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茹新
摘 要: 數學知識孕育于生活中,最終又回歸于生活,為生活服務。數學和生活的這種關系,客觀上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結合學習內容,開展生活化的數學教學,通過教學的“生活化”實現生活的“數學化”,實現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數學教學生活化。
關鍵詞: 小學數學 生活化教學 教學實踐
知識來源于生活,小學數學知識同樣如此;同時知識又運用于生活,為生活服務,小學數學知識也旨在回歸到生活中,指導學生的生活,使生活更充滿智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創造條件開展生活化教學實踐,以實現教學的生活化和生活化的數學,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下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歷,結合教學現狀,就開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談談自己的經驗和體會。
一、開展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現狀
受傳統教學思維和方法的制約,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仍以教學課本知識為主。當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需要運用數學知識加以解決的問題時,他們常常不能學以致用;這是缺乏數學實踐應用能力的表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數學教材脫離了生活實際;二是數學教學奉行“本本主義”,與生活實踐脫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敢于改造數學教材,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數學教學,傳授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開展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一)開展數學生活化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涉及的內容比較基礎,需要學生掌握的數學技能相對較多,這決定了其在某種程度上、某些方面是枯燥的,尤其是課本上的一些內容往往與生活實際相脫離,很難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求知欲望不強,學習沒有動力,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大打折扣。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生活化教學,以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為例子,把數學知識融入其中,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思考未知的問題,從而激發起學生求知、探索的興趣,從而充滿熱情地學習數學知識。
(二)開展數學生活化教學可以樹立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小學數學教師開展生活化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有了這層體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有意無意地觀察生活現象,體味蘊藏于其中的數學知識;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就會嘗試把學習到的知識內容在生活中加以運用。久而久之,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得以樹立,數學實踐能力能夠取得長足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開展生活化數學教學非常有必要。
(三)開展數學生活化教學可以塑造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
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一個人要想在工作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必須具備良好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良好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不是憑空具有的,需要在學習、工作中不斷培養。小學生的可塑性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從小就形成創造意識,為以后的學習、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開展生活化的教學,一方面優化枯燥的教材內容,結合理論知識多舉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使學生感到數學學習的有趣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鼓勵和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并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發揮創新精神的氛圍,使學生在無限的生活實踐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挖掘處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開展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措施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敢于突破教材的條框限制,有效整合教學內容,把理性的數學知識糅合到生活實例中使其變抽象問題為具體問題。學生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到原來數學不僅充滿了魅力,對于生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欲望。
(二)教學過程生活化
1.課前準備要生活化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前準備時,要勇于突破課本的限制,把教材中的生澀導語和引例剔除掉,代之以生活化的語言和常見的生活實例,順理成章地引出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和內容,從上課伊始就以生動、形象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教學打好基礎。
2.課中教學要生活化
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具備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和生長點,把傳統的以傳授數學理論知識為主,轉變為以提高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智慧為主,密切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出現的現象,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引導和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決。
(三)教學方法生活化
1.教學語言要生活化
小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比較弱,數學學科涉及的又多是比較抽象的概念等,小學生在理解和學習上比較吃力。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盡量使用平實的生活化語言傳授知識,確保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數學知識。
2.教學手段要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適當開展生活化的游戲和活動,完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提高學習生活的能力。
3.教學評價要生活化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教學的生活化評價。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開展,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為立足點,旨在使學生把獲得的感性知識和經驗,轉變成理性思維和能力,而最終目的是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有問題。因此,對學生的教學評價不是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理論知識,而是看能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多樣的具體問題,這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生活化教學,不僅能夠有效增添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性;還能夠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成為智慧的生活者。因此,學校和教師要創造條件,使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能夠更好地實施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效鋒.新課程怎么教Ⅱ——課堂教學問題與對策.遼寧大學出版社,2005.
[2]陳亞紅.走出數學生活化的誤區[J].學周刊·理論與實踐,2009,06.
[3]錢元香.如何創造小學數學的開放性課堂教學模式[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2007.
[4]伍秀紅.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實踐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