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 要: 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對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打造靈動、高效的課堂必須重視教學素材的選擇和運用,本文著重分析了思想品德教學素材選擇和運用的要求,以回應思想品德新課改實踐的呼喚。
關鍵詞: 思想品德 教學素材 選擇
一
筆者認為,思想品德教學素材是指與思想品德課程和教材內(nèi)容相契合,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提高學科能力、激發(fā)情感觸動的有效信息性資源。新課程提出:“思想品德課無論從學科本身的特點還是從學習目的來看,若把課程局限在校園內(nèi),把學生規(guī)定在刻板的課堂中,課程內(nèi)容也就漸漸喪失生命力,課堂教育就會成為脫離生活的烏托邦教育。”傳統(tǒng)的“我說你聽、我寫你記”的教學模式,書本是唯一的知識參考,缺乏新穎、“接地氣”的教學案例的滲透和鏈接,課堂顯得昏暗和呆板。而在新課改的背景要求下,打造靈動、活潑、有效的課堂,教學素材的選擇和使用顯得至關重要。筆者認為,教學素材的選擇應符合以下要求。
(一)圍繞教學目標,彰顯價值引領。
教學目標是對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掌握所要達到的質(zhì)量和規(guī)格要求的規(guī)定。新課標指出:“思想品德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旨在促進初中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于發(fā)展,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并設置了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構建與實施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也是衡量和評價課堂成效的重要指標,規(guī)定教與學的方向。教學素材的選用必須圍繞教學目標,并為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服務。例如,在講解《難報三春暉》一課中,我播放了視頻《天亮了》,并向同學們介紹了這首歌的背景故事。故事的分享和視頻中歌聲的渲染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家庭情感,大多數(shù)學生都沉浸在故事的感動中,更有甚者眼中帶淚。這樣一則比較陳舊、不算新穎的視頻和案例,緊扣父母對孩子無私奉獻的主題,而且這樣真實的案例和情境,能幫助學生體會父母的付出,更能觸動學生的心靈,從情感和行動上真正體諒和孝敬父母。這樣的教學素材,承接了知識、能力和情感的三個教學目標的契機,發(fā)揮了素材的教育作用,也實現(xiàn)情感在教育教學中的滲透和沉淀。素材的選擇不僅是形式上的呈現(xiàn),更是能為目標服務,真正實現(xiàn)教育功能的橋梁。
(二)把握時代氣息,實現(xiàn)與時俱進。
思想品德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實時更新的新聞和消息能幫助學生準確了解時事動態(tài),了解社會變化,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提高學生的公共參與能力,為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奠定信息基礎。所以,恰當?shù)恼螘r事素材和社會熱點話題應當成為教學素材的有效組成部分。這是學生了解國家和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生政治敏感度和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當然,時政素材的選取應當為教學服務,與教學內(nèi)容的切合要自然、貼切,注意時政素材的時效性和準確性。例如,當前的熱點話題:2015年9月3日上午10點,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多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代表都參加了閱兵活動。整個閱兵過程,可以剪取其中的一部分或是精彩集錦,在上課過程中作為教學素材導入課堂,有針對性地和教學知識相關聯(lián)。如九年級第三課《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第四課《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等都可聯(lián)系此時事熱點,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學科知識,又能增強學生的民族榮譽感,提高民族自信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貼近學生生活,營造輕松氛圍。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學習總是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越接近,學習的興趣和接納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師在選擇教學素材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學生關注和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將生活中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道德、法律等盡可能呈現(xiàn)在課堂上,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惑都能在課堂上得以呈現(xiàn)和解決,自然覺得親切、實用,易于理解和體悟。例如在設計一節(jié)七下法律知識復習課時,我選用學生比較熟悉和了解的生活現(xiàn)象:中國式過馬路,并讓學生結合圖片和視頻合作討論以下問題:
1.我們有過這種行為嗎?這是一種什么行為?
2.大家應該都不會贊成這種行為,試分析原因。
3.路人亂穿馬路、闖紅燈該不該罰款?罰款的依據(jù)是什么?
