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云
摘 要:職高政治教材內容相對抽象,理論性的知識較多,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被動接受的局面,本文從“情境創設 激起體驗——自主探究 嘗試體驗——活動實踐 確立體驗——進入生活,內化體驗——拓展深化,享受體驗”等環節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關鍵詞:職高政治;體驗式教學;實踐研究
一、研究的緣起
1.新課程的要求
體驗性學習是職高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中指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課堂教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2.傳統的課堂教學,抑制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力
職高政治教材內容相對抽象,說教性和理論性的知識較多。如何改變長期以來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的課堂教學現狀,讓學生主動而快樂的學習,是本文闡述的重點。
二、具體實踐
職高政治課堂體驗式教學實際操作中,學生是真正的主人,通過教學情景創設進行感受,從體驗到領悟,獲取知識學會學習。具體過程:
(一)情境創設 激起體驗
如:《經濟政治與社會》第五單元中的《和諧社會共建家園》教學內容,課前一周開展主題探究活動。
步驟一:確定活動內容:臨浦鎮居住環境狀況。
步驟二:確定活動形式:查閱式,調查訪問式。
步驟三:活動開展如下:
(1)分組、填表,落實任務,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學生自由搭配組成小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全班分成兩大組:查閱組和調查訪問組。他們的任務是查閱與環境問題有關的信息,范圍是臨浦鎮社區。調查訪問組又分成清和園組,都市春天組,江景園組三組。并分別填寫和記錄在提前所設置的表格內。
(2)活動開展。這一步強調活動紀律,由組長負責落實,尤其要注意安全。
(3)整理資料。小組成員根據記錄員的文字、圖片資料集體討論,得出觀點。
(4)新聞發布。每組的新聞發言人利用課前五分鐘發布自己小組的活動成果,闡明小組觀點。
下面是都市春天新聞發言稿的片段。
【新聞發言人:馮楠。題目:人性化管理提高人們的幸福指數】
同學們:我們小組重點調查了都市春天社區,這是臨浦的一座較為高檔的小區,小區環境優美,管理先進、科學。這都源于小區治安、安全長效的管理機制,有統一的指揮、自上而下的網絡管理等;小區衛生建設從不放松;文體活動搞得有聲有色。“三室兩欄一場所”建設(三室:社區圖書室、閱覽室、綜合娛樂室;兩欄:宣傳欄、公開欄;一場所:社區文體活動廣場)更為完備。同學們這樣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日益走向和諧社會的縮影嗎?
這樣的體驗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促進了身心發展。
(二)自主探究 嘗試體驗
學生對故事本來就感興趣,對編故事就更感興趣了,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想法去設計故事情節,在編故事過程中體驗學習,明理。
在學習《消費和消費觀》內容時,老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學生一素材:紅蜻蜓專賣店買了一雙皮靴,不到一個月時間,鞋子上的拉頭掉了。……學生續編一……學生續編二……(學生續編,說明理由)
在課堂中利用各種表演,將教學內容形象化,生動化。
在學習《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準備》時,讓學生確定好角色,模擬招聘會現場,進行“實地演練”。
活動形式的生活化、多樣化使學生體驗到政治課并不空洞乏味,大大激發了學習熱情。
(三)活動實踐 確立體驗
在講經濟部分《市場競爭》之前,先來一次“有話大家說”活動,把現實社會中存在的主要現象羅列出來。
在課前布置活動:①查閱,讓學生通過查找報刊、雜志、上網,掌握一定的事例、數據、圖文等資料,用教材中的理論或自己的觀點,分析說明某一理論、觀點或實際問題。②訪談,即學生走向社會,通過調查、訪問,用掌握的事實說明一理論或觀點。
讓學生在自學探究中獲得體驗,學得知識,更主動地去學習。
(四)進入生活 內化體驗
當前“中學生攜帶手機利與弊”,這是學生中間非常敏感的話題,也是學校老師很頭痛的一件事情,就此問題,采取了辯論式的課堂體驗活動,學生參與程度很高。辯論過程中妙句選:
正方:請對方客觀坦誠地說,你有沒有帶手機? 反方:沒帶。
正方:“那么按照你方的觀點,弊大于利,如果你帶手機的話,那你現在是‘滿身弊端,你就是一個‘壞孩子了。你還有資格作為一個優秀的辯手在這兒同我們辯論嗎?”
反方:對方辯友,對中學生攜帶手機可不要霧里看花,“我愿借你一雙慧眼,把帶手機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以此使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使體驗得到進一步的內化,提高了分析問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五)拓展深化,享受體驗
在講社會部分時,讓學生開展了“臨浦鎮企業用工社會調查”。學生通過課外較長時間的調查,懂得學技術的緊迫感。學生活動后把活動設想,活動過程,活動結果,活動反思以小報形式在全班交流。在活動報告中有他們調查的數據,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等具體內容。
政治課倡導的就是“回歸生活”,體驗式教學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社會,為學生人際交往、獲取信息、處理問題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鍛煉機會,為他們走人社會,適應社會奠定了基礎。
三、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顯著。這種體驗活動,學生有足夠的思考體驗和活動空間,有瞬間的感動直擊學生心靈,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激起學生的內心體驗,改變了思想政治課在學生心目中“枯燥、乏味、不實”的形象,在學習中思路飛揚,課堂氣氛生動活潑,有效地改變了原來較為沉悶的局面,實實在在地內化了教學成果。
(2)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品質:課堂讓學生沉浸在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用科學、創新的精神去學習,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生命活力,促進了學生的成長,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3)在評價上,形成了新穎的活動化學習評價形式,更能使學生展現出“真實”的自我,反映其道德認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普遍有了提高。
參考文獻:
[1]《思想政治課教學》.北京師范大學主辦.2009(06).
[2]《開放性主題活動課程》仇忠海、霍益萍主編.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2007年.
(作者單位:杭州蕭山第三中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