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強
摘 要:新媒體如今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受到了新媒體的重要影響。要充分利用新媒體促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就必須客觀分析新媒體的特點,正確認識新媒體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過程中遇到的挑戰,通過借助新媒體平臺創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方式,健全新媒體監管機制以及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來引導大學生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一、新媒體的內涵及特點
新媒體主要是指“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和衛星等渠道,以電視、電腦和手機為主要輸出終端,向用戶提供視頻、音頻、語言數據服務、連線游戲、遠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娛樂服務的所有新的傳播手段或傳播形式的總稱”。根據新媒體的內涵,相比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新媒體具有如下顯著特點:
(1)新媒體具有典型的“去中心化”特點。新媒體的“去中心化”特點是相較于傳統媒體的“中心化”特點而言的,體現為傳播主體的多樣化和傳播影響力的非壟斷化。由單向傳播模式變為交互性傳播模式,實現了“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這樣,傳播主體就不再作為唯一的中心主導傳播過程了,其他的個人、組織、機構也成為傳播主體的一份子,中心被泛化,傳播主體由一元走向了多樣。(2)新媒體具有顯著的“碎片化”特點。首先,新媒體的信息內容具有碎片化特點。與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模式不同,新媒體主要是一種交互性傳播模式。“人人面前都有一個麥克風”,每個人都己經參與到整個傳播過程中,這必然導致信息的激增和信息傳播的空前活躍。(3)新媒體具有明顯的隱匿性特點。首先,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播關系具有隱匿性特點。與傳統媒體環境下傳者與受者的角色和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確定的不同,新媒體環境下,傳者與受者的角色大部分是虛擬的,交流雙方的性別、年齡、身份等都可以進行屏蔽,雙方只需要借助虛擬的符號就可以實現無障礙的交流。這就使得建立在虛擬數字信息交流基礎之上的人際關系也帶有一定的虛擬性。這種虛擬、隱蔽的特點,雖然方便了人們之間的交流,縮小了人際交往的心理距離,但也增加了人際交往中的信任成本。
二、新媒體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反映人們對社會主義價值的性質、構成、標準和評價的態度。隨著全球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和我國所面臨社會體制的深刻變革,深刻影響著當代大學生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使其價值觀念的差異日趨明顯。社會各界部門,特別是高校,高度重視對在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但發現利用傳統授課、宣講理論的方式過于單一,大學生理解理論尚有難度,對培養大學生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念的作用有限。如何利用新媒體更加高效地傳播在學生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當今大學生是一個充滿活力、激情的群體,他們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對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上的新媒體平臺愛不釋手。如今,社會新媒體平臺層出不窮,如微信、微博和手機應用等,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時,正確利用新媒體平臺獲取信息便捷和涉面廣泛的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性質和內容及時傳遞給在校的大學生們,一定會取得非常顯著的成果。因為相比于傳統做法,新媒體的傳播效率更高,范圍更廣;其獨特新穎的傳播方式也更易讓大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以進一步提高其綜合素質,提升其創新能力,培養青年學子的時代精神和科學意識,塑造大學生健全的人格。
三、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對策與建議
(1)借助新媒體平臺,創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方式。新媒體技術一改傳統媒體形式單一性,有效地集聲音、圖像、文字于一體,融光、電、音于一爐,構成圖文并茂、聲情交匯的豐富語言和形式活潑多樣的傳播渠道,可以有效地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時,高校教育工作者可積極利用新媒體的這一技術優勢,創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方式。具體來說,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傳播特點,熟練運用其多樣便利的信息傳播手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打造一批意蘊深厚、情感飽滿的微視頻、微文學作品,為大學生創造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產品,讓大學生在文化熏陶中受到教育,自覺認同并積極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建設優秀的校園新媒體平臺的意見領袖隊伍。這個隊伍中既可以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也可由輔導員和優秀的學生干部組成。意見領袖隊伍必須擁有熟練的新媒體技能,同時具備良好的媒介素養,并懂得如何順應新媒體信息傳播特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積極引導新媒體平臺輿論,進而引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2)健全新媒體監管機制,凈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輿論環境。面對新媒體蓬勃發展的態勢,我國在監管機制的建設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導致社會成員在新媒體平臺上發布的信息良莠不齊,甚至有不少“黃、賭、毒”信息也摻雜其中。對此,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對新媒體監管機制的建設,努力為大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首先,國家層面要建立健全網絡道德和網絡立法工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網絡環境中的主導地位。其次,學校要健全校園新媒體平臺的領導協調機制,重點要在我國大多數高校開通官方的微博、微信平臺,體現我國高校利用新媒體做好教育工作的決心。最后,要針對新媒體信息傳播特點建立全天候引導機制。新媒體的交互特點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及時干預學生不良思想的有利條件,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時了解和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糾正大學生的錯誤思想和價值觀念,積極引導大學生的價值觀向核心價值觀的方向發展。(3)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認同。當前部分大學生在互聯網絡中出現的一些傳播網絡謠言的不當行為,這反映的是大學生媒介素養有待提高。因此,借助新媒體平臺,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須要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增強大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責任意識。首先,提高大學生高效篩選新媒體信息的能力。面對海量碎片化的網絡信息,不少大學生因不知如何正確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感到迷茫不解,這就需要學生管理部門開設媒介素質教育的相關講座,教會學生運用新媒體工具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整理、選擇,以高效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其次,要培養大學生甄別信息的能力。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如果大學生缺乏鑒別信息的能力,就會被虛假信息所迷惑而做出錯誤的選擇。通過教育要使大學生懂得在信息面前不能自聽自信,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最后,強化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自律意識和責任意識。有關部門可開展教學活動,以此讓大學生自覺約束自身行為,不僅主動利用網絡主動選擇和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摒棄錯誤思想,確保所發出信息的正確、可靠,堅決不違背道德及不違反法律。
結束語:總之,在新媒體環境下,我們一定要結合新媒體所具有的特點,總結以往的經驗,積極創新教育方式與模式,采取適當的措施,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引導與規范,使其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下學習與生活,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為社會培養優秀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2)
[2] 宮承波.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