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
摘要:作為關系農業生產活動的重要保障,政策性農業保險在實際的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為相關農業問題的有效解決帶來了重要的保障。結合當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整體發展現狀,可知其中的財政稅收對于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及生產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具體要求。為了使這種財政稅收政策在實際的應用中能夠優化農業產業化格局,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機制,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能夠對財政稅收的具體內容有著必要地了解,推動我國國民經濟長期穩定地發展。文章將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財政稅收進行必要地探討。
關鍵詞: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稅收;生產方式;生產效率;農業問題
制定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財政稅收政策,豐富其中的相關內容,有利于實現政策性農業保險機制的構建,實現現代化農業的更多發展目標。目前我國在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財政稅收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在實際的應用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客觀地說明了做好財政稅收工作對于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的重要性。在實際的工作開展中,需要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含義及實際的發展情況等有著必要地了解,采取合理的分析方法對農業保險的政策性進行必要地分析,從而為我國現代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提供有效的參考信息。
一、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含義
所謂的政策性農業保險,主要是指在市場化保險公司的支持下,政府通過出臺一系列的補貼政策,對有關農業生產活動開展中受到自然災害事故影響而造成經濟損失進行直接物化成本保險的方式。政策性農業保險實際應用過程中通過與完善的市場機制相結合,從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的救災方式,促使政府資金的利用效率能夠得到不斷地提高,將過于集中的農業風險分散開來,為農民收入的持續增加帶來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現階段我國的政策性農業保險主要是由政府組織,是公益性的有關農業保險的產品,對于農業風險的預控及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此同時,作為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保險產品,政策性農業保險逐漸成為了世貿組織承認的支持農業“綠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速度、鞏固農業生產者信貸地位合法性及提高農業生產者經濟利益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間接地增強了農業發展的穩定性,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當前形勢下我國在稅法制定與實施的過程中,給予了農業保險更多的優惠政策,客觀地體現了國家對于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的重視程度。在未來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政策性農業的實際應用范圍將會不斷地擴大,主要在于這項政策的實施有利于穩定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農業生產活動開展中各種風險發生的幾率。
二、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發展情況
(一)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
結合現階段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監管的實際發展現狀,可知實際監管工作主要是由保監會落實的。保監會主要的職責是在商業保險活動開展中發揮相關的監督管理作用,而政策性農業保險與商業保險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是非營利的,具有公益性性質;后者是盈利的,具有營利性的性質。加上商業保險與政策性保險的發展理念不同,實際的經營模式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客觀地說明現階段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的發展現狀。與此同時,保監會在商業性保險監管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地考慮保險公司及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而在政策性農業保險中主要考慮的是政策的優惠性,導致相關矛盾沖突問題的不斷產生。
(二)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
“政策性農業保險”對我國農業的發展將起到促進和保護的作用。它應該成為一種制度而保留下來,這必須要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作為支撐。而我國對于“政策性農業保險”到目前還沒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規出臺。相關的農業保險的法律只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簡單的提到:“農業保險必須自愿加入,任何人不得強制”,而經過改版后的現行的《保險法》也主要是針對商業性保險,對農業保險沒做具體規定,僅提到“國家支持為農業生產服務的保險事業,農業保險法律,行政法規另行規定”。我國至今專門的農業保險法律法規還是一個空白,現在諸多問題的解決措施一直無法可依。農業保險的健康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
(三)風險分散機制不健全
我國的農業生產活動每年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眾多,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降低了農民主動參與農業生產活動的積極性。而我國政府在構建健全的風險分散機制方面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專項補貼費用相對較少。而政策性農業保險在面對這些巨大的自然災害中往往會增加保險公司的負擔,影響著我國保險行業的穩定發展。因此,如何健全風險分散機制,將是未來政府在落實政策性農業保險機制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三、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政策分析
(一)完善農業信息定期公布制度
為了使政策性農業保險能夠廣泛地應用于實際的農業生產活動中,應結合農業生產活動實際的發展概況,完善農業信息定期公布制度,構建全新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完善農業信息定期公布制度,需要做到:1.構建可靠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加強對全國農業信息的實時統計,對于存在一定風險的農業生產活動給予必要地說明,促使政策性農業保險能夠在實際的應用中達到預期的效果;2.根據各地區的農業災害資料及不同農作物的產量信息,構建功能強大的數據庫,為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3.定期對國家最新的有關農業生產活動的政策方針進行及時地更新,豐富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具體內容,擴大其實際的應用范圍。
(二)建立完善的稅收減免制度
政策性農業保險稅收減免制度有利于扶持各種農業保險基金的積累,增強農業保險的自我發展能力。因此,應將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與其他業務嚴格分開,實行單獨列賬,單獨核算,專賬專人管理,免征營業稅和所得稅,實行保險公司經營一定區域范圍內(縣以下的范圍)的其他險種相關稅目免稅,從而調動保險公司從事農業保險的積極性。具體表現在:1.對農業保險進行單獨的保費收入管理,建立單獨的電子化信息系統;2.對農業保險分險種核算,積累數據,為未來相關規定的制定提供依據;3.構建完善的分項管理系統。這些工作的順利完成,客觀地說明了建立完善的稅收減免制度對于農業生產活動開展的重要性。在未來農業產業生產計劃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稅收減免制度的重視,最大限度地保證政策性農業保險實際作用的充分發揮。
(三)制定合理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我國農業生產活動開展中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較為嚴重,對于政策性農業保險機制的推廣帶來了較大的阻礙作用,容易造成巨大的農業損失。因此,需要在政府的正確引導下構建符合我國農業生產活動實際概括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給予巨災影響下農業保險公司一定的資金支持,全面提高我國抵御自然災害的抗壓能力,確保現代化農業生產計劃的順利實施。在合理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支持下,我國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產業規模將會逐漸地擴大,整體的農業生產水平將會保持在更高的層面上。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實際作用的發揮,對于現代化農業生產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結論
加強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財政稅收政策的認識,有利于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機制,增強農業生產活動中相關存在問題的處理效果,加快我國農業產業轉型與產業升級的發展速度。在財政補貼及稅收優惠的支持下,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業務范圍將會逐漸地擴大,對于現代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需要結合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特點及發展要求,制定出更多的符合實際的財政稅收政策,全面提升我國農業未來發展過程中的整體生產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傳峰.公共財政視角下我國農業保險經營模式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06).
[2]逯家英.城鎮化進程中農業保險發展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5(06).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財政局)