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利信息集技術、法律、經濟信息為一體,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企業創造利潤、增加價值,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決策、風險規避提供有效工具。專利信息的有效管理是充分發揮專利信息作用的前提。通過對企業內部專利信息規范建檔、梳理分析,對企業外部專利信息廣泛收集、深入分析,使內外部專利信息有效對接,從而實現專利信息的有效管理。
關鍵詞:專利信息;信息利用;信息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2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產權在科技創新、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顯突出。在知識產權的大家族中,專利作為獨占性的公開技術,其富有的技術含量、商業價值、經濟信息,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青睞。近年來國外先進企業在華專利申請呈逐年上升趨勢,我國企業已經開始借鑒國外企業的成功經驗,積極利用專利信息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和堅實保障。
一、專利信息的基本認識
談到專利信息,就先要談到專利、專利文獻。專利從法律意義上講,指的是國家專利管理機關依法授予專利申請人獨占實施其發明創造的權利。從技術意義上講,指的是享有獨占權的公開技術。專利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專利文獻是專利申請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官方文件,主要包括專利說明書、權利要求書、摘要,專利說明書是專利文獻的主體,記錄和公開專利的技術內容和權利要求,是檢索專利信息最終獲得的文獻。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產生相應的專利說明書,外觀設計專利只在專利公報上予以刊登,不單獨出版說明書。專利法規定授予的專利必須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因此專利文獻能帶給技術人員大量的信息,這一優勢是其他科技文獻所不可比擬的。大多數國家的專利文獻均按國際規定的統一格式出版,具有統一的著錄項目識別代號、國家名稱代號、統一的國際專利分類號,為查閱、利用專利文獻提供了便利。世界通用的專利分類系統是國際專利分類(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簡稱IPC),整個分類法按照申請專利的技術領域分為5個不同的等級:部、大類、小類、主組和分組,其類目設置簡單明了,便于使用。
二、企業專利信息的管理
1.企業內部專利信息的管理
企業內部專利是指企業已經獲得法律保護的專利和正在申請的專利,具體包括在申請、授權、維護、運營等階段產生的相關記錄和文本。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專利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
具體的管理流程是首先由專門的部門統一保管、統一存檔,這樣既可以防止因分散保管而造成丟失,又便于資源的開發、運用。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專利信息的規范建檔工作已經由手工記錄的紙質文檔發展到電子文檔。有條件的企業專門購買帶有分析工具的軟件來建立數字化的信息資源庫。建檔時需要記錄發明名稱、摘要、申請日、公開日、發明人、法律狀況以及實施狀況。建檔工作完成后要進行全面的梳理和信息補充,梳理通常按照產品類別、技術種類進行,從而形成企業產品、技術鏈圖。繼而根據實際需求結合技術人員、專家的意見補入其他信息,形成較為完備的信息數據庫。
2.企業外部專利信息的管理
(1)外部專利信息收集
第一步選擇數據庫,專利信息資源一般可免費獲取,國外專利可通過其他國家、專利組織提供的免費檢索的網絡數據庫檢索。國內專利可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百度專利和Soopat等免費檢索。免費數據庫存在著功能不完備、數據格式不統一和批量下載受限等缺點,商業數據庫能夠彌補以上不足,目前應用比較多的商業數據庫有Thomson Innovation平臺、Total Patent全球專利數據庫和Orbit專利信息平臺等。第二步制定檢索式,根據項目研發方向、產品名稱等信息構建關鍵詞,制定檢索策略,結合分類系統進行檢索,得到初步檢索的外部專利信息數據庫。第三步數據庫篩選,利用同族合并等方式篩選掉重復信息,進一步采取人工閱讀的方式濾掉信息雜質,最終建立符合要求的外部專利信息數據庫。
(2)外部專利信息分析
專利分析是指對檢索得到的特定主題的專利文獻,從管理層面和技術層面進行資料篩選、數據統計和信息分析,從而獲取可利用的目標信息的過程。專利分析是專利應用的關鍵所在。專利分析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兩大類。
