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鴻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英語教學中也是如此。一堂新課如何導入是很重要的問題。如同一場戲首先上場的那位演員一樣,演得好,就會增加感染力,引起觀眾的興趣和注意。反之,就不容易調動觀眾的情趣,影響整場戲的效果。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新課的導入,使學生興趣盎然地 主動參與到教學中,為整節課做好開路先鋒。在課堂導入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導入方式。導入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課堂教學,不同的教學重、難點,不同的教學目標,其導入方式都應有所側重,不能千篇一律。教師只有不斷地在課堂實踐中運用導入的各種方法并加以比較、總結才能摸索出最適合的方法。
筆者自從事初中英語教學以來,比較重視導入的設計和運用,下面結合自己教學實踐和積累,淺談導入新課的方法。
一、直觀導入法
即通過實物、圖片、照片、簡筆畫、幻燈片、錄音錄像、VCD等手段導入教學。教育心里學家研究表明,鮮明生動的直觀形象最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例如,在教學仁愛版七年級上冊Unit 1 Topic 3 Section B 時,教師可在課前準備orange、apple、pen、pencil、eraser、ruler等實物,把它們裝在一個不透明的袋子里提進教室,讓學生們猜猜老師給他們帶來了什么禮物?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當他們情緒高漲,十分好奇想知道時,便利用What is this in English ?趁機依次展現實物,教授新知識:It is a/an。再如七年級上冊Unit 2 Topic 1,教師在教授時可利用幻燈片邊展示一些學生熟悉又喜愛的名人或明星邊問:“Who is he/she ?”趁機利用圖片教授big,small,long,short,wide等詞描繪nose,head,hair,face,mouth,eye,ear等,并同時引導學生利用“He/She has…”句式表達;也可直接請班級一些相貌比較有特征的同學到教室前讓學生簡單勾畫他們的畫像,在選幾幅特征突出的作品評點,趁機導入教授的新知識。
二、情景導入法
新教材的教學內容均是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的,我們的任務是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經過自己的加工,給學生設置一個切實可行恰如其分的語境,使他們置身交際或半交際的語言情景中,為他們的語言交際提供“場所”,如在學習“Yes, I am.”“NO, Im not.”時,教師鼓勵剛升入初中相互不太熟悉的同學間用“Are you …”問,很自然地教授他們肯定用“Yes, I am.” 回答,否定用“ No, Im not.”回答。在這種情景下,學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Yes, I am.”“No, Im not.”意思了。又如在教授Unit 2 topic 1“have /has”的否定句時,可設置這樣一個情景:先讓某學生拿一把尺子,然后問這位同學“Do you have a ruler?”這樣學生會答:“Yes, I do.”這時老師接著補充:“ Yes, you have a ruler. ”再變換情景,把學生尺子拿走,再問:“Do you have a ruler?”學生答:“No, I dont.”老師再利用情景補充:“No, you dont have a ruler.”如此示范問答導入所要教授的新知識,效果不錯。
三、音樂誘導法
音樂能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審美感,同時還能振奮人的精神,中學生喜歡唱歌是其心理要求和特點。英語教學利用音樂的作用學生的心理和特征。將音樂帶入課堂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有效方法,而用音樂來導入新課,更能很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在教授仁愛版七年級上冊期初,可多在課前1~2分鐘先播放字母歌,讓優美動聽的歌曲誘導新生們認真地去學習掌握字母。
四、體態語氣導入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地利用手勢、姿勢、神態等體態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準確地教授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如在教授仁愛版八年級下冊Unit 5 Topic 1時,在呈現upset,cruel,worried,disoppinted,unhappy等形容詞與系表結構的句子時,教師只需利用手勢、面部表情等體態語言,就能使學生一看便知,一聽就懂,一練就會,同時還能活躍課堂氣氛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再如在教授關于身體部位單詞時,老師可先把各部分名稱編成順口溜eye-eye-nose,ear-ear-mouth,hand-hand-face,并邊念邊夸張地用手觸摸自己或學生的eye,nose,ear,mouth,hand,face 等部位。然后帶著全體同學跟著一邊念一邊做動作,先慢后快,重復練習幾遍后。再組織同學競賽“看誰說得最好,動作最準”,這樣的體態語言導入,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把教學推向高潮。
五、承前導入法
即承接上節課學過的內容,自然提出下文。
如在教授八年級下冊Unit 6 Topic 3 Section 3時,教師可先給出一些提示詞及事故圖片,讓學生試著復述A Bike Accident,然后再讓學生討論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ccident? What should we do if we ride bikes? 采取這種承前導入法,既很好地復習檢驗上節課內容,又不只不覺地把學生引入到新的學習主題,真是一舉兩得。
六、提問導入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生學習欲望和興趣的產生往往是由疑問引起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通過提問導入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造成懸念,激發學生求知欲。如在教授仁愛版九年級上Unit 3 Topic 3 Section C時,當學生明白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存在差別時,進一步提問他們之間差別表現在哪些方面?以此問題激起學生閱讀文章、探究問題,從而很好掌握文章主干。
教無定法,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更是多種多樣。我們應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類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科學性、實用性、啟發性和趣味性等原則靈活加以運用。在平常教學中,我們要避免表面的花俏和熱鬧而不顧及內容而流于形式的做法,使導入這一“點睛之筆”確實地服務于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總之,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靈活恰當地設置新課的導入,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誘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參考文獻】
[1]王艷紅.“快快樂樂學英語”《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4期P34—36
[2]林慕珍.“地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教學藝術》,1998年第3期P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