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卿
摘 要: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引導培養學生善于在學習中發現問題,鍛煉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起到問題引導的作用。從巧妙設置疑問、啟發學生思維和引領學生探究三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問題引導。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引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1-0260-10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123
數學學習的任務就是學習數學的知識,培養數學的思維,運用數學的能力解決實際的問題。因此,數學的學習對一個人來說是一個系統而長期的過程。如果單就小學數學學習的階段而言,這一階段的學習不過是起步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任務不過是對基本的數學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初步認知。雖然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任務還比較輕,但是我們小學數學教師還是不能因此而掉以輕心,放松對小學生的要求。
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基本的數學知識,建立起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系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要說到理解數學概念,敏銳地發現問題或者是鍛煉提高數學的思維方法,很好地解決問題就比較困難了。在這個時候,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切實地履行起一位好教師的責任來,引導培養學生善于在學習中發現問題,鍛煉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更是需要教師切實起到問題引導的作用。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教師的問題引導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加強對學生的問題引導呢?
一、巧妙設置疑問,加強問題引導
在小學數學課堂學習中,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選擇適當的數學思維進行數學活動其實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巧妙運用已學知識、思維得當、演算正確無誤則問題的解決就順當;學生無法把問題與已學過的知識建立正確的聯系,思維出現偏差或是演算出現錯誤則問題就無法順利解決。通常而言,教師總是希望學生能夠順利地解決問題,因為這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否??墒欠催^來說,學生總是能夠順利解決問題恰恰說明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不夠突出,學生沒有得到進一步的鍛煉提高。因此,在更多的時候,數學教師其實應該更傾向于關注學生沒辦法獨立解決的問題,因為伴隨著學生經過艱苦的思維過程而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的過程。
在學生的思維過程受阻或是出現偏差的時候是需要教師的適當點撥的。教師點撥學生最常見的辦法是巧妙設置疑問,加強問題引導。比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運算”時,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分數以及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的意義,我就這樣給學生設置疑問:“教師口袋里有100元人民幣和10美元,請問教師口袋里共有多少錢?”問題一提出來,教室里馬上就炸了鍋,學生異口同聲地說:“老師不能這樣問,因為兩錢是不一樣的,不能加在一起?!边@個時候,我就勢問學生:“那么怎么樣才能加在一起呢?”短暫思考后,有學生回答:“只需要按照匯率化成同樣一種貨幣就可以了?!钡竭@個時候,我才正式把“先把異分母化為具有同分母的分數再進行加減”的解題思路拋出來,學生馬上就理解了。
二、啟發學生思維,加強問題引導
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心,小學數學教師都應該重視數學思維的訓練。小學數學的思維方法有很多,不同的章節內容適用不同的思維方法,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具體的學段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的訓練培養。以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為例,常用的數學思維方法包括對應思維、比較思維、假設思維、轉化思維和代入思維等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一些重要的公式、概念、法則進行理解,形成了自己對于這些重要數學知識的獨特看法,形成相應的能力就是教師對思維方法的訓練過程。不過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數學情境適用不同的思維方法,學生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正確的思維方法是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并通過一定的練習才能完成的。
三、引領學生探究,加強問題引導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卑褠垡蛩固沟倪@句名言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來,就是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引領學生探究,培養他們的懷疑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最大限度地迸發大膽探索的欲望,激發起自主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發展。
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是需要教師的適當引導的。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的時候,我在幾位學生板演之后適時地要求學生對黑板上的所有余數和除數進行比較,要求學生從中發現問題來。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很快就發現了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總之,要想提高小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效率,培養較強的數學思維,形成數學能力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問題引導。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在數學學習上獲得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