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師慧敏
摘 要: 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移動學習已經成為教育教學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大學生對移動學習的接受度和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在移動學習的實際效果上相去甚遠。強化大學生移動學習的效果,不僅需要高校管理層加強對移動學習的宣傳,而且需要一線教師投入學習資源的建設之中。
關鍵詞: 大學生 移動學習 學習效果
一、概述
(一)移動學習的概念
移動學習源于1994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開展的一個研究項目Wireless Andrew,此項目是全球范圍內第一個移動學習研究項目,隨后尤其是自2001年以來全球性的移動學習研究就此展開,這一新的學習模式已經逐漸受到世界范圍內的關注。
所謂移動學習目前公認最權威的解釋是美國Aleksander Dye教授在其論著《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中提出的定義:移動學習是一種在移動計算設備幫助下的、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的學習,移動學習所使用的移動計算設備必須能夠有效實現學習內容,并且提供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交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迫切希望能夠隨時隨地,甚至在移動過程中都能方便地從互聯網獲取信息、服務等,這也是移動學習模式能夠產生的根本原因。
(二)國內關于移動學習的研究
在我國,關于移動學習的研究起始于2000年,在上海電視大學40周年的校慶上,著名的遠程教育學者德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做了一個關于移動學習的報告,至此將移動學習的概念帶到中國。在2005年無線通信高峰論壇會上,與會專家提出了關于未來無線校園網絡發展的想法和模式,為移動學習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硬件前提。2009年,政府開始關注和扶持移動互聯事業,從而更進一步加快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移動學習的實踐提供可行性。2011年,隨著世界各大電腦、手機公司推出的各種移動學習設備及移動互聯網的更加成熟,使得移動學習逐漸成為教育教學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模式。
二、大學生移動學習現狀調查
(一)調查對象及方法
筆者于2015年11月—2016年3月在西南政法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三所高校進行了較為廣泛的調查。調查主要采取座談法、問卷調查法。問卷是筆者在長時間思考和廣泛征求其他教師意見的基礎上編寫的。調查由筆者委托的任課教師在課堂發放問卷并詳細說明調查的目的、意義和要求,采取不記名方式由被調查者自主填寫。此次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答卷467份,回收率為93%,其中有效答卷467份,有效率為93%。
(二)具體分析
1.對于移動學習的了解和認可度
調查數據顯示有62%的同學選擇“聽說過”,說明大學生在移動學習方面的接受度比較高,同時有51%的同學選擇移動學習“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說明大學生對移動學習多數持肯定態度。
2.大學生移動學習的學習目的
調查顯示大學生移動學習的目的是比較模糊和混亂的,多數會在無聊的時候瀏覽學習一下,并且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只是隨意翻看或瀏覽,因此,可以說當下移動學習還尚未成為大學生學習的主要模式。
3.大學生移動學習的方式
大學生移動學習的方式多數采用的是安裝APP,比如百詞斬、網易公開課等,部分同學比較喜歡信息推送的方式,比如微信訂閱號等。登錄移動學習平臺的人非常少,幾乎可以忽略。
4.大學生移動學習的時間
移動學習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碎片化,大學生移動學習的時間有52%的人選擇第一項即五分鐘以內。
5.大學生對移動學習資源的評價
調查顯示大學生認為當前的學習資源娛樂居多,說明他們缺少正確引導,缺乏有益資源的了解途徑。
三、提升大學生移動學習效果的策略
作為一種全新學習模式,大學生對于移動學習的接受速度非常快,他們對電子信息新技術和設備(智能手機、PAD等)充滿熱情,同時幾乎人人擁有移動電子設備,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他們也能夠非常嫻熟地運用這些電子設備查詢資料、獲取信息等。因此,可以說大學生是移動學習的主要體驗用戶。但他們對移動設備的熱情往往超過了對移動學習的熱情,大多數大學生使用移動設備是為了聊天、瀏覽網頁甚至打游戲,真正用于移動學習的相對比較少。因而有必要試著運用一些方法和策略引導和提升大學生對移動學習的熱情及效果。
(一)增強對移動學習的宣傳
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移動學習還并未成為學習的主流方式,大學生的學習行為依舊是以書本和課堂為主,即便偶爾嘗試移動學習也不過是為了打發時間等。究其原因,宣傳力度不夠應該是首要因素。高校的管理部門、圖書館等相關機構,應該在校園內、網絡上加強對移動學習的宣傳。讓大學生首先了解什么是移動學習;其次要讓他們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獲取有益的移動學習的資源。
(二)提升學生移動學習的動力
移動學習是碎片化地進入人們的頭腦,在學習過程之中不會有老師時刻監督和指導,這對于大學生的學習來說,相對是比較有挑戰的。因此就要求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們,從大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幫助大學生提升移動學習動力,在學習中加入一些互動或者游戲成分,增強知識的吸引力。
(三)加強校園網絡硬件環境的建設
移動學習依靠的硬件基礎是移動互聯網,如果校內的移動互聯網建設不成熟,則勢必會影響大學生對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因此,不斷改良和加強校園網的建設是在大學生群體里推廣移動學習的前提。
(四)加強對學習資源的建設力度
當前,大學生移動學習的方式非常多樣化,比如微信的推送、微博的推送、移動學習平臺的登陸、手機APP軟件的安裝等。但是沒有一種方式是完全或者絕對唯一的,因此,高校及一線教師必須在移動學習資源的建設方面多動腦筋、多方入手,搶占各個移動學習方式的資源領地,只有這樣,才能讓移動學習真正引導大學生學習,而非消遣時間或娛樂。
本文系2015年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專項課題“高校思政課移動學習模式探索與研究”(課題編號:2015-GX-088)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