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明
[摘 要]小學的語文教育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方面的規范化、多樣化訓練,讓學生的識字與閱讀能力同步進行。語文教學的實踐表明,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如果以語文實踐為重點,不但可以順利完成教學大綱上規定的教學任務,還能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全方位發展,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標的全面實施,僵化單板的教學手段已經無法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創新教育不僅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解決教育傳統弊端的金鑰匙。創新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并已經成為教育研究的熱點內容。知識雖然產生于實踐,但掌握知識不僅僅只依靠實踐。通過親身實踐掌握的知識具有真識性,但如果局限于親身實踐就會束縛甚至制約知識范圍的拓展,同時也會制約知識質量的提高。但當一個人借助文字進行閱讀之后,那么展現在他面前的將是一個廣闊的世界。
一、樹立創新意識,推陳立新
回顧教學走過的路,要求學生"統一"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什么詞語解釋以字典、詞典為標準統一,學生給課文分段要以教學參考書的提示為標準統一,歸納段意、概括中心思想要以教學參考書的語句標準統一,理解課文內容要以教參的說明為標準統一,問題的回答要以教師的教案為標準統一 的東西數不勝數,學生沉入死記硬背之中,背詞語解釋,背段意,背課文主要內容,背中心思想,真是沒完沒了的"背"。學生失去了自信,犧牲了個性和創造性,犧牲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是百害而無一利。
實踐證明,教師要不狠抓縮減"統一",激發鼓勵學生求異,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對于課文的理解,段落的劃分,段意的歸納,中心的概括,問題的理解回答等等,允許學生持有不同,支持他們在課堂上各抒己見,幾種答案并存并非不可,這樣課堂上會妙趣橫生,氣氛活躍非凡,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創造的亮點才會不斷地閃現。
傳統的"問答"式教學,如其過分,也危害非淺,學生的思維也會完全局限在老師設計的瑣碎的問答題之中,學習的創造性又從何而來。為此教師要樹立創造意識,實施創造性的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的自讀為基礎,在自讀中感悟,在自讀中發現,在自讀的基礎上交流、指點。引導學生通過初讀,精讀和熟讀遷移不同階段的感悟,使學生在閱讀的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對語言文字的悟性,遷移于表達,懂得分辨語言中的優劣高低,逐步達到準確、得體、生動地動用祖國語言文字。
二、精心設計提問,創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環境
問題是思維的向導,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思想,科學得體的課堂提問是一個重要手段。要使課堂提問達到預期目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設計提問時,有針對性地融入思想教育內容。設計課堂提問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教材中每一篇課文所描寫的事物和交待的事件都是循序漸進、一步步展開的,都具有特定的思想內容。因此設計課堂提問時,必須明確所提問的目的,體現所包含的思想內容,一環緊扣一環,環環有所側重。二是課堂提問要體現啟發性。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一般都隱藏在課文內容之中,因此,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科學合理、難易得當,把學生的思想感情啟發出來。同時,教師提問的口氣要熱情,態度要和藹,取消師生間的界限,使語言交際渠道暢通,為激發學生情感創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氣氛。三是注意提問效果。提問是為了激發學生思想感情,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只要教師創造條件,正確誘導,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學生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時,教師要啟發學生進行再造想象,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培養了想象力。同時也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讀寫練習,培養想象力。如教學《狼和小羊》后,重新播放錄相,當狼撲向羊時定格,引導想象,問:"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嗎?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給故事加個結尾。"學生興趣盎然,思維的閘門打開,很快就編出了好幾種故事結尾。我課前通過個別了解把一個學生的想象的故事結尾制成光盤,此時播放說:"這就是王紅同學所編的故事結尾,真生動!請同學們繼續大膽想象,大家一起評出幾個精彩的故事結尾,老師再把它制成光盤,我們一起欣賞。"這就更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課堂上,同學們躍躍欲試,連平時不大愛發言的幾個同學也舉起手來。大多數學生都想象小羊急中生智,想出種種逃脫的辦法,沒被狼吃掉,或把狼打死;也有的學生設想小羊太善良了,跪在地上求饒,結果還是被狼吃掉。總之,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結尾,在學生的腦子里誕生了。教師相機評點、總結,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在訓練和發展他們的創造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讓學生扮演相應的角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角色”一詞源于喜劇。現在大多數社會心理家認為,角色就是個體在特定的社會關系中的身分以及由此規定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模式的總和。當個體產生為自己的社會身份所規定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模式時,便扮演了角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就會產生與之相應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模式,從而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改變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地位,常常會收到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五、結語
語文教學要走出瑣碎、機械練習的泥坑,推陳立新,加強創新教育,拓寬教學的領域,把學生閱讀課本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施展本身的創造力,以獲得鮮活的語言,有用的知識,創新的才能,做新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方文華.對小學語文教育的幾點思考.天津科學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林.語文教學的方法.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
[3]于紅天.語文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