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玉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肩負著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重要責任。從教學方式上來說,對于老師要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不應該直截了當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要引導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授課形式 閱讀課程 分組學習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48
語文是一門極具魅力的語言類學科,其中蘊含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知識傳承。而小學語文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目的并不僅僅是為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他們形成自主思考的習慣,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因此,語文學科的任何教學活動都需要從引導學生這一角度入手,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小學往往處于學生三觀的初步形成階段,學生的性格和行為習慣都還沒有養成,這個階段的學生往往容易被人影響,只要老師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稍加引導,他們就能夠順著老師所指的方向逐步前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語文素養。
一、采用快樂教學的授課模式,引導學生建立語文學習興趣
小學是學生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時期,因此,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幫助學生打好語文學科的基礎,而想要打好語文學科的基礎,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獲得快樂。
小學時期的學生們往往心智尚未發育成熟,缺乏判斷力和自控能力,再加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語文這門學科中往往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文字,學生就會對這門課程產生疲倦感,在這門課堂上走神、打盹兒,甚至在課堂上進行搗亂、違反課堂秩序,這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考驗。由于小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處于建成階段,而且這個時期的學生都較為天真,很容易被外界吸引,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上增添一些能夠引起學生注意的特色環節,就能夠極大程度上調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添課程的趣味性。
例如,小學語文老師在講解《孔融讓梨》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從網上下載好《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的動畫片,然后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放映,利用學生對動畫片的好奇引起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在講解完《孔融讓梨》這篇文章之后,向學生拋出問題——“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把大梨讓給別人嗎?為什么?”然后讓學生主動思考,踴躍舉手起來回答問題,跟班級其他學生的想法進行交流和碰撞。
小學語文教學中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古詩歌的背誦,小學生的記憶力其實很好,但是大部分學生都不喜歡朗讀和背誦拗口的文言文詩句。這個時候,小學語文老師還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課堂形式調動起學生背誦詩歌的積極性。例如,老師可以組織一場詩歌背誦的比賽,最先背過這幾首詩的學生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而最后背過這幾首詩的學生需要為大家表演一個節目,這種形式的課堂往往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背詩的積極性。
除此之外,有些小學生不喜歡語文課堂上的文字聽寫測試,課堂上聽講的時候也沒有認真投入,這個時候老師可以組織一些小游戲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語文的動力和興趣。例如,老師可以在前一天布置學生回家練習某篇課文的拼音和漢字,第二天課堂上進行抽查,以擊鼓傳花的形式在班里傳遞三角尺等小文具,停止的時候,三角尺在誰的手里誰就代表大家到黑板上進行默寫,其他學生在座位上用紙默寫。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的課堂氛圍最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措施可以是游戲、比賽等具有趣味性的小活動。
二、增加閱讀課程,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尚未成熟,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三觀的途徑除了家長和老師的引導,還有一條重要的途徑就是閱讀。常言道:“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圖書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往往是家長和老師沒有辦法講述的,只能靠學生從一個一個小故事中自己體會。
首先,小學語文老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幾本適合他們閱讀的圖書,例如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讓學生能夠從主角的視角出發,感受他的所見所聞,并且從他的故事中獲得收獲和感觸。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來進行圖書的推薦,例如,老師可以推薦班里膽子比較小的學生去讀《魯賓遜漂流記》,讓他們從魯濱遜身上感受到他感受孤身一人在孤島上生活的勇氣和膽量,進而激發他們的冒險精神和樂觀態度。
其次,小學語文老師可以每周開設一節閱讀課,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由于學業的壓制,很多小學生回家之后都要完成各科的家庭作業,即使布置了閱讀任務學生也可能會不屑一顧,一目數行地一掃而過,根本不會仔細閱讀,這樣對他們養成閱讀習慣是十分不利的。同時,閱讀作為語文學科的基礎理應得到重視,因此,小學語文老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除此之外,小學語文老師還應當重視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老師可以對課本中出現的歷史故事進行拓展,激發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承擔起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重任。
三、分組學習,利用多元化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老師對學生的培養不應當只從學習能力入手,還應當重視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由于班上學生眾多,分組學習會為老師和學生提供很大的便利。對于學生來說,分組學習可以增強同組同學間的友情,在一些語文文化活動中還可以鍛煉他們的組織能力和合作能力。例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文的分段朗讀,讓每個小組的組長自行安排朗讀順序,這樣一來組長就可以在這樣的活動中培養自己的組織能力,在與組員的交流中,還可以進一步提升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給每個學習小組都布置一些課后的預習任務讓他們共同完成,例如預習一篇新的課文時,老師可以布置每組學生課后進行討論,找出他們認為必須要會寫的漢字,然后在課堂上教給大家,借此來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課后的學習積極性。對于老師來說,分組學習有利于老師發掘學生的性格特點,老師可以在多元化的活動中觀察學生的行為和語言特征,然后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這也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這門學科需要老師用心準備,從教學方式上入手進行授課方式的改革,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最終達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