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平 楊書文 顧濤
摘 要:建設美好鄉村,是黨中央、省委省政府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課題組針對長豐縣部分鄉鎮美好鄉村建設開展深入調研,重點就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美好鄉村;建設;思考
建設美好鄉村,是黨中央、省委省政府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是在農村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總抓手。按照《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美好鄉村建設的決定》和《中共長豐縣委長豐縣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長豐縣美好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長豐縣迅速貫徹落實,于2013年正式開始實施美好鄉村建設。經過各級、各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近3年時間的努力工作,全縣美好鄉村建設工作取得豐碩成果。2015年底,課題組對長豐縣部分鄉鎮美好鄉村建設開展深入調研,重點就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和對策。
一、縣域美好鄉村建設基本狀況
美好鄉村是小康社會在農村的具體化表達,是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形象化概括。長豐縣美好鄉村建設工作按照“建設新社區、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的工作思路,抓整治、優環境、促改貌,全面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工作的開展。
截至2015年底,全縣已建成省級中心村11個,基本建成18個,正在建設18個,省、市、縣三年累計安排美好鄉村建設專項資金23312萬元(重點用于基礎設施投入),初步形成了“三帶三片”美好鄉村建設格局,“三帶”是指左店至杜集段沿線10公里、水湖至羅塘段沿線12公里、下塘至北城沿線12公里三條美好鄉村建設示范帶,“三片”是指長豐縣南部生態旅游示范片、中部龍門寺現代農業示范片、北部草莓示范片。
目前長豐縣美好鄉村建設的突出亮點有:水湖鎮費崗村入選“全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村”,在家鄉宋崗村上榜2013年“安徽省美好鄉村建設50例”,陶樓鄉陶西村入圍2014年“安徽省美好鄉村建設50例”,宋崗村入圍全省美好鄉村建設專題片,莊墓鎮金橋社區推選為2015年“安徽省美好鄉村建設50例”。
長豐近三年美好鄉村建設的主要成績表現在:一是優化了農民居住環境。有效的改善了農村臟、亂、差環境狀況,重點示范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配套建設了健身休閑、文化娛樂、醫療衛生、農民文化樂園等公共服務設施,農民家門口就可享受到多項便捷服務,農村居民生活品質逐步提升。二是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推動了產業連片規模發展,農業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產業支撐能力明顯增強。三是加強了干部對農村的了解。通過結對共建美好鄉村建設,促使干部去了解基層、思考問題、指導基層、幫助基層,加深了干部與群眾的聯系,加深了干部與群眾的感情。
二、美好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1.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過長,建設進度較慢
美好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內容主要有道路建設、綠化工程、雨水管網建設、污水處理工程、亮化工程、水系改造及農民文化樂園建設等,各個中心村根據實際需要,實施全部或者其中的若干個項目,每個中心村的總投入平均約在500-600萬元左右,分解到具體項目,每個項目僅有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項目的建設體量并不大。實地調研發現,2014年4月批復實施的美好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15年11月份基本完成,2016年一季度接受驗收。2015年項目5月份下達批復,目前正在實施,2016年上半年基本建成。總體來看,建設周期前后接近兩年。如此之長的建設周期,一是過多的牽扯了各級干部的時間和精力,要督促工程施工、監督工程質量、協調各方關系;二是各級財政每年安排的美好鄉村建設專項資金實際支付率較低,造成大量財政資金閑置,資金使用效益不高。截止2015年底,全縣美好鄉村專項資金累計結存8000多萬元。
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項目批復下達遲。首先是上級項目批復和資金下達較晚,其次縣級項目批復下達也相對較晚,鄉村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履行招投標等程序,造成項目實施進度較慢。二是極少數群眾不配合。有的群眾舉家在外地打工不能及時趕回,涉及其戶的拆遷等無法進行,影響工程施工;有的群眾對涉及自身利益,漫天要價,多方阻撓,影響工程施工。
2.涉農資金整合未真正落實
資金不足是掣肘美好鄉村建設的重要因素,為此,省、市、縣均出臺了涉農資金整合實施方案,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形成合力”的思路,要求將扶貧移民、農業綜合開發、一事一議、江淮分水嶺治理、以工代賑等項目用于美好鄉村建設;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資金整合規模很小,統籌安排力度不夠,基本還是美好鄉村建設專項資金“單打獨斗”的局面。
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美好鄉村建設項目計劃安排與相關涉農資金項目計劃安排脫節,涉及多部門,統籌協調難度大,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有的涉農資金項目已開始安排實施計劃,而美好鄉村建設項目規劃尚未成熟,有的涉農資金主管部門不掌握美好鄉村建設項目計劃安排,所屬部門的項目資金不清楚應該如何支持美好鄉村建設。
三、建議和對策
1.超前規劃,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
一是編制美好鄉村建設五年規劃??茖W確定全縣村莊規劃布點和中心村規劃。村莊規劃布點要與小城鎮建設、土地復墾整理、整村推進項目等相銜接,避免“前建后拆”現象,杜絕資金和資源浪費。同時,做好每個中心村規劃,細化項目實施內容,做實預算,制定詳細的實施進度安排。根據各年度美好鄉村建設專項資金財政安排情況,結合項目成熟程度,分年度確定中心村建設任務,逐年組織實施,確保項目批復下達快、組織實施快。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縮短建設周期,盡早發揮項目效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二是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在規劃設計過程中就讓群眾參與,充分聽取群眾意見,讓群眾知道該干什么,什么時候干,能干什么,能干成什么樣,需多少錢,爭取群眾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利用春節期間農民工返鄉的時機,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充分擴大群眾參與度。
2.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形成資金合力
成立能夠統籌協調各個涉農資金主管部門的高規格的美好鄉村建設資金整合領導小組,以美好鄉村建設的規劃引領各項涉農專項資金的安排計劃,圍繞美好鄉村建設五年規劃及年度工作計劃,共同會審確定涉農資金項目計劃安排,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形成合力”的原則,除政策規定不能整合的資金或項目外,全部整合用于支持美好鄉村建設,努力形成“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和諧局面。
作者簡介:
楊華平(1968—),男,漢,安徽合肥人。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委黨校高級講師,主要從事哲學、社會學研究。
(作者單位:長豐縣委黨校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