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富美
【摘 要】本文在學習新《語文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簡單分析了目前傳統小學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對基礎性作業和拓展提高性作業的有機結合進行了探索和實踐。認為基礎作業應簡練、有趣、少而精。拓展提高性作業應體現層次性、實踐性、開放性、探究性,內容應豐富多樣。最終要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語文家庭作業 形式 內容 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39
作為一名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養,課后總要布置一些家庭作業。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對語文作業頗有微詞。后進生做與學優生一樣難度的作業,讓他們不堪重負;簡單機械的作業讓學優生因輕而易舉覺得重復無聊;而作業形式的單調,應試教育下的作業內容的呆板僵硬也讓學生苦不堪言。為了吸引學生做作業的興趣,有效達到做作業的目的,真正提高學生的素養,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改變作業的組織形式,創新作業的內容設計。
一、用多樣化的作業形式,點燃學生做作業的熱情,激發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業中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態度,是積極認識某種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就能全神貫注積極思維,就能克服困難勇于探索;有了興趣,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愿意樂此不疲地參與。要想讓學生熱情主動地完成家庭作業,教師必須在作業形式上大膽創新,以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及學科特點的富有趣味的作業形式來呈現作業內容。
(一)創設畫一畫、演一演、寫一寫、觀察觀察等動手性、實踐性較強的作業
學完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的兩首古詩《江南春》和《春日偶成》,我一改以往背詩意,默寫詩句的形式。采用詩配畫的作業形式,讓學生在紙上畫出詩歌的意境,并配以詩句。這樣,學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繪畫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二)創設讀一讀、唱一唱、說一說等口頭表達類作業
朗讀是學好語文的基本功,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它除了能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增強記憶的作用以外,還能提高學生正確而有表情的說話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在反復誦讀過程中,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增加詞匯量,學到多種多樣的句式,提高口語的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所以,對于一些優秀的文段,我們可以這樣布置作業——大聲讀,有感情地讀甚至自己編曲唱讀文段,直到熟讀成誦為止。
二、設計有效的作業內容,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讓學生在輕松的作業氛圍中知識與能力得到提升
我們的教育對象具有極大的差異性。每個學生發展各有不同,所以,作業的內容應有層次性,有探究性,有選擇性,應使每個學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優發展。對某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量或讓其選擇作業難度低的作業,比如做一些抄寫、誦讀、作文片斷、簡單有趣味的作業;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應適當高要求,設計一些練筆、課外閱讀、提高各方面動手操作能力等的作業。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的收獲,獲得更大的提高。在具體的作業內容設計中,可以從兩大方面入手:
(一)基礎性作業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設計這方面的作業,可以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設計形式多樣、內容有趣同時富有探索性與思考性的作業來鞏固知識,發展學生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會設計每日15分鐘左右的基礎作業讓學生做,內容涉及字詞、文章重點、寫法等方面,作業量不多,卻能達到每課一得的效果。
(二)拓展性作業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拓展性作業是在對文本資源作深入挖掘的基礎上,對文本的思想內涵和寫作手法作的適量的拓展,是在檢測教學效果、鞏固課堂知識的基礎上,向課外延伸的作業。這類型的作業,讓語文作業成為學生鞏固知識、增強技能、快樂實踐、開拓創新的園地。拓展性作業內容形式可以根據文章學習重點、單元特點、學段重點、學生個性來定。大體有如下幾種:
1.仿寫。設計這樣的作業,有利于學生以課文為本,從中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技巧,讀中學寫,有的放矢地提高作文的能力。如學了《第一朵杏花》可仿寫四種語言描寫的形式(提示語在前,提示語在后,提示語在中間和無提示語),表情達意。我帶學生走進菜市場,讓他們通過買菜方式與他人進行交流,把對話的過程有聲有色地記錄下來,從而讓學生掌握了對話描寫的四種形式。也可仿寫文章描寫春天的句子,讓自己的對事物的表達更生動形象。
2.續寫。續寫要想成功,必須熟讀原文,故事情節爛熟于心,人物性格準確把握,全文旨意透徹理解。所以,設計這樣的作業既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可培養學生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3.補白。設計這樣的作業有利于發揮學生想象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學了《誠實與信任》后,讓學生寫寫,小紅車主人看到“我”給他留的字條時,心里會怎樣想。
4.拓展性閱讀(包括看視頻),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實踐提供了更為科學和廣闊的空間。學完了課文并不意味著知識學習的結束,而應該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又一個開端。所以,設計這種作業,或走進名著,或閱讀同題材文章,或補充一些資料等,都有利于開拓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讀寫能力。但要注意拓展閱讀不一定每課都要進行,不能求多,要求質量。
5.實踐活動。《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所以,老師在布置語文作業時,要充分地注意到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實踐性,開發學生的實踐行為,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
以上所舉的幾種作業類型,使學生在實踐中鞏固了語文知識,發展了語文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怎能不喜歡這樣的作業?
總之,課后家庭作業的內容、形式應該是豐富多樣的。課后家庭作業應是學生的“自留地”。只有讓學生真正獲得了自主權,學生才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認真地有創造性地耕耘。“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課后家庭作業應該是實打實的學生自我反省、自我發展、自我學習的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全面發展;課后家庭作業應該讓課內與課外融合,學科與學科溝通,學習與生活碰撞,學生才能跳出語文課本狹小的天地,到廣闊的語文知識的大海中遨游,學生才能體驗到作業的樂趣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