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悅紅
摘 要 新舊媒體當下已經轉化成互聯網+與編輯+的共同融合,片面強調互聯網的技術會弱化媒體中的把關職能,將互聯網環境與編輯合二為一,達到互聯網編輯+的狀態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互聯網+給編輯工作方面帶來了挑戰,另一方面為編輯工作加入了新鮮血液。編輯在互聯網+的環境中必須要發揮自身優勢,解放思想,合理整合資源,及時達到共贏、共享的目的。在工作中及時補充新知識,不斷突破及時創新。
關鍵詞 編輯+ 創新 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2.069
0 引言
世界進入到信息化時代,這對編輯工作而言一方面是機遇另一方面是挑戰。當前民眾在互聯網影響下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利用互聯網平臺,融合互聯網與編輯行業,為編輯出版開辟新的局面,這是編輯行業需要深思的。當前的新媒體為信息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便捷,使得受眾更為廣闊。當然互聯網+下對編輯的沖擊力也不容小覷,這需要編輯們的共同應對。
1 從“互聯網+”到“編輯+”
1.1數字化技術的推廣與遷移
互聯網作為一種傳統的新媒介需要大量的內容,新生的互聯網將傳統媒體中的生產內容加入數字化的名單。傳統的出版單位中互聯網作為新興的傳播方式,授權將編輯的內容在互聯網上傳播。在此階段中,互聯網媒體所需要的只是將數字化搬家,改變內容與格式,在內容編輯方面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1.2數字化下的編輯增值
新媒介與舊內容并不能簡單的拼接,在互聯網媒體中新浪網借鑒媒體的編輯把關、版面設計上形成網絡的編輯理念,將互聯網媒體與內容形式相適應。網絡加強媒體生產中的策劃與開發,形成了各類網絡專題。在移動互聯網的環境中,新浪新聞再次革新推出,這使得移動化閱讀更加深入。在此階段,新媒體編輯將成為融合媒體的發展關鍵。商業網站主要轉載的是媒體時政中的新聞,通過各類編輯手段實現增值。
1.3用戶內容挑戰傳統的編輯地位
Web2.0的出現讓互聯網的生產進入到了大眾創作。信息中的網絡文學與微博,視頻網站中的視頻創作都源源不斷為網絡時代提供了需要的海量信息,就規模與影響力而言其影響力遠遠超過傳統的媒體編輯內容。與社會化媒體結合中,原有的編輯技術不堪重負。我國當前網民與手機用戶眾多,每日的信息發送超幾億條,若是對傳播的信息以及主題進行編輯把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當前在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平臺,每個用戶都成了傳播者,而且他們無法同主辦媒體一樣履行職責,信息內容上良莠不齊。一些不良的信息傳播也會造成社會的矛盾激化,阻礙社會協商與溝通,生產流程的改變導致編輯的把關力不從心。
1.4策劃編輯中對目標對象的尋找
策劃編輯的目標對象主要在學校,上至校長,下至一名普通的教研室老師,都可能成為策劃編輯的目標對象。當然,也不乏一些企業中的雙師型的教師。每個層次和級別的老師,接觸的方法、尋找的目的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
2 新型主流媒體的缺陷
2.1缺乏實時判斷以及編輯能力
互聯網在傳播技術方面帶來了信息源為主的信息傳播,在編輯判斷與核實中的時間更短。大多數的個人消息源發出的信息來自社會網絡的傳播與轉發中,缺乏專業與法定的環節。未核實的信息在網絡中發布容易引發社會的恐慌,而此類信息以個人發布以及轉發較多。互聯網+雖然提高了信息發布速度,但是核實信息的編輯把關能力卻在不斷降低,兩者的矛盾在不斷激發中。
2.2放棄編輯把關,迎合市場需求
商業化運作中,互聯網媒體不得不迎合網民的需求,為了博眼球放棄一系列的社會責任。在網絡編輯的過程中,常常會見到很多標題黨,標題縱然非常吸引人,但是當真正閱讀完整篇文章后才發現整個故事是完全被夸大了的,甚至文章內容與標題并無聯系。網絡編輯中的輿情危機更是不顧倫理與道德,不斷消耗著公眾的信任。圖書方面近年來面臨的網絡沖擊也很大,作者辛辛苦苦寫出來的圖書可能由于版權方面的問題被隨便剽竊,且好書越來越少,粗制濫造的書倒是比比皆是。在網絡中很多不健康的內容在傳播,這表明著社會化的媒體空間需要開始整改了,否則互聯網媒體與主流媒體的距離就漸行漸遠。
2.3缺乏政治方向性的編輯把關力
在互聯網的傳播中,某些非媒體的平臺在政治把關以及國家政策的要求上存在著缺編輯的情況,網絡媒體輿論雖然很接地氣,但是在編輯把關的方法、隊伍上都存在不足,而傳統主流的媒體輿論在編輯把關的方法、體系上都較為成熟。
2.4編輯流程缺失,能力不足
在互聯網的傳播中,新媒體的編輯缺乏存在感,由于職業榮譽感低下,有些網站編輯將刪除網站帖子當做收入的主要來源,喪失了編輯的專業性。在專業的編輯逐步流失中,出現了很多網絡推手在幕后操縱,網絡推手的出現形成了網絡黑社會,使得網絡空間更加復雜,危害重重。中央提出了新型主流媒體概念,新型指的是傳播技術與傳播能力新型,這需要擔負媒體的文化、政治以及社會責任。網絡空間的新型主流媒體融合了媒體的管理以及突破,凝聚了共識,為民族復興提供了好的輿論環境。
