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
摘 要:王安石作為宋代著名人物,推行變法,所以,他寫的詩歌與實際聯系較為密切。像《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答司馬諫議書》等名文,都包涵有很實際的用意,而不是為了表現人生情趣、文學才思。本文主要分析了從不同層面來探討王安石詩文的審美意蘊。
關鍵詞:王安石;古詩;審美;意蘊
一、語言層面的理性內涵
王安石的詩歌中,因為表達的情感較為抽象,需要用抽象的方法去描述那不可名狀的內心世界,這就構建出一副新的詩歌景象,讓人回歸到對詩歌意蘊的理解上。如《漁家傲·燈火已收正月半》中寫到的“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聞說薦亭新水漫,騎款段,穿云入塢尋游伴,卻拂僧床褰素幔。千巖萬壑春風暖,一弄松聲悲急管。吹夢斷,西看窗日猶嫌短。”王安石將自己所處的世界用清新典雅的藝術手段表達出,用象征的手法來傳遞人生道理。在文學史上,這種手法是值得贊揚的,其含有極為豐富的豐富生活之感,又蘊含了對精神世界的向往。《漁家傲·燈火已收正月半》這首詞,雖然初看起來毫無跌宕起伏之感,但是在這平平淡淡之中,卻包含了種種的人生際遇和對未來的向往,詩的表面平淡無奇,但在無奇中,又讓人體會到了畫面所蘊含的豐富的人生哲理。“吹夢斷,西看窗日猶嫌短。” 這句語言搭配,則使用了具象和抽象結合的方法,正常表達式為“吹斷夢”或者“夢吹斷”,作者打破了他們之間的邏輯關系,調整順序而表達出另一種意境。對詩歌的寬度以及深度的拓展中走出更遠。詩歌的內涵表現出很好的意蘊,更加深了詩的理意。因此,在欣賞王安石的詩文時,只有抓住詩歌語言的這種特性反復吟唱,才能深刻領會到作者語言的高度凝練特點,從而領悟出詩歌中所包含的內涵。
二、意象層面的理性內涵
在王安石詩文中有很多具有美的意象的詩,能給讀者創造出一個獨具新穎的美的意象,例如在《菩薩蠻·海棠亂發皆臨水》中,“海棠亂發皆臨水。君知此處花何似。涼月白紛紛。香風隔岸聞。囀枝黃鳥近。隔岸聲相應。隨意坐莓苔。飄零酒一杯。”在古代,很多詩人喜歡用通感的表現手法,目的是為了營造出一種意象,而這意象則暗含了作者的比喻,環環相扣,嚴絲合縫。“海棠亂發皆臨水,君知此處花何似。” 詩人用一種蒼涼的意象開頭,將讀者帶入詩歌欣賞的狀態,“香風隔岸聞,囀枝黃鳥近” 用夸張手法,表示自己能夠聞到河岸的香氣,也使得抽象和具體結合。“隔岸聲相應,隨意坐莓苔,飄零酒一杯” 這些意象,在開始給予人們的沖擊是巨大的,但是在細細回味其中的道路,卻也能感受到那強烈的情感,飽含自己內心的孤獨之情。在《菩薩蠻·數間茅屋閑臨水》中,“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梢梢新月偃,午夜醒來晚。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前兩句古詩表明了自己所在的地方,以及的生活環境與身份。對于與過去的那種重樓飛檐、雕欄畫棟的院宅,現如今已經成為了筑籬圍墻,這種變化也在體現著作者自己的人生際遇,但是在后來的詩中作者選擇了安然自適的態度。一個“閑”字充分的表達出了作者現在生活情況的安詳,也進一步的表現出,在離開了官位之后,對人生的理解也更加透徹,渲染了濃濃的村野情趣。全詩在一種平白寡淡的生活中,尋找了自己的方向和對不同遭遇的淡然,誰也不能做常勝將軍,看開了也就放下了。正是這種淡淡的表現手法,也顯示出王安石的才情骨力,更體現出了含蓄深沉的詞風,讀詩,讀懂意象很重要。
三、意蘊層面的理性內涵
在王安石的詩文中,常常會帶給塑造的形象以黑暗與光明的哲理,讀詩伊始,讀者便開始產生某種精神體驗,感到精神的愉悅。如《讀史》中,“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人。當時黮暗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這首詩就集中代表了詩人的這種藝術創作風格,詩中揭示古人內心隱憂,雖然一生為功名辛苦奮斗,然而,這奮斗的精神與事跡,將賦予人的完整準確。“丹青難寫是精神”,語意頗具哲理韻味,而在詩的尾聯更進一步發抒感慨,王安石對現實有清醒的認識,對歷史也有著獨到的見解。整篇都在說如何讀歷史,但是實際上卻在議論,對歷史的種種做出辨別,剔除糟粕、吸取精華,這樣的思想境界非常人所有。這正是《讀史》這首詩給我們帶來的美學上的意蘊。在讀歷史中,學習到自己想要的經驗教訓,在對于古詩的意蘊了解,需要很高的鑒賞水準,才能準確的把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對于意蘊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
四、結語
在王安石看來,人生是一艘船,詩歌則是在航行中遇到的浪花,增添自己的樂趣。也是一種工具,可以用來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種手段。王安石的許多詩歌文學作品都體現了這種品質。探討它的文學風格,就是要挖掘他詩文立意的創新美,情感表達上的氣勢美,結構上的和諧美,體式及語言運用上的精簡美,通過從不同層面分析他的詩歌內涵,使他的文學風格得以發揚光大,創新思維的光彩照耀千秋。
參考文獻:
[1]洪本健.曾鞏王安石散文之比較[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43,8(23):90-92.
[2]徐玉如.轉益多師翻新曲[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4,7(3):23-25.
[3]吳小林.論王安石的散文美學思想[J].江西社會科學,2014,3(1):87-88.
[4]李小蘭.論王安石散文創作的思維類型[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4(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