定量分析是對專利文獻的外部特征(專利分類號、申請人、申請國別、申請日期等)的統計分析,其統計對象通常以專利件數為單位,統計結果可形成專利地圖。專利地圖是將分析結果依照一定的標準整理成圖表,如柱狀圖、曲線圖等。這種方法適用于較為宏觀層面的專利分析。比如,對專利按專利申請人進行統計,可以獲知哪個公司在該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對專利的申請量或授權量的統計可知哪些公司在某一技術領域占有技術優勢,可快速識別競爭對手的技術特點。對某一專利被后續專利的引用次數可識別這一技術領域的重要專利。
定性分析是對專利文獻的實質內容進行分析。一般通過研讀摘要、權利要求書、專利說明書、同族專利等內容進行分析,涉及技術的具體內容。這種方法一般用來獲取技術動向、企業動向、特定權利狀況等方面的信息。
這兩種方法一個是通過量的變化,一個是通過內在質的變化來反映技術的發展狀況與發展趨勢,在實際工作中,兩者配合使用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三、專利信息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應用
1.企業內部專利信息的應用
企業技術創新與專利保護是企業發展的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專利服務的目的就是利用法律手段為技術創新提供保護。企業將技術創新產生的成果申請注冊專利并獲得專利權,成為企業內部專利,這樣不僅可以避免自己的技術權益無意識間被他人享有,而導致企業重大的經濟損失,還可以通過有效管理,充分發揮這部分隱性資產的作用。企業可根據內部專利信息數據庫,結合外部專利信息數據庫,圍繞核心專利進行專利布局。在核心專利周圍布局外圍專利,進行有效、全面的保護。內部專利的內部運用主要集中在企業產品中技術的有效運用,技術人員可將應用于某一類產品的技術進行組合創新,拓展新的應用領域。內部專利也可通過對外許可、轉讓等方式使企業獲得利潤。
2.外部專利信息的應用
(1)有助于加速企業技術創新
專利文獻涉及的技術之廣泛、內容之豐富、信息之全面是其他科技文獻難以比擬的,專利文獻是許多技術信息的唯一來源。技術人員通過研讀其中的技術內容,可以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推動技術研發。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調查顯示,充分利用專利信息,可縮短60%的研發時間,節省40%的研發費用。研發立項前,通過全面的檢索分析,可明確待研發的項目所處的現有水平,避免盲目立項,低水平重復研發,可提高研發起點。
(2)為企業提供專利侵權的預警預報
通過外部專利信息的有效管理,分析與本企業業務有關的技術領域的專利信息,從而掌握競爭對手的動向、來自他人的專利威脅和他人侵犯企業專利的情況,對可能發生的專利爭端和危害發出預警預報,從而提前制定出應對方案。在企業技術引進、零部件采購、設備進口過程中,應對涉及到的對象進行相關專利檢索和分析,以規避潛在的專利侵權風險。海外參展時,應提前對參展產品或技術進行參展地專利侵權性檢索,做出應急預案,避免專利糾紛。
(3)為企業決策提供有效工具
專利信息包含了大量的技術信息、經濟信息和法律信息,可以為企業經營活動的方方面面提供戰略決策工具。在技術決策中,可以讓企業了解到目前的技術熱點、技術水平,預測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在生產經營決策中,可以讓企業了解到哪些技術、設備具有產業價值,需要引進;在投資并購的決策中,可以讓企業了解目標公司持有的專利的價值,是否值得投資并購;在法律糾紛中,專利信息可以讓企業了解專利的保護范圍、保護領域等情況,從而制定其訴訟攻防的決策。
(4)利用外部專利的時間性、地域性創造利潤
專利的時間性是指專利具有法定的保護期限,一旦保護期屆滿,專利權即自動終止。我國專利法規定,發明專利的保護期限是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是10年。一些失去保護的專利,其技術含量和市場價值卻未失效。對于適合企業的失效專利,企業可直接按照專利文獻給出的技術方案或者在改進的基礎上實施專利,為企業創造意想不到的收益。專利的地域性是指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授予的專利,僅在該國或該地區的范圍內受到保護,而在其他國家或地區不發生法律效力。對于國外的先進技術專利,企業可以巧妙地利用專利保護的地域性原則加以利用。
四、結束語
在知識產權的大家族中,專利以其富有的技術含量、商業價值,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和堅實保障。管理、運用好專利信息是實現專利信息價值的關鍵所在,因此企業要以專利的管理利用為重心,將專利從法律的保護下釋放出來,使之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護身符,成為企業創造利潤的發動機。
參考文獻:
[1]楊鐵軍.專利分析使用手冊[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
[2]何敏.企業專利戰略[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王蘊潔(1970-),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圖書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圖書情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