3 如何做到從編輯到編輯+
3.1 嚴格把關互聯網的內容
當前,以兩微一端為首的融合媒體已然成為傳播中的主力軍,要成為新型的主流媒體需要提升編輯的把關力,這在理念上與傳統編輯一脈相承,在網絡空間不斷創新。主流媒體在網絡空間需要履行相應的責任,就商業網站與自媒體而言需要踐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網絡編輯應當嚴格遵守與履行。于國家而言,需要進行依法監管,嚴厲打擊造謠挑釁者。網絡空間的秩序需要互聯網技術手段的維護,網絡世界的編輯把關應當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實現對海量數據的把控。
3.2 強化主流媒體的精品意識
新型的主流媒體應當將編輯的把關投入節點,將編輯+的思路放到重要的議題中,體現編輯的價值。一些主流媒體通過輿論的引導收效很好,提升了媒體的認知度與辨識度,增強了受眾的黏性。
緊隨時代的步伐,這需要編輯轉變傳統觀念,將出版工作當作企業經營,編輯要利用互聯網平臺引導民眾思想,傳播出正能量。在互聯網時代需要把關好思想與政治關,將優秀出版物介紹給讀者。編輯工作需要開放的胸襟,熟悉的東西不可具有局限性,所了解的知識需要包羅萬象,打造編輯出版界的新形態。
3.3 創新編輯的思路以及來源
主流媒體需要做到的就是進行主旋律的傳達,挖掘網絡中的傳播規律,這能夠起到正面宣傳中的好效果。在2014年的APEC期間,習主席與奧巴馬進行了會談,網易新聞的編輯以網友熟悉的地圖作為信息的整合場景,編輯+使得新華社一改往日的威嚴的面貌,這成為微信圈的轉發熱點,用戶的交互轉發實現了互聯網+編輯的融合。編輯在作品中需要做到的就是彌補缺憾,仔細研究推敲,盡量不要犯錯。在良好的心態下編輯必須要積極充電,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自我,做到在高速發展的社會與時代中立足。編輯的思想決定了出版社的水平,編輯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提升,將編輯+與互聯網+對接,打造優質的出版資源,開辟出版業的天地。
3.4 編輯的自我完善
網絡化時代,編輯需要創新的工作方式以及新的知識的積累,在互聯網+時代下,編輯首先要學習的是互聯網知識,而且編輯的知識更新速度一定要快于讀者與作者。幾十年前,編輯只需要學好排版編輯,而現代則要學習基礎的網絡知識,收發郵件、建立作者交流平臺及時互動交流,不定期將稿件發給行業專家審閱,這些都是當下編輯必須要具備的技能,這種網絡式的交流便捷了溝通,簡化了紙質的審稿環節。編輯在掌握了網絡知識后,還可以拓寬視野,及時了解學科的發展動態,經常去國內外各大圖書知名網站,類似當當、亞馬遜,編輯需要時刻關注網站的變化,構建策劃思維。此外編輯還可在網頁上與作者和讀者及時溝通學習,規范投稿流程,增強彼此了解。
編輯的工作,是一個完善自我的過程,一方面需要學習新知識,接受新的挑戰,另一方面需要向自我性格與能力發起挑戰。當與一位陌生作者初次接觸時,可以通過幾分鐘的淺談從而仔細觀察到對方的心理弱點,在了解其劣勢后抓住弱點一舉擊破。在編輯工作中,往往會遇到一些不明禮數的人與事,這更是需要我們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在多方的歷練中快速成長。古人云:“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在自己的不斷歷練中,學習能力與總結能力自然會進步很大。在工作卓有成效后,自然會有直接想要出書的作者,他們會主動與你交流策劃思路,也有作者會向你介紹行業內的權威專家。當領導安排一些高難度的策劃任務的時候,短時間內完成目標聯系作者、內容設計,這都能提升策劃的境界。編輯的成長,既需要腳踏實地的積累,也需要時刻去思考,因為,編輯工作不僅僅是形式工作,更重要的是內容工作。
4 結束語
對于傳統的圖書出版而言,互聯網是把雙刃劍,它給傳統的出版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機,在為傳統出版人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打開了窗。新媒介形成了新場景,也導致了新行為。網絡情境中主流媒體的出現使得編輯+成為重要支點,于編輯而言,這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代。
參考文獻
[1] 郎婧,周建軍,常濤等.互聯網時代編輯的堅守與創新[J].河南科技,2014,(20):259-260.
[2] 李翠哲.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思維下網絡編輯的新起點[J].新聞研究導刊,2015,(8):151-151,155.
[3] 王若蕾.淺析網絡時代下網絡編輯的工作意義[J].華章,2014,(27):33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