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炳泰
【摘 要】文章分析管理學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運用具體的管理思想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相結合,用管理學理論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
【關鍵詞】管理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37
一、管理學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內在依據與理論意蘊
(一)理念的融合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與動力,人們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然后才有行動,思想和理念的創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前提,管理學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和先進理念為我們提供了基本思路,人本原理、系統原理、倫理原理與責任原理是管理學所遵循的基本理念。現代管理的實質是以人為基礎和核心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和客體都是人,出發點和歸宿也都是人,“以人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無論是思想政治教育還是管理,其核心內容都是人。因此,提倡“以人為本”的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出發點,把人作為教育的中心與目的,以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強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績效管理的前置性、全程性與效用性,提高其針對性與有效性。
(二)制度和工作方法的融合
從管理學的定義可知,管理過程是通過計劃、決策、組織、領導和控制進行各項資源的功能整合,使之形成內在的合力以達到最大的效益和效果。而管理學中領導就是指揮、引導和鼓勵部下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的過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的情況。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大學生主動性未能得到有效調動,當代大學生都比較崇尚自由,且對新鮮事物較感興趣。針對這一特性可以借鑒管理學領導職能對大學生加以引導和鼓勵,使其在關注自身價值實現的同時,去主動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因此,要重視人性的特點,對人類的活動行為進行研究,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結合。發揮潛能,實現自我價值,調動生產積極性,人的思想行為發展規律不僅成為行為管理學研究的重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對象,只有掌握并運用管理學思想理論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育人的作用。
二、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總體上表現良好的,但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首先,一些學校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不夠,思想不夠統一,重視程度還存在較大差異,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投入大,但是效果又不是立竿見影,短時期內看不見、摸不著。學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很多學校雖然也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受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仍舊重視專業課程教學和技能訓練,輕視思想政治教育,因為表面上看沒有實用性和專業性,更沒有務實的技術價值,因而沒有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位、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學生管理工作與形勢發展要求不相適應,難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合力。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業務能力參差不齊。各部門各單位人員數量可能較多,但是真正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具備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背景,志愿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較少,職業責任感和職業意識欠缺,當然有些也和隊伍的個人素質和個人性格有關。就高校的輔導員來說,自身的政治理論素質與本職工作結構性矛盾比較明顯,對工作不熟悉,缺乏經驗,而且工作任務較重,既承擔學生思想教育任務,還承擔著學生管理、就業指導、評優評先等各類日常事務,導致輔導員精力分散,整天忙于應付各類事務, 常常對工作感到力不從心,難以學習提升和從事科學研究,因此必然嚴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質量。
最后,是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基本方法有理論教育法,實踐教育法,批評與自我批評法,較為常見的方法是理論教育,直接灌輸理論知識,一些學校思想政治公共課教師承擔著過量的教學任務,根本無暇顧及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創新,就導致教學方法比較單調,忽視理論聯系實際,有些教師講課時只知照本宣科,忽視了對知識的延伸拓展,忽略了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導致學生厭學情緒嚴重。枯燥的理論教育與學習,已不能適應青少年的思維方式了,實踐教育方法開展較少,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沉迷的只是一個虛幻世界,體驗不到社會現實,人際交往能力下降,存在各種心理問題。
三、用管理學理論思想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
(一)運用柔性管理理論,重視思想政治教育
柔性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中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管理方法和管理實踐,其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梅奧為代表的一批學者進行的“霍桑實驗”。柔性管理的本質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是在研究和把握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運用非強制性手段如組織文化、輿論氛圍、情感交流、說服教育等進行的人格化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點在于不是依靠規章制度或權力約束,而是通過實現員工心理認同,從而把組織意識內化為員工自覺行為,因此具有明顯的內在驅動性、影響持久性、激勵有效性等特征。
管理學是我國當前比較熱門的專業,各種管理理論思想的演變與發展使管理者能更加合理的進行管理實踐活動,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中借鑒柔性管理理論的有益成分。管理分為剛性和柔性兩種,剛性體現在指法律強制權威、制度強行約束等,柔性是指感情感化、說服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柔性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內在”管理 ,以和風細雨的方式 ,對受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例如既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也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成長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根據不同大學生的志向、愛好、追求、需要、性格,設計個性化的柔性管理措施。運用個性化的管理方法與手段,深入學生,因材施教,圍繞教育教學要點,確立教學內容,突出所學原理的方法論意義,切實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引起家庭、學校、社會的重視,借鑒管理學理論相關知識,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輕松而有效。
(二)運用績效管理理論,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管理
績效管理是指為了達到組織的目標,通過持續的溝通和規范化管理不斷提高員工和組織的績效,同時不斷提高員工能力和團隊凝聚力的過程。績效管理與一般的業績效考核或業績評價不同,它強調的是組織與個人的目標一致,組織與個人同步成長,體現著“人本管理原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績效管理機制,就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管理,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業務能力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不能以考評代替管理,而忽視發展,要充分發揮隊伍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績效管理的過程要保持持續的雙向溝通,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業務能力與工作績效。輔導員隊伍的考核評價應當引起足夠重視。輔導員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要建立健全輔導員隊伍評價激勵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勵原則,在管理學中最普遍體現的是報酬原則。源于行為管理理論對人性的假設,當人外在刺激與人的內在需要一致時,激勵作用則產生。要注重日常工作過程的積累,績效考核既包括工作過程也包括工作結果,平時的工作行為是績效考核的基礎。同時,要從工作上、生活上關心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使他們感覺到組織的溫暖和集體的力量,形成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制,使他們工作有動力、有信心、有干勁,充分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人員保證,也為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打下堅實的隊伍基礎。
(三)借鑒管理學創新職能理論,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內容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特征和鮮明特色。一是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間。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網絡的快速發展使高校德育環境呈現著開放性、自由性等特點,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野更加開闊,手段更加現代,有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平等身份參與交流,實現了教育由封閉走向 放、由單向走向雙向的轉變。因此,要充分利用騰訊QQ、微博、微信等網絡技術,緊緊圍繞大學生關心的問題或話題,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對話,及時了解、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化解危險傾向。此外,還要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或紅色網站的建設,共同倡導主流價值, 開展網絡正面宣傳,弘揚輿論主旋律。
二是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做好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因此必須尊重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要把了解人、研究人放在重要的位置,從現實的人的現實的需要出發去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滿足個體發展的合理需要,調動人的積極性,觸及思想觀念的深處,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相結合,將單向的灌輸批評變為多向溝通交流,民主平等的氛圍更容易了解訴求、分析原因、解決問題。以人為本,堅持群眾路線,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參考文獻
[1]韓大勇,葉成福.柔性管理智慧[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178-256.
[2]周三多等.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5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56-78.
[3]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張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李東明,劉家竹.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教育創新,光明日報,2010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