4.罰款能起到什么作用?說說你的理由。
由于學生很了解該現(xiàn)象,因此討論的積極性很高,他們聯(lián)系教材、結合事例的分析很輕松地就掌握相關法律知識,關鍵是學生可在案例分析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時糾正,增強法律意識。
(四)關注本土資源,突出地域特征。
筆者認為,本土教學資源是指學校所在地區(qū)的生態(tài)地理、傳統(tǒng)文化、歷史事件、生活經(jīng)驗等能夠用于服務教學的有效資源。南京是富有歷史韻味和時代氣息的城市,多姿多彩的社會文化為增色思想品德課堂提供了豐富資源。在開展教學時,教師應當充分挖掘本地資源,將其引入課堂,激發(fā)學生潛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新課標在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建議中指出:“結合當?shù)睾蛯W校實際情況,重視對本土資源尤其是農(nóng)村鄉(xiāng)土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發(fā)揮本土資源的優(yōu)勢和獨特價值。”近幾年南京市思想品德中考試題中,出現(xiàn)了很多本土材料。如2014年南京市思想品德中考卷,選擇題第2題,考到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選擇題第三題考到了在南京舉行的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會徽等。選擇合理適宜的本土資源,突出教學素材的地域性,能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吸引力。
二
在實際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用的教學資源有很多。但適宜的教學資源如何正確運用,應考慮以下要素。
(一)物盡其用,而非流于形式。
很多思品教師在備課時,為了使課堂更充實和豐滿,便大費周折地挑選各種其認為適合教學目標的教學資源,課堂就很容易變成了“幻燈片展示課”、“素材閱讀課”,機械地向?qū)W生呈現(xiàn)“多樣的素材”,而忽視對素材的加工、提煉和升華,這樣盲目地堆疊,除了會讓學生覺得課堂雜亂無章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生也很難有獨立思考和分析的機會,知識得不到掌握,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課堂雖然滿滿內(nèi)容,但全是粗糙的、未產(chǎn)生任何實際的教育價值,也未起到相應的教育功能,反而與教師花費的大量心血成反比。教師要有一雙慧眼,有凡事用腦好好想一想的習慣,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將教學事例典型化[1]。合理挖掘素材的全部價值,真正做到物盡其用。例如,我在講解《學會合理消費》一框時,以小明國慶旅游為主線,設計了一系列在消費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整節(jié)課整體性很強,圍繞一個熱點話題,層層展開,逐步深入,學生對這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背景感到好奇,期待“故事的延續(xù)”。這種主線式的案例使用法,使課堂更合理、更具邏輯性,有利于提高課堂效度,增強課堂實效性。
(二)拋磚引玉,而非全權把控。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看到這樣的場景:教師出示了教學素材,提問了問題或者設置了相關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但事實上,學生沒有思考多久,教師便急不可耐地拋出答案。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小組活動成了形式和擺設。教師仍然是課堂的“全權把控者”,學生探究的興趣會在一次次的所謂“活動”中被抹殺,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再,探究欲望不再,教師案例的展示和問題的呈現(xiàn),于學生而言,只是靜坐等待答案。事實上,教學素材的呈現(xiàn)只是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目的在于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目標的情境,學生根據(jù)教師設置的問題獨立地或和其他同學合作討論去思考、探索、求真。教師應當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探究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如果我們把“教學素材”當做一種“點綴品”,當做活躍氣氛的一種手段,那就說明我們還沒有真正學會合理運用教學資源,沒有真正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靈動多變,而非枯燥單調(diào)。
思想政治課是靈動的、動態(tài)生成的,其課程教學內(nèi)容不應是抽象空洞的,不能平鋪直敘,它應當是境域化的和情境化的[2]。在教學素材的選擇和呈現(xiàn)方式上,我們應當做到多樣化,避免枯燥單調(diào)。大多數(shù)教師為了節(jié)約時間、更好地把控課堂,更喜歡將教學素材以文本形式呈現(xiàn),這樣的方式當然有其優(yōu)點,但不免單調(diào)。我們完全可以選擇音樂、動漫、新聞視頻等教學資源,也可以將文本材料改編成相聲、小品、演講、辯論等形式,豐富課堂,優(yōu)化資源。當然形式豐富不僅僅是為了課堂熱鬧,更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將其注意力吸引至課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根本目的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所以任何教學素材的選用都應當配合有效的設問和教師的引導,提高課堂效度。
在實際思想品德教學中,選擇適宜有效的教學素材,并采用恰當?shù)姆绞胶侠沓尸F(xiàn),有效地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春暉.教學事例的選與用[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2,4:20-21.
[2]謝樹平.思想政治課課程及其資源開發(fā)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