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進行大量知識學習的關鍵時期,對此,初中階段的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中我將談談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
【關鍵詞】初中數學 自主學習 潛能激發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07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知識而是技能,因此,對于學生來說主動汲取知識是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進入社會自身專業能力進步的速度。初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生的年齡是成正比的,但是大部分教師或者家長在學生教育階段容易存在一種誤區,那就是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往往采取忽略的態度。作為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會發現,初中生往往因為好奇心強、求知欲濃烈等方面的原因,自主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反而會比高年級的學生更強,所以在我看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應該從初中階段開始。
數學是學生受教育過程中必備且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而且由于學科知識結構方面的原因,數學是一門非常適合學生探索和研究的學科,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往往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導致對于好奇心強的初中生來說,數學是一門挑戰感與滿足感并存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科學的進行思維和行為等方面的引導,利用數學來一步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所以下文中我也將通過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例子和經驗,來分享一下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
一、課堂氛圍營造
從我國各階段的知識教學來看,基本上都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教學活動的,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以集體的方式參與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因此環境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都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于心智還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初中生來說,課堂學習氛圍可能會直接影響著學生某一節課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的高低。所以我認為要想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就必須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前提,那么課堂氛圍的塑造也就至關重要。
首先,對于初中課堂來說教學氛圍要以活潑、輕松為基調。活潑好動是初中生的天性,即使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不例外,所以作為教師來說,我們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營造出活潑、自由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舒適和輕松,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性。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自身魅力來營造氛圍,比如上課一開始通過活潑幽默的語言、夸張的肢體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塑造好的心情;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伊始的師生簡單互動來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例如通過趣味性的問題探討,來幫助學生實現數學思維的轉換,充分喚醒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從而帶動學生主動參與知識點的學習。
其次,保證課堂氛圍活躍基調的同時,教師還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微調。活潑是初中生的天性,而身心發展限制、自控能力差也是初中生身上較為鮮明的特點,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活潑可以是主調,但不能是單一色調,否則會導致活潑過度,教學場面的失控,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所學知識的特點及時調整教學氛圍。例如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非常嚴謹,例如代數計算,幾何應用等都需要學生細心,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營造以嚴肅為主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在知識學習或者課堂練習過程中思維會更加集中,對于知識的重視程度也會相應加強。
二、科學的教學模式
相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說,初中生不論是在知識學習還是技能提高方面,對于教師始終有著較強的依賴性,所以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上需要慎之又慎,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和班級教學實際。
首先,結合我自己的教學經驗來看,在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通過啟發式教學來培養起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當然,初中階段的啟發式教學需要教師占主導,我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是采用問答的形式來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在備課過程中我會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事先列出一些基礎性問題,然后在講課的過程中通過知識的不斷傳輸,逐漸引出問題,然后以問題為媒介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之后再思維和解題角度方面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這樣學生就會不自覺地跟著教師的思維路線進行思考,這樣學生在思維過程中也會逐漸習慣開動腦筋,一步步建立數學思維,從而培養起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意識。
其次,單從數學這門學科來說探究式教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為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當然,對于初中生來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連百分之五十的自主探究都達不到,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將基礎性的知識內容通過例題講解的方式進行傳輸,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的基礎上進行類似問題的分析和探討,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意識地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技能,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通過題目的探究,一步步養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鼓勵原則
對于學生來說,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唯一的任務就是進行各科知識的學習,而教師是絕大多數學生心目中代表專業知識的權威,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想得到的就是教師以各種方式給予的肯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這一點,不斷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尤其是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取得成績的學生進行及時的肯定和贊揚。對于學生來說,自己解決問題和通過教師的幫助解決問題其心理滿足感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成果,給予及時的表揚,讓學生從自主學習上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和虛榮感,進而為了下一次的成功而更加努力。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對于學生的每一次主動回答給予肯定。普遍意義上來看,學生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能夠主動舉手回答問題需要一種莫大的勇氣,所以不論對錯,教師都要對學生的主動思考并積極參與課堂的勇氣給予肯定,這也能給其他學生以心理上的鼓勵,從而帶動更多的學生積極思考并參與課堂。
以上是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獲得一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經驗,分享出來和大家共勉,希望其他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自身的教學實際,總結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