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明
摘 要: 計算機在教育上的應用,使得教學手段、教學手法、教材觀念與形式、課堂教學結構,以至教學思想與教學理論都發生了變革,合理使用多媒體,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關鍵詞: 多媒體 數學課堂教學 激發興趣 培養能力
在數學課堂中如能恰當融入多媒體教學,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下面我談談在教學實踐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實踐與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因此教師設計教學過程和每個教學環節都必須充分考慮兒童心理特點和需要。在教學中要重視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將多媒體技術融入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信息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使原本枯燥的數學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也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如在教學《0的認識及有關加減法》時,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上課伊始:(課件出示小猴吃桃)同學們,今天我們請來一位小客人,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瞧,它來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有什么變化,再把你們剛才看到的給小組的同學說一說(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媽媽留給小猴2個桃子,小猴先吃了一個,又吃了一個,盤子里沒有桃子了)。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后,興趣盎然,紛紛舉手,學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練習時,我利用多媒體將練習題制作成動畫,用多媒體播放出來,如:①摘水果,②登山,③闖關游戲。這樣不僅節約時間,而且給學生的吸引力很大,能加深印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也得到明顯提高。
二、運用展示過程,深化理解
教學十分強調向學生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可以在視聽領域展示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如教學“角的概念的推廣”時,我利用計算機在屏幕顯示時針和分針走動的情況(時針和分針用不同顏色標出,配上嘀嗒嘀嗒的聲音),通過觀察學生很快得出:時針和分針同時走動,時針慢,分針快,都是從某一點向同一個方向走的,分針走一圈(-360°),時針剛好走一大格(-30°),所以,1小時10分鐘,時針與分針所夾的角為30°。這樣生動直觀的表現,使學生充分感知,理解深刻。
三、利用多媒體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學風的形成,必須經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實現。所以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如能利用多媒體巧設一些趣味性練習,既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激發學生“樂學”、“樂做”的情感,根據學生的心理、動態變化的事物最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針對這一特點,練習時我利用多彩的畫面和動聽的故事相結合,誘發學生探索知識的強烈愿望。例如:在教學《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練習時,我利用多媒體出示如下情境:唐僧四人分別出現在一個荒草叢的小路上,被太陽曬得口干舌燥,悟空蹦蹦跳跳地出來對師傅說:師傅,你口渴了,俺老孫去找點吃的去,并吩咐八戒看好師傅。不一會兒,孫悟空摘來許多桃子,師徒四人吃了起來,不一會兒吃完了,豬八戒好像還沒有吃夠說:猴哥,我才吃了30個桃子。沙僧說:我吃了8個桃子。悟空說:我吃了15個桃子。師傅說:我吃了6個桃子。(點擊誰,電腦上出現相關的文字)教師問:①誰吃的最多,誰吃的最少?②誰比誰多吃幾個?這樣的故事情境及生動活潑的彩色畫面像磁石一樣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學生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有的說:豬八戒比沙僧多吃22個。30-8=22(個)有的說:悟空比師傅多吃了9個。15-6=9(個)有的說:豬八戒比師傅多吃了24個。30-6=24(個)有的說:豬八戒比沙僧、悟空兩個吃得還多7個。30-15=7(個)還有學生說:豬八戒太厲害了,師傅、悟空、沙僧三人也沒有豬八戒吃得多。
這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課堂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
四、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習效率
如果備課時運用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軟件包,同科教師進行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同時能使教學內容程序化,上課時老師容易控制教學進度,主要精力可放在如何發揮主導作用、啟發學生思維上,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多媒體運用于教學中,還能幫助學生歸納、比較、整理所學的知識,使零散、片斷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便于理解掌握與延伸拓展,從而可以增大課堂容量,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只有把多媒體融入課堂教學,才能有利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只有積極鉆研教材,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合理、恰當地開發和運用多媒體課件,課堂教學效率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才能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喻德生.數學課堂教學方法因素的分析[J].數學通報,1993(11).
[2]陶維林,編著.用幾何畫板教平面解析幾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