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會
【摘 要】“待進生”現象在初中數學的教學實踐中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存在,嚴重制約著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和素質教育的持續深入。因此抓好待進生轉化是初中數學教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 待進生轉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33
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往往存在成績分化的現象,待進生相對于其他學科也比較多,這與數學的學科特點有比較大的關系,數學學科是一門高度抽象概括的學科,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也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推理、抽象、想像、創造能力。加之,從小學數學到初中數學跨度較大,如果學生沒有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方法,沒有具備一定的能力,那么學習起來難度就較大。所以,待進生的現象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但待進生的轉化更應該成為所有教師的共識。從淺層的原因來說,待進生的存在直接制約著數學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急需解決,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從更深的層面而言,義務教育要求我們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學,注重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所以,實現待進生的轉化又是義務教育的題中之意,是義務教育對我們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實現待進生轉化呢?我認為,以下幾點是非常必要的。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經過對待進生的調查發現,較為普遍的存在缺乏學習興趣的問題,這既與學生有關,比如說有歷史欠賬、思想不重視等等,但也與我們的教師教學有著極其大的關系。在應試教育的教學背景下,教師往往是“以本為本”,從教學大綱和課本出發,忽略學生的基本情況和要求;在教學方式上也往往是“灌輸式”的,讓學生缺乏參與感;在教學評價上,則唯分數論;在教學中更多的是關注優等生,在教學進度上也往往是根據中等生的情況進行安排,對待進生缺乏關注和實際幫助。
實際上,數學不僅僅是枯燥的知識,也不僅僅是數字和圖形的游戲,更是具有美感的和現實意義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將現實生活去繁就簡的一個必備武器,如果能讓學生從更感興趣、更實用的角度上來看待數學學習,想必會較現在更有學習興趣。同時,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應該更加關注其普及性,達到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能夠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目標,而不是開展精英式的教學,只對個別學生負責。
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應當著眼于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發展,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要尊重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情況,不斷優化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多采用設問式開場、多設置生活化場景、善于運用新的教學媒體和手段,諸如多媒體教學、在線課程等等,同時,積極營造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關鍵的是讓學生能夠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把實際的生活和抽象的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提高,學習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二、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边@就要求教師要講究教學方法,同時要引導學生講究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學會學習,才能產生改變落后狀態的原動力,學生學習能力有差異,與學生的學習思維、學習方法有很大關系。我們在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從這幾個方面入手。比如,在學習思維上,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一般具有較強的主動學習意識,而待進生則往往是學習比較被動,依賴心理嚴重,死記硬背現象普遍,無目的、無計劃,自主性和自主能力有所欠缺。課前不能及時預習,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課上聽起來沒有重點,有的上課聽起來云里霧里,有的則只忙于做筆記,而不能做到入心。課后也不注意及時鞏固和練習。即使學習,也不深入,滿足于一知半解,一旦學的多了,則更不能靈活運用。
所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很重要。合理制定學習計劃,課前及時預習,了解自己已經掌握的和沒有掌握的,讓課上進行有重點的聽講,在課后及時進行復習,查缺補漏,一步一個腳印的掌握和運用,這是比較基本的。再比如,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的工作事半功倍,反之,則是事倍功半。所以,待進生不僅要主動學習,用功學習,還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要深入,概念和原理不要只局限于背過、記住,關鍵是要理解、運用,可以通過演繹、集中訓練來實現。再比如,疑難問題的解決上,同一類題目如果多次出錯,就要把相關的知識點和技能都鞏固一下,而不是每次訂正完就行了。
三、教師要加強教法研究,不斷優化教學
對于初中生而言,正處在一個各項能力快速發展,但還不穩定的一個階段,所以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如何成功的引導學生?教師要加強教法研究,不斷優化數學教學,什么樣的教法,才算是好的教法?沒有固定的格式和做法,正所謂“教無定法”,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來開展,并最終能夠取得實效的教法就是好的教法。我們在這里主要提“科學施教”“因材施教”。
所謂“科學施教”,就必然要根據教學實際開展教學。教學情況的最大實際就是學生的情況,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需求等,這個實際是個變動的實際。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和采取教學措施時,既要盡可能充分了解情況,制定相對固定的目標和措施,比如,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并進行考核,同時,又要可調整,比如,根據學生的表現和反饋,及時的進行反思和更新。要變“平均主義”教學為“因材施教”式教學,這是一個比較基本的要求。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模式上,拋棄以往的“注入式”教學模式,積極開展“啟發式”教學。還要充分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承受能力,為他們制定“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進度上,不能盲目求“快”,在習題布置上,也不能盲目貪多,而是要有針對性,有一定的層次性,為學生提供適合他們口味的“自助餐”,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才能為提高實效打下良好的基礎和前提。
總之,我認為,初中數學教師要順應素質教育和新課改要求,注重待進生的轉化,積極發揮引導作用,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