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瑩
摘 要:五千年文化不盡繁華,歲月河山留無數瑰寶,中國的歷史傳承至今,何其自豪。然而正如有光的地方必會有陰影,再華美的文化也有糟粕之處。在歷史的陰影里,有這樣一群人一直行走其中,身披封建禮制重重枷鎖,腳踩“三寸金蓮”一路蹣跚。女性,這是中國的女性,從歷史的陰影里走來,承載著幾千年的束縛與壓迫。而然,時代變遷,在現如今這個經濟發展迅速的開放時代,女性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人格和追求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女性已然相信自己和男性一樣擁有思考并掌握命運的能力,并為之而驕傲。
關鍵詞:女性;自由;平等;命運;人格價值;追求;驕傲
能給女性以驕傲的,唯有女性自己。
——題記
《詩經》曾有:“乃生男子,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弄之瓦。”男女從出生時便被定義為“璋”“瓦”之別,自古以來,女性就沒有被賦予與男性等同的期望,也就注定沒有享受同等權利的機會。在社會地位上,男尊女卑的觀念貫穿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們的思想中。而讓我覺得尤為可悲的是,這樣的思想不僅是封建禮制下掌控女人命運的男性所有,更成為了女性對自身地位的無奈定義。大多數中國女性都是這樣:認了。從內心的深處,認了。相信了自己的命運應當掌握在男人的手里,習慣了被禮教規矩束縛,放棄了對自身價值的追求而滿足于“以夫為綱”“相夫教子”的麻木生活。甚至對少數敢于反抗以追求自由的女性同胞實施以壓迫,逼迫她們也承認自己的命運。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不少,即便是今天高度開放的中國,關于女性的社會地位依然是一個敏感而艱難的話題,諸如以“嫁個有錢人”為人生目標甚至追求做富豪的情人這類的“拜金女”,無不是體現著女性對自身價值的否定,扭曲地尋求男性為自己穩定生活的依附正是體現著女性內心深處的“認了”。另一方面,尤其體現在教育無法普及的農村,即便法律制度日趨完善,關于家庭暴力和女性維權的案件依然時有發生,缺乏教育和法律維權意識的女性處于無奈的弱勢地位而備受傷害。而她們的反應,當然只是“認了”,也唯有“認了”。
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何種生存狀態,其實從根本上看都是殊途同歸。無數這樣的女性,從骨子里就認命的女性,實際上反映了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一個發展層面,是封建制度存在到現在的遺毒,也是存在于家庭、社會乃至國家的一個難以根治的痼疾。
但我仍然愿意相信,再陰暗的歷史也有它走在陽光下的一刻。在一個全新的時代,女性總有為自己而驕傲的時刻。我更相信,女性的驕傲,必將源自于對自身的認可和對自身自由與平等的追求。能給女性以驕傲的,唯有女性自身。
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女性不管在任何時候都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追求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女性應當或者說必須相信的是,自己和男人一樣擁有思考并掌握命運的能力。
女性的驕傲,在于不以男人為自己的驕傲。
女性的驕傲,在于不依附于人。
女性的驕傲,在于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
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說,女人只有處在十分完整的文明和社會階級中,才會表現出不屈不撓的生活態度。也許這個時代還不完美,仍有偏見與不公,但每一個女性都當有為之努力的意識。當我們走出歷史的陰影,獲得前人未曾得到的身心自由,隨之而來的是為更多的女性爭取自由與平等的責任,這就是生而為女性的驕傲。
能給女性以驕傲的,唯有女性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