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華
[摘 要]傳統的數學教學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開放性數學課堂教學則通過教學內容的開放、教學方法的開放和教學組織形式的開放,通過多變的、開放性的教學情景來組織學生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開放性教學具有很強的伸縮性,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調整,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文探討了初中數學開放性課堂教學。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 開放性
開放性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思想,通過對課堂教學的科學化管理,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從而實現培養優秀人才的目標。其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從教學理論體系上來看是不斷發展、不斷自我完善的開放的系統。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應該是開放的,在教學環境方面應該包含學校和社會的各種資源,教學方法、教學評價也應該是開放的。
一、開放性數學教學的價值
1.開放性的數學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促進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培養與發展,能夠促進學生高級認知策略的形成,能夠鼓勵學生之間進行探討,提高學生的數學智力。
2.開放性數學教學模式的提出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發展狀況。對于這一類問題而言,沒有標準的解題方式,不僅考慮到學習好的學生,還兼顧了學習較差的學生,不會因為學生回答的不一致而損害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開放式的教學,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3.開放性數學教學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整體把握和運用。由于提出的問題答案的不確定,促使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通過不同的解題策略來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從而解決問題。這樣的過程不僅僅利用了新學的知識,對于舊知識也是一個回顧運用的過程,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4.開放性數學教學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開放性數學教學在解決問題時,需要不同的解題方式來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對這些解題方式進行推敲、對比,最終篩選出最便捷、最高效、最適合自己的解題思路,從而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5.開放性數學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學實踐證明,開放性的數學教學能夠讓學生明白相關概念和知識的由來,理解相關知識的創造過程,促進知識結構的構建。
二、開放性數學教學的設計要點
要做一個好的開放性數學教學設計首先應該充分了解教材,把教材鉆研透徹;其次,對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也要有所了解。具體需要考慮的設計因素如下:
1.鉆研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可開放性的內容。了解教材可開放的程度,分析重點、難點,了解哪些內容是可以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就可以獲得的,哪些內容需要教師的引導,梳理好知識之間的聯系。正確使用教材,使知識的開放程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以此設計問題的情境。
2.明確主題。在教學設計中,每節課都要設計一個主題,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要圍繞這一個主題來開展,如果涉及的面太廣就會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混亂,抓不住重點,甚至偏離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因此,要保持教學內容與主題的一致性。
3.考慮學生實際,設計出問題發展的路線。在設計開放性數學教學時要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設計的內容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設計問題要圍繞核心概念,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使所呈現的問題保持在一條主線上。
4.要把握好“放”和“收”的度,在設計開放性問題的時候,除了對于問題的條件和解題策略開放以外,對于概念相關問題的研究都可以讓學生去自主地探索。要在學生經常遇到問題的地方留時間給學生提問,通過多變的方式促進學生去多想、多問,促進學生發散思維。之后對各種發散思維進行點評,比較各種方案的優劣,將發散思維進行整理和升華總結,在不斷的“發散—收斂”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5.靈活安排課堂教學。要根據問題的難度靈活把握討論時間,并且要根據學生和問題的特點靈活分組。在課時設計上,不要過于強調“時”,要注重學生在開放教學中的活動過程,對于結論的多少不要太過在意,對于沒有完成的問題,可以以課外探索或另行安排時間的方式去完成。
三、開放性數學教學設計實例
開放性課堂的設計多種多樣,只要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就認為是一個好的教學設計。 一般最為普遍且比較典型的有三種:知識發生型、知識總結型和知識應用型。
1.知識發生型數學設計。《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教學設計中,學生前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具備了一定的圖形知識。第一步,通過提問學生平行四邊形特殊化的結果如何,來鋪設情景;第二步,提問學生“怎樣通過加一個條件使平行四邊形轉變為特殊圖形”;第三步,讓學生按照自己添加的條件繪制圖形,之后進行比較;第四步,引出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相關知識。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各種圖形的認識,還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知識總結型教學設計。《雙垂直三角形》的綜合復習教學設計中,考慮到初三學生復習的特殊性,可以綜合多方面的知識,使學生復習得更具有系統性。第一步,先開放課前討論。 已知△ABC中,D為AB上的一點,連接CD,問:什么情況下△CBD與△ABC相似,△ACD與△ABC相似?發現這兩問題的共同點。第二步,進行反饋總結,通過問題探討都可以得到雙垂直的直角三角形。第三步,提出問題,從雙垂直三角形中得出什么結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索。第四步,發散問題,提出“六條線段和兩對相同的銳角中已知哪些元素可以求出其他元素”,通過小組合作,鼓勵學生創造性活動。第五步,對學生設計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
3.知識應用型教學設計。《一元二次方程及解法》的教學設計:第一步,提出問題“方程(a2+c2)x2+2(b2-c2)x+c2-b2=0有兩個相同的實數根,且a,b,c是三角形的三條邊,求證該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第二步,變換問題“如果結果和問題的條件互換,能夠成立嗎?如果不能,還需要什么條件?”分組設計題目并解答,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
不同的開放性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不盡相同,但最終都是為學生提供多種思考和增加探索問題的渠道而設計。雖然在開展過程中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對學生知識的積累和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