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巖
摘 要:本文將對中、日設計師的海報作品實例在傳統文化、審美意識和圖形風格等基礎上進行對比分析。他們的做作品面貌多元化,既有傳統特色,也有時代氣息。本文立足于尋找他們作品中的傳統淵源和民族印記。
關鍵詞:海報設計;傳統文化;民族淵源;文化交融
一、陳幼堅:東情西韻、文化交融
不同地域、民族之間,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且無法避免的;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各種文化之間不斷交流、滲透,不同文化轉換為視覺語言,在海報這一載體上交融、碰撞,從而產生奇妙效果,以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化學效應”。
香港設計師陳幼堅深愛中國傳統文化,在其作品中,將東方文化與西方美學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既賦予作品傳統神韻又不失時尚、優雅。觀其 1990年在東京舉辦的“east meets west( 東方匯合西方)”個展海報設計,暖黃色的畫面中主體為一個書寫在沙地上的篆體“東"字,細看可以發現,這個充滿東方傳統味道的文字筆畫結構卻是由英文單詞 “EAST”的字母組成,而這個單詞在英文中也是”東方"的意思。將海報倒置,文字筆畫則又組成了“WEST”。他將英文單詞 “east”與“west”巧妙融合在同一個古老的中國文字中,既涵蓋了此次展覽的主題“east meets west”,同時又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砂礫中的傳統字體也體現出古老東方文化的神秘與滄桑。
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陳幼堅的招貼設計最明顯的風格特征就是“東情西韻、文化交融”,這種文化交融的“東情西韻”使其作品在具有濃郁本土性特征的同時又具有強烈的世界性。例如,陳幼堅的系列招貼設計“一樣米養百樣人”就是東西融合的典型例子。此幅招貼設計運用吸管、筷子、冰棒棍等與“食”有關的東西,排列成幾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動畫形象的幾何線性剪影,包括李小龍、瑪麗蓮夢露、阿童木、米老鼠等形象,作為東西方文化象征的幾組剪影同時出現在同一幅畫面中,相互借鑒,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融合。又如,第五屆國際美濃陶磁大賽陳幼堅個人講座宣傳海報“古今”,該海報平分為紅白兩部分,下部暗紅色色塊中是中國書法“古“字下半部分,上半部分白色色塊中以一個剛發出的嫩芽的輪廓與”古“字筆畫相連接,處理手法十分簡約,卻將海報“以古現今東情西韻”的主題表現得淋漓盡致,極富東西韻味。
二、靳埭強:民俗與水墨、儒與道
靳埭強善于將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將東方精神與西方理念相互融合于設計創作中;靳埭強認為:學習西洋的東西,不應全盤接受,而要在中國傳統中挖掘優秀的東西作為根本,學習別人,要著重了解別人怎樣將其傳統于現實中形成獨立風格的經驗,從而啟發自己在本土情況下創造自己的設計風格。
靳埭強從 20 世紀 80、90 年代起,創作出大量體現東方特征的個性鮮明的作品;靳埭強的海報創作與自然、傳統相融合,賦予海報以生命內涵,創作出了許多合乎自然與心靈的藝術佳作。
1988年靳埭強為“香港現代中國藝術家聯展”其設計的宣傳海報中 ,他運用水墨與蠟筆這兩種東西方完全不同的繪畫工具來呈現太極圖,蠟筆線條疏密有致,墨色濃淡合宜,用紅與黑色來裝飾傳統的太極符號,將紅黑太極比喻成東西方文化的相會,以碰撞與融合來構建東西文化的橋梁,來表達中德藝術的交融與合作。靳棣強從傳統圖形中汲取靈感并進行創新,把中國傳統文化傳遞到國際藝術視野,凸顯華夏民族特色,更加深了其海報作品的宣傳與推廣作用。
文字在海報設計中常作為一種很重要的視傳方式。中國書法是一門藝術,其演化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審美上,書法本身就是一種圖形美、生命美。靳棣強酷愛書法藝術,在他許多設計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文字與水墨相結合的身影。
1995年靳棣強參加臺灣印象海報展所設計的文化招貼作品《漢字》山水風云系列作品將傳統書法融合水墨效果的山、水、風、云四字為背景與古代文房四寶相結合,字中帶畫,使人過目難忘。靳棣強憑借著自身深厚的書法造詣,將中國書法虛實相生、形神兼備的審美特征與現代表現手法相結合,產生出更加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整個系列完整突出主題,形神契合。
三、田中一光:簡練、單純
田中一光是日本卓有成就的平面設計家,他把日本傳統文化融入到設計中去,同時將現代設計理念揉和到日本傳統藝術中,作品帶有明顯的個性:優雅、素凈、簡約和單純,富有一定的表現主義色彩,設計語言簡潔洗練、意境清新、形式優美,在融合東西方傳統美學觀念與東西方文化特征之間,有獨到的思路與手法,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視覺語言,以及鮮明的個性,在日本設計界掀起了一場對傳統精神的再創造運動。
田中一光的作品沒有那種類似“羅可可式”的煩瑣和纖巧,而是具有一種原始的生命 力,清澈渾樸。他創作的《札幌冬季奧運會》海報(未被實際采用,但后來獲波蘭國際海報雙年展特別獎)分為相同圖形,黑白色調相反的上下兩部分山群,形成一種對比,其布局吸收了日本民間裝飾藝術經典“琳派”的風格,對空間進行程序化的處理,表現雪山群的線條非常大氣自信。山石因錯落的弧形狀排列,從而形成獨特的張力平衡著整個畫面,使無意義的形成為有意義的處理,顯得幽默、機智。
田中一光的能劇海報作品多以土生土長的日本傳統形象能面為基本設計要素,且對能面形象進行了精心設計,舍棄多余的細枝末節,使其主題形象簡約明快,同時又達到傳神的視覺效果。另外,他又將設計主題安排在嚴謹理性的方格骨格當中,通過色彩與虛實關系的中介作用把嚴謹的方格和自由的能面這些原本屬于兩極的造型統一到了一起,既是國際主義風格的再現又表現了東方的意境之美和神秘氣息,充分體現了設計家對平面語言的精妙把握。
總之,本文重在分析兩國設計師現代民族風格作品中的傳統淵源,雖然沒有直接比較這些作品的差異,但民族風格作品具有明顯的文化傳承性特點,在風格和圖形元素、色彩等方面都流露出本民族的獨特氣質。兩國民族在傳統審美意識和圖形風格方面的差異自然也體現在現代民族風格作品中。
參考文獻:
[1]呂敬人.翻開——當代中國書籍設計[M].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4.
[2]郭應.設計作品的名族風格——靳埭強設計風格的形成[J].美術家(臺灣).1988(10):18.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