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孝江
摘 要: 良好的情感能直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在教授初中英語課時,當學生的情緒高漲時,情感趨于發揮增力作用,他們的學習氣氛、語言表達能力等明顯提高。由此可見,在英語教學中發揮情感教育,在讓課堂氣氛和諧的同時,能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創造能力,并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整個英語教學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英語教學 情感教育 高尚情操 創造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情感如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情感作為英語教學目標之一,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中學英語教師要把情感教育真正融入日常教學中,深入學生生活,了解學生興趣、愛好和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充分考慮學生在現有基礎、學習潛能、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客觀現實,面向全體學生,把英語真正作為工具教,想方設法地讓學生把英語真正當成工具去用,在英語課程實施過程中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這樣英語教學才會生動活潑,富有情趣,才能更有效地把素質教育推向新的高潮。英語教學活動既是傳授語言知識、形成語言技能、發展認知策略、培養人文精神的實踐活動,又是在特定情景中的人際交往活動,師生之間不僅有認知方面的信息傳遞,還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情感與教學存在息息相關的聯系。
一、有利于構建和諧新型的師生關系
和諧是指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愛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有愛才會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欣賞。和諧就是將教學中師生間的“我”與“你”關系變成“我們”的關系。和諧就是要讓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與快樂,分擔挫折與煩惱。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強勁動力。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以情入手,以情換情,以情激情,情到深處頑石也會被感化。情感教育可營造一種民主的教學氛圍,有助于建立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打破傳統的師生關系,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一個師生情感融合的過程。師生之間坦誠﹑無拘無束地交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當用自己的熱情與愛心去熔化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冷淡與畏懼,采用恰當的鼓勵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尊心,建立信賴、理解類型的人際關系,從而實現師生情感的真正融合。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課堂中
初中英語老師應從各個角度,采用各種方式說明學習外語的諸多好處,正確說明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創造條件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將他們持有的工具型動機慢慢向綜合型動機轉化。通過稱贊評價,激發學生的成就感等,使學生學習的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使他們能更持久地進行語言學習。情感是調動學習積極性的根本,要使學生愿意并自覺地接受教師授課的內容,學生與教師之間需要有一種情感上的溝通。如果教師對此注意不夠,傳授知識就極有可能被抑制的心理屏障擋回。教師可輕松愉快地通過英語教學的藝術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語教材本身的魅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在學生剛上初一時,先教學生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如見面、道別、致謝、道歉、家庭成員的稱謂、時間、年齡、性別等,鼓勵他們在適時地適當地使用這些用語,甚至當學生半中文、半英語夾雜著與我對話時,我也非常有耐心地與他們交流,消除他們對學習英語的恐懼感,打消他們的顧慮,讓學生感覺我與他們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所以很快這些學生就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既可以幫助教師注意克服影響學生情感的消極因素,又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與知識的交融,起到激勵學生學習的作用。
三、有利于學生高尚情操的培養
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更新教育觀念,充分認識情感因素對學生學習和健康成長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學,以情優教,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英語課上要加強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須增加英語課的文化內涵,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一些優秀的文學精品。英語詩文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蘊涵著豐富的感情,語言精練優美、形象生動,為廣大青少年所喜愛,能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凈化心靈。多讀英美文學書籍,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進而塑造高尚優美的靈魂,提升人格修養。
四、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啟迪
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是學生創造的基礎,只有使學生在情感上受到認可,方可轉化為對開發的自覺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情境,使其產生探究的興趣,并由情感上的需要上升審思過程的自覺行為,把學生吸引到積極探索中,這不僅使學生的想象力得以自由馳騁,創造性的想象力得到充分激發,而且使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探究發現的樂趣。一旦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活并持續下去,即使遇到更大的困難,也能信心百倍地自覺克服,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就能得到逐步提高。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對學生不要吝嗇賞識,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充分發揮教學民主,多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大膽創新。有教師在課外活動中讓學生做了一個計劃,要求他們在所給字母的前后再添字母,以構成新單詞,這樣能充分鍛煉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既體驗了成功的快樂,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情感,同時增強了創新能力。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情感交融原則,明白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圍繞著認知信息傳遞師生間會出現種種情感交流現象,同時實際存在人際情感交流現象。教師應重視師生人際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引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反映,營造師生情感交融的氛圍,以發展和諧的師生關系,優化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任耀生.情感因素在農村初級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課程教育研究,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