應該保證做到1:1放大, 鋼板長度及安放的具體位置應該做到有計劃, 復位操作必須在C型臂X射線的監視條件下進行, 以保證手術安全準確。②術中實施閉合復位操作出現困難的時候, 可以在骨折發生的位置做1個小切口, 以便能夠采用點狀復位鉗實施復位處理, 保證復位效果徹底。③骨折部骨膜不要剝離。④骨折解剖復位不可強求, 接骨板與骨面的實際貼合程度也應該順其自然, 能達標即可[3, 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組患者的脛骨遠段骨折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方式治療脛骨下段骨折, 臨床療效好, 住院時間短, 術后恢復快, 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明立功, 明立德, 明新文, 等.解剖型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0, 25(8):740-741.
[2] 李國勝, 胡永成.經皮微創鎖定加壓鋼板置入內固定治療新鮮脛骨遠端骨折32例.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11, 15(13):2454-2457.
[3] 許俊勝, 呂建軍, 江淮, 等.經皮微創鎖定加壓鋼板治療脛骨骨折.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3, 12(5):33-34.
[4] 薛雙桃, 黃玉生, 戎祖華, 等.脛骨遠端匙形解剖型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皖南醫學院學報, 2010, 29(5):354-356.
[收稿日